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生于1587年明朝时期,终年54岁。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从小就喜欢读地理和历史方面的书,而不喜欢四书五经之类。这本书是他从26岁起游历的记录,其中包括天台山、雁宕山、白岳山、黄山、武彝山、庐山、九鲤湖、嵩山、太华山、太和山、恒山等。
从图书馆借这本书,有慰藉因为某情一年没有出远门的心灵的意思,想着随便翻翻,没想到读着读着有些入迷。这本书内容以原文呈现,没有整篇或者整段的译文,只有个别字词有注释。
但因为是散文,虽然是文言,不像诗词那么凝练,所以读起来也比较容易,个别字不明白意思的贯通前后内容不影响理解。
这么说想起了读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著于嘉庆年间1808年。同样是散文,但晚了200多年,语言上有了极大的改变,清朝时期的文字已与现在没有太大的区别,非常白话的感觉。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散文,以作者夫妻二人的生活为主线,因为作者洒脱的性格,其中也包含一些有趣的游记,尤其晚年妻儿相继离世后,更是远游各地。但游记部分掺杂的情绪和个人感想很多,算是不同心境,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风景下对人生的感悟。
《徐霞客游记》则是纯游记,没有感悟,没有进入景致前的琐碎,就是纯粹的景色描写。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没看,看别人说景,没有情感参与的文字,一定有些无味吧。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徐霞客的游和我们现代人的旅游不同,抛却景点拍照和录像这些没有的不作评论,单是游的地点就很不相同。
我们现在去某个地点,大多会找“景点”。这个地点和景点可就差别大了,我把景点定义为开发好的地点。
比如前年去华山,头天下午到地方后在宾馆住下来,第二天宾馆有车把人送到华山景点接驳车的地方,买票,上车。接驳车一直从村子里把人送到山下游览车的位置。再换乘游览车进山,一直到乘坐缆车的地方。坐缆车到达某个山顶,再根据开发好的线路,造好的阶梯,一阶一阶曲曲拐拐爬到另一个峰顶,如此走两三个顶就不得了了,再乘坐缆车下山。
基本上,现在的景点都是如此。徐霞客却不是这么游,他是想去某个地方,比如去某个山。先去这个山的所在地,因为没有导航和景点开发,他先在当地打听这个山的具体位置,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有时候可能打听好些人也打听不出来。
离山不远时,可能会在山脚下找导游,也就是当地了解山里情况的人。进山便走,有时候杂草乱石丛生,路极不好走。到达一个山顶,看一翻景色,便继续向山里走,到另一个山顶。一个山系有很多条山脉,游一个山,他往往要花费很多天时间,一直往里走,然后用文字记录下他遇到的每个峰顶,不同的溪水,不一样的山涧,大小不一的山洞,高矮宽窄不同的瀑布。
在他的文字中,那是一个或翠墨如黛,或雪玉银装的山。看起来安安静静,却又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他带着奴仆,有时候与亲朋一起,有时候只有他们。饿了晚了会找山上的寺庵化斋借宿,往往一座山游下来需要很长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