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每个人都讳莫如深,诸多禁忌,不愿意面对一个事实,人终究会死亡,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而这段距离就是人生。人的一生短短数十年,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地会走向终点,但从小到大,从没人告诉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意味着什么?若是谈到死亡这个词,大概会遭到痛骂或是避得远远的,要用扫把扫一扫,赶走不吉利,呸呸呸,百无禁忌。
我们很害怕忌讳谈死亡,是因为心有牵挂,有舍不得,害怕离别,害怕我们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但人终究有离别,必然会让人痛苦,怎样去面对这个痛苦?我想怎样和孩子去讨论这个话题?而不是传递成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呢?记得有一期爸爸去哪儿,夏天和夏克立讨论生死,父女俩深夜躺在露天草堆上,一边看着满天繁星,一边淡淡的聊着“有一天,如果我死去了”的话题,把“生死问题”这种敏感话题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解释给孩子,夏克立的身上,让人看到了教育的优雅、淡定和从容,更加相信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把这个沉重的话题坦然的谈论,相信在女儿的心里一定种下了一粒种子,这个种子会发芽长大,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庇护着夏天的心灵。
如果留下了孩子单独面对这个世界,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心里仍然充满爱和希望的活着,而不是极度绝望和恐惧,是我们缺少对死亡的教育,缺少对生命自然规律有终结的接受程度,生命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生命与死亡的问题,如同一片叶子生长、死亡的过程:一片叶子生在春天,长于夏天,在秋天绚烂,于冬季走向死亡……,叶子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叶落归根,懂得了生命的终结,才更懂得珍惜活着的时候。如果心里一直牵挂着彼此,住在彼此的心里,死亡就不算离别,不要哭太久太伤心,住在心里的那个人,也一定是希望看见留下来的人的笑容。
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是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会死,可能把时间浪费,也可能没有照顾自己的健康身体,更可能没有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平常我们可能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过着日子,并没有想过最珍惜的是什么,每个人工作多忙事业多忙,没有想过那一天终会来到,至亲至爱终有一天会离开,或是不愿意去想,总觉得那天是不会来的。浮生若梦,世事纷繁,“向死而生”的价值取向,更像是人生的理性把握,教人怎样去更好的面对生,人的生命长度是可以延长,这种延长就是从珍惜生命分分秒秒开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从珍惜身体健康,珍惜身边所爱的人,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就算终归会走向生命的终结,不会遗憾没有把握太多,没有给爱的人更多的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