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宵节,中国人最美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中国人最美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者: 耕读博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3:41 被阅读13次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

    1314年前的今天,一代女皇武则天下令都城开放宵禁,燃放花灯五万盏庆祝元宵。

    当晚,洛阳城万人空巷,彻夜狂欢。

    对着这座盛世之下的不夜之城,宰相苏味道诗兴大发,留下了传世名作《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中国人自古就有“吃罢元宵过完年”的说法,在古人的概念里,只要没出元宵,那都还算过年。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等不到正月十五,我们便已远走他乡,奔赴人生的战场。

    热闹了数千年的元宵节,从未像如今这般孤独而又落寞。

    01

    公元前180年,开创后宫临朝听政先河的吕后病逝。靠山已倒,吕氏家族的王公大臣们惴惴不安,密谋篡夺西汉皇权。

    齐王刘襄联合开国功臣周勃、陈平,平定了这场叛乱。

    随后登基的汉文帝刘恒,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下令把平定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之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贺。

    古人称正月为元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的普天同庆之夜,也就成了元宵节的雏形。

    汉武帝时期,随着《太初历》的推行,元宵节被列入这部历法之中,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道家“三元三官”之说与民间庆祝元宵的传统渐渐合流。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天官节。

    在大唐盛世,元宵节已经演变为一场中国人自己的全民狂欢节。

    《大唐新语》记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经过一千多年的岁月淘洗,今天的我们依然能从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一窥当年元宵之夜的盛况。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到了宵禁制度空前森严的明代,对于元宵却格外宽容,甚至把正月十五放灯游玩的时间由三夜延长到十夜。

    大才子唐伯虎曾写过一首《元宵》,记录当年民间百姓百姓闹元宵的情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作家冯骥才说过:

    “人们在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里,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中。我们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这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02

    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给每一个节日都配备了专属的美食。

    早在一千年前的宋代,民间就已形成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传统。当时的人们把元宵称为“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宋文人郑望之在《膳夫录》中记载:“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所谓油锤,就是今天油炸元宵果的前身。宋代先人还给它起了一个更加诗意的名字:油画明珠。

    到了清朝,名厨马思远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馋得当朝著名诗人符曾流连忘返,甚至写了首《上元竹枝词》免费代言。

    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时至今日,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岁月流转中,逐渐分化出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的节日习俗。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元宵节在古代也被称为灯节,提起元宵民俗,自然少不了观灯。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鼓励百姓读书。

    平民家的小孩入学,第一天要举行一场名为“开灯”的仪式。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寓意孩子前途光明。

    古代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左右开讲。到了晚上,孩子们提着一盏盏老先生开光的花灯四处玩耍,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成元宵闹花灯的滥觞。

    唐代以后,元宵观灯之风越发兴盛,延伸出舞龙灯、猜灯谜、写灯联等风俗,并随着岁月的波纹,传递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

    传说满清年间的一次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文武大臣微服前往民间观赏元宵灯会。

    大学士纪晓岚为了活跃气氛,挥笔在一只宫灯上写下一幅灯联,同时也是一条灯谜。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

    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百官苦思冥想,却无一人猜出谜底。

    原来,灯联的上联应了一个“猜”字,下联应了一个“谜”字,谜底正是“猜谜”。

    乾隆皇帝得知答案后,也不得不赞叹纪晓岚的才思敏捷。

    今日又逢元宵,天上满月,碗中汤圆,愿你新年圆满。

    03

    现代诗人余光中说过:“外国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元宵节。”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各大王朝都曾实行宵禁制度。只有元宵节前后几天,才开放夜行。

    平日里困于闺阁的少女,拘于礼教的少男,在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上,终于有了正面交流的机会。

    久而久之,元宵节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披上了一层婉约而又浪漫的面纱。

    公元1036的正月十五之夜,大诗人欧阳修架不住好友的劝说,被拉出书房一道观赏当晚的元宵灯市。

    看着满城的万盏灯火,如织人流,欧阳修不禁想起了上一年与自己相约赏灯的姑娘。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今日,英姿飒爽的青年穿过万千人海,穿过花灯如昼的长街,只为了赴那一场心如撞鹿的约定。

    今时今夜,一样的灯市,一样的热闹,只是青年的心里却空了一块。

    温婉又热烈,含蓄且深情,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在元宵节遇见爱情的,不只有欧阳修一人。

    公元1175年,渡江归宋的辛弃疾在都城临安,见识了一场金朝铁蹄下从未看过的元宵灯会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城烟花满天飞雨,东风吹过也带香意。在这满城繁华当中,一位头上插着蝴蝶发饰,发辫里夹着金色丝线的姑娘,拨开人流闯进了辛弃疾的眼睛里。

    穿梭在灯影人潮之中,辛弃疾以为跟丢了她。蓦然回首,却看见灯火阑珊处的她,也正回首望向自己。

    就是那惊鸿一瞥,在这个饱经沧桑的男子心头,惊醒了一个春天。

    热闹给世人,爱情给两个人;浪漫和世界分享,甜蜜让自己私藏。

    这就是中国人的爱情,中国人的情人节。

    不论此刻的你身在何方,这个元宵节,都要祝你家庭团团圆圆,事业圆圆满满,爱情甜蜜浪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宵节,中国人最美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jt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