日子就是一分一秒流淌的时间,我们被日子推着长大,徒有其表的有了一副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亦或是老年人的模样,似乎这样的时候,就有了发感慨的资格,于是开始学习感慨“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
恍惚间记得有一个老友常常调侃自己“睡前路有千万条,醒来还是老路行。”仔细想想真的就是这样。
对人生满意的人几乎很难找到,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穷人有穷人的苦,生老病死随时随地地随机地发生着,于是人们就在秒秒中切换着喜怒哀乐...
因此“鸡汤”就成了救市的良药,人是个很会自我解嘲的动物,饿了就会煲鸡汤,比如“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教会您随遇而安,这样的鸡汤很好喝,喝了很快见效,可以顺理成章地享受一个下午的阳光、慵懒,心再大一点的就更可以洒脱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以在地图上圈一个圈,买一张机票去换心情。
这种鸡汤一般不解决实际问题,晒过日光、看过世界回来,发现生活和工作以及烦恼还在那里,甚至比之前看上去面目更加不招人喜欢。
还有一种鸡汤,药力比较猛,类似于“老鹰重生”、“破茧成蝶”之类,可以喝得人热血沸腾,但却是无从下手,因为生活不可能停止,没有机会让您停车变道,所以大多数人只能在老路上行走,看着旁边一辆又一辆的车飞奔而过,感慨命运不济。
这样的困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每个年龄阶段的人、每个生活状态中的人都有着各种充分又合理的理由,重复着这样的思考。
昨天读到弘一法师的一篇“改过实验谈”,是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的一次讲法,因为当时正值农历新年,我想坐下听法的应该也都是些普通的善男信女,法师不宜宣讲太过高深的佛法,但又慈悲的想给大家一些切实有效的正知正念,于是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改过自新。
说起来奇怪,在没有读这篇文章之前,自己对“改过自新”这个成语并不陌生,我们通常会把这个词语用在犯了严重的杀人越货的罪犯身上,会很语重心长地劝导。似乎“改过自新”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智者与我们凡夫的区别,凡夫自然而然的接受着自己的习惯、毛病和问题,并会利用各种方式让自己的习惯、毛病成为“个性”从而更合理、合法地被自己、被别人(尤其是家人、和自己亲近的人)所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地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从来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改过”?我怎么会有“过”?
弘一法师告诉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改过自新”呢,次第有三:学(习)、(反)省、改(过)。
就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学习行为规范,做错了要检讨,检讨过了改正...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放弃了这样的改过自新的成长,是因为我们做得很好了么?是因为我们看上去长大了,自己认为不需要了而已。
法师还说“改过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难”当然法师是在为佛教徒宣说佛法,但是这一个“改过自新”的重读,我们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不是什么人的专属,它就是揭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成长与岁月没有关系,刻在脸上的岁月与智慧无关,“改过”才能“自新”。
“改过自新”同样是一碗鸡汤,只是这碗鸡汤不太好喝。
“改过”才能“自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