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乡情

作者: 清清小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20:46 被阅读0次

    前不久,我二伯的小孙女也是我的堂侄女来我这里,我父亲的兄弟姐妹中唯有这个二伯现仍在故乡老宅居住。

    小侄女虽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但基于她爷爷奶奶的关系,我仍将跟她的亲情会见视为与久违故乡的一次亲密接触。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当年我调走时她才六七岁,应该说她对我的认识基本来自她父母的讲述,我这个姑姑只是一个概念性的长辈。

    许是血浓于水的缘故,见面后这个小侄女对我一点儿都没有陌生感,我俩天南海北的聊个没完,她还当面用手机把我拉进我们那个大家族的微信群。

    我进到群里不一会儿,立马就有其他的侄子侄女用语音和视频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并自我介绍:我是龙儿、我是谦谦、我是鹏程……

    听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看着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顿时间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被一群晚生后辈簇拥着,更依稀仿佛见到了无数次萦绕在梦里的那些个景与物,它们离我是那么近,犹在眼前……

    我第一次从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切实感受到一种现实的抚慰,一时竟让我忘了身居何处,不知今夕是何年!

    更为可喜的是,通过微信聊天我进一步看到故乡翻天覆地、实实在在的变化:二伯二娘前年也办了医保,生病住院不再完全依靠儿女,且每月还有几十块钱的医药补助,村里开始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多数人家都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了冰箱空调,村村通公路已修到家门口……一切的一切让人难以置信却又真的已经涣然一心!

    从听闻故乡人去屋空、面目全非到小侄女“带我回乡”,我想起一个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及与之有关的一个历史名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是家乡的一张重要名片。

    翻看成语词典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解释,会发现一个跟刘秀有关的典故。《后汉书.冯异传》载刘秀《劳冯异诏》:“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即日出之地,桑榆乃日落之处,刘秀在诏书中将战场上“先失后得”的变化形势比喻为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失利,在日落的地方转败为胜,以此暗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事和坏事有时会相互转化的哲理。我借此类比故乡今天的发展变化当无不妥之处。

    特别令人自豪的是,近年故乡又增加了一张新名片,他就是圆满完成神州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聂海胜身着航天制服、英姿飒爽的巨幅照片如今已成为家乡的新市标,醒目地矗立在汉十高速公路枣阳吴店(吴店白水寺恰好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出口下来的市区东大门处。

    在百度上搜索他的名字可获得以下信息:“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档镇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1983年6月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空军招飞……”。我们无意挖出聂海胜的苦难童年来印证“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的朴素真理,但当年他因身体素质优异被幸运选中却是不争的事实。辨证看其人生际遇及获得成功的契机,聂海胜无疑是故乡人信奉并秉承天道酬勤、有人就有希望之生活逻辑的真实写照,他的脱颖而出也折射了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对故乡人的亲睐,更是“国富民强、地灵人杰”在故乡人身上的典型实例。

    聂海胜对于家乡人来说近乎熟比邻家小儿,身处今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显然他比两千年前的光武大帝更有影响力,也更具代表性。

    谁说我们的乡村故园已集体沦陷?它只是换了一副嵌有高速、有机场、互联网等具有时代标记的新装扮,注入了现代、生态、文明的新血液!

    我们实在不应该杞人忧天和太过悲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允许我引用鲁迅先生在《故乡》结尾的话为自己的故乡情结做个最终注解。希望故乡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篇:乡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qi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