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霄眸
张爱玲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战火纷飞的,但我们好像很少在她的文字里看到战争带来的凄惨,也许她认为无论有没有战火,生活都是一样,即使没有战火,也是略带悲凉的。
在兵荒马乱里,老百姓还是要过着市井生活,小男女依旧会恋爱,会分离,所以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依然在描写最平凡的生活。
唯有《倾城之恋》里提及了香港沦陷时的战争。张爱玲也曾在香港念过书,后来因为战事纷纷,她没有毕业就回到了上海。她亲见过被毁的城市和住在城市里的人们。
张爱玲没有着重描写战争以后,有多少人受伤,多少人死亡,人们过得有多悲惨,反而让读者觉得香港城的倾覆,只不过成全了一段爱情。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著,跟著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
在这硝烟弥漫的战乱里,范柳原与白流苏原来的隔阂在共同经历过生死以后消失了,他们的心紧紧靠在一起。这部作品的结局,是张爱玲小说里为数不多的美好的结局,至少男女主人公走到了一起。至于将来他们结婚以后会如何发展,我们不知道,但张爱玲这样写道: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婚姻里的两个人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曾经的心连心,如果在生活里没有被好好呵护,也是会渐行渐远,但两个人曾经携手经历过生死的深厚情谊,也够他们在十年八年里消磨。
白流苏,是离了婚住回娘家的白公馆的六小姐,这白家已经是没落的家族,兄弟姐妹为了几张票子每天都在勾心斗角。白流苏在家里的地位和处境都很尴尬,在与兄弟的口舌之争后,她知道唯有靠自己想办法离开这个没有她容身之处的家。
张爱玲很好的描写了当时历史背景下,女人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封建保守的思想里,女人出去工作的还并不多见,女人们还是在做着嫁一个多金男人的梦,为了一张长期饭票而你争我斗。
流苏为了离开白家,想拽紧范柳原这根救命稻草,于是搅了七小姐宝络的相亲。张爱玲是这样描写当时女人眼里的女人:
“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著异性的爱,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
范柳原这个多金公子,又何尝不知道女人们的心思,他也一直在试探白流苏,还把她请到了香港。流苏与柳原在香港的那段描写极为细致,他们彼此欢喜,又互不道破,相互试探,且欲说还休,时不时还要欲擒故纵,弄得两人彼此心痒痒,却还故作矜持。这段的描写真是出彩,将一对年轻男女在面对爱情来临时候的心理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杯里的残茶向一边倾过来,绿色的茶叶粘在玻璃上,横斜有致,迎著光,看上去像一棵翠生生的芭蕉。底下堆积著的茶叶,蟠结错杂,就像没膝的蔓草与蓬蒿。”
看似是对于一杯的绿茶的描写,却从这杯茶里看到了两个人的心情,那心情也像这沉在杯底的茶叶,蟠结错杂,五味杂陈,双方都在等着对方先戳破那层纸,仿佛彼此心里都觉得谁先戳穿了,谁就吃了亏。
“ 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再美好的承诺,也抵挡不住一颗流弹的侵袭,生与死真的不是自己可以掌控得了得。既然如此,承诺又有何用?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
我喜欢这个故事,你说它的结局是圆满的,但又仿佛还透着无限的苍凉。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