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诺不离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会觉得自己和“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如果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指责、抱怨、质疑、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随意评判、拒不回应等等,这些人际沟通中的暴力问题随处可见。语言暴力带给我们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难以释怀。
幸好,美国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快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是留意观察结果,不论是否喜欢,只说出你观察到的事情,而不加任何判断和评论;接着是表达感受,比如,开心、受伤、害怕、气愤等等;然后说出是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是提出具体的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举个例子:
一位母亲看到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把换下的袜子东一只、西一只的乱扔,她与儿子可以有两种沟通方式:
一种沟通方式是,她怒气冲冲地对儿子说: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把臭袜子乱扔,你总是记不住,赶紧把袜子收拾好,否则我要生气了。
另一种沟通方式是,她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我看到沙发旁边、茶几底下有五、六只袜子,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能否愿意将袜子放到阳台的洗衣盆里?
前一种沟通方式,儿子觉得母亲在责备他,评判他,结果产生逆反心理,继续低头玩手机,对母亲的话置若罔闻,结果母子双方都感觉不痛快。另一种可能是,儿子觉得自己惹母亲生气了,心里产生内疚感,于是把袜子收拾好了,但因为受到母亲的责备,心里感觉很不舒服。这种沟通方式,可以视为一种暴力沟通。
后一种沟通方式,儿子觉得母亲的要求合情合理,于是愉快地接受了。下次再乱扔袜子的时候,他会记起母亲爱整洁的需要,以及母亲看到房间不整洁会不高兴的感受,从而自觉把袜子放入洗衣盆里。这种沟通方式,可以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在后一种沟通方式中,包含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母亲说出了观察的结果(我看到沙发旁边、茶几底下有五、六只袜子),她的内心感受(我不太高兴),她的需要(我看重整洁),以及她的具体请求(你能否愿意将袜子放到阳台的洗衣盆里),但没有对儿子进行责备、评判,也没有说她不高兴是因为儿子造成的,而是因为她喜欢整洁的缘故。
在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进程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仅说出观察结果而不加评判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习惯已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尽量只作观察而不加评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回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在说出观察结果的时候,要尽量具体客观,少说概括定性的话,做到对事不对人。
2.当别人对我们横加指责和评判时,我们不要马上条件反射式的申辩、退缩或者反击,而是学着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给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3.非暴力沟通认为,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地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地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当我们提出请求时,要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做什么。
4.不要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当你生气时,(1)请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不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
5.非暴力沟通不仅适用于人际沟通,更适用于自我沟通。非暴力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学会懂得爱护自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不要过于自责甚至憎恨自己,而是要学着从失误中获益,引导自己自我成长。
6.非暴力沟通重在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作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它帮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同时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另外,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
以上,是我读了《非暴力沟通》一书以后的总结和思考,与你分享。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