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节陈九川主要回顾了向先生求学的经过,重点写了先生解释了“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也即“格物与诚意的关系”问题,意之所指即是物,要想诚意,就要随着意所涉及的事物去格,去掉人欲而恢复天理,格物就是随处体察天理。
二、静坐时确实难以做到万念俱灰,这正是静坐者求之不得的困扰之处。静坐时,可以无欲,少念,乃至正念,即从本体发出致良知之念,是正念,其他的乃是私念,静坐时静的含义,不是无欲无念,万念俱灰,而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发自本体的念是正念,即便是动,也是静。
三、静坐的目的是开发智慧和潜能,而不是相反,静坐时有声相扰,不看不听有违人的本性,但能不为所动,才是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克制功夫,是尽心的功夫。
四、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意,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五、陆象山在内心用过功夫齐全,说大多正确,句句精髓,粗处指其尚未圆满精细。
六、你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己的准则,当你的意念所致处,对的就知道对,错的就知道错,一点都不能瞒它,只要不欺骗自己的良知,切切实实地依照着它去做,善的就存念,恶的就除去,这种境界有何等的稳定快乐,这就是格物的真谛,自知的实在功夫。
七、人人都是圣人,只是凡人物欲遮蔽良知,自信不足,埋没了。
八、艺无止境,道无终穷,逾探逾深,这就是良知的重要性。
九、如同发明与发现的关系,发明是研究产生新道理,新事物。发现是认识了原就存在的道理和事物。良知人人都有,古人也已经阐发过,可惜后来被异端学说埋没了,如今重新揭示,当然无所谓泄露天机了。
十、朋友相处之道: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十一、常快活便是功夫。要修炼一颗长快活的心,只需要一番大功夫。
十二、思念信马由缰难以克制,克制之后又感觉没有什么危害,王守仁分析的原因是,功夫断了,蒙蔽了自己的良知,功夫长久用功自然产生勇气,否则望文生义,好像解释通了,那是错误的。
十三、对具体工作的人而言,实在是个个格物的极好例子,如何格物,就是在实实在在的事物上下功夫,不可因私心物欲而有有一毫偏倚。
十四、饮食吸收的比喻,要学者学习少而精。
十五、圣人也是学而知之,一般人也是生而知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