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杂记
太平杂记
西郭先生
6月4日,星期日,雨,20-25°,中雨转暴雨。应朋友之约,上午九点出门,一行四人驱车太平。刚参加工作时,单位有一同事张师傅系太平人,太平人口音特别,比吉首城区人口音高一声。经常有人学太平腔唱样板戏,引来大家开心一笑。有如老家的溪口人口音,就是和大家的口音不一样。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次到民盟老盟员韩老师家里开展支部活动,老人家拿一本《张一尊》的书给我。韩老是张一尊弟子。张一尊出生于太平乡司马村,更加加深了对太平的印象。但太平位于吉首东边,位置较为偏僻,一直没有机会去。于是,对这个地方产生几分神秘,几分向往。
据介绍太平1956年设乡,1958年设太阳升公社,1961年设太平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2015年将排吼、太平两乡撤销,新设太平镇。镇辖14个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1.4万人。镇政府设太平村,原太平乡政府驻地。
上山摘桃子,下河观小鱼
我们从大田湾新建成绕城路经望江坳行程14公里到太平村,第一个目的地在镇政府对面的阳光茶叶合作社,与镇政府隔河相望,是一个新建的休闲农庄。这里青山绿水,四季常青,一条司马河从保靖县发源,经过马颈坳镇隘口村流到太平,水流平缓,河面平均宽度17米,在太平境内长度14.5公里,然后经河溪镇流入峒河。由峒河入沅江,到洞庭湖。沿河两岸生态良好,植被品种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植物以翠竹为多。太平籍作者张治东有诗赞司马河:
司马河流水势洪,官名为号志先宗。
景区隘口民风朴,总统秘书笔力雄!
狗脑山中文士显,皇封匾上御恩隆。
一尊画马形如动,昂首长啸震宇空!
阳光茶叶合作社依山临道而建,木屋木楼,人字屋面,小青瓦覆盖。八盏红灯笼悬挂在走廊上,招揽来自吉首、河溪、马颈坳、泸溪县的各方客人。合作社前方,木屋小亭傍山而搭,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屋面是稻草覆盖,更添几分乡土气息。女主人向女士热情好客,介绍说,这里她已经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停车坪、鱼池、司马河拦河小坝及跳岩,山上栽种了茶叶、蓝莓、蜜桃等经济林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肚子大脖子小,似小鼓的蔑篓,叮嘱我们上山摘蓝莓。山上开垦了层层梯地,约几百亩,下面是茶园,半山是蓝莓,上部是蜜桃。蓝莓树是我从没见过的物种,很想开眼界。但山上采摘的客人说蓝莓很少。我们越过蓝莓园,踏着硬化的水泥阶梯一路向上。只见遍野的绿叶桃树挂着红红的蜜桃,犹如踏入了天庭的蟠桃园,爱不释手,用手机照相留念。这里的桃树没打过农药,所以有些桃子布满了虫眼,有的还有虫子爬出来,有些桃子歪瘪变形,当然个大粉红的桃子比比皆是。这里的桃树也没施过化肥,所以果实不是特别均匀。这里的蜜桃应该属于生态性,沐浴着这里新鲜空气,在纯自环境里长大。望一眼粉红丰腴,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酸酸甜甜,清脆可口。由于采摘少,有的桃子熟透后直接落到了地上,一层层,一堆一堆,铺满了桃园。在欣赏和采摘的同时,不忘将消息发在微信里。稀疏的雨点打在身上,似狂风暴雨提前打着预备铃。我们在雨水中坚持到最后才载着满满的收获依依不舍地下山回到挂着灯笼的木楼里。
不一会,大雨倾盆,整个山谷淹没在瓢泼的暴雨声中。在雨声里收获着几十个微友的点赞和问询。远在上海的表姐说,给我发一篓子过来。来自老家的表嫂说,你背的篓子好看,多少钱一个?给我买个回来。妹妹说,哥,你莫爱人呢,到哪里?不要钱吧,我带人帮你摘来。妻子发话了,下周带我去摘去!呵呵,惹祸了,不知如何遂愿!
暴雨进行中,我们躲在木楼里小憩。屋里躲了十来个和我们一样休闲的人,或打牌,或打盹,或闲谈,或用手机上网聊天。中午,在屋里围着八方桌,坐在长方凳上品着现捞现做的青椒炒小河虾,喝着主人放养的土鸡做成的原味鸡汤,忘掉上周上班的琐事,谈着上山的收获,享受着田园的生活,快活惬意。
下午一点多钟,雨渐渐小了,我们乘机下河走在跳岩上用手机照相留影。虽然下了暴雨,但河水依然清澈,不见“黄河”,只见一些小鱼逆着滚滚河水往上跳跃,跃出水面,希望越过拦河坝。这或许就是“鲤鱼跳龙门”吧!也许是乡下人说的鱼走上水。在司马河流淌的小河里,还有众多的小鱼小虾自由自在的生长,在当今时代是难得的自然环境。如此好的生态值得人们珍惜!
行走司马村,凭吊张一尊
下午两点,天上还有稀稀拉拉的小雨点,我们离开了“桃园”山庄——阳光茶叶合作社沿司马河下行前往司马村,参观司马村古村落,凭吊张一尊大师。车行至码头寨,原码头村,我们将车停在寨子旁边。这里是我们当中一位朋友上世纪九十年代搞“社教”的驻点村。当年没通公路。如今这里水泥硬化道路贯通太平镇河溪镇,还有一条翻山越岭水泥路直通马鞍山村工业园,连接高速路吉首东站下线。所以我们在这里下车,并非道路路况不好,主要是想步行锻炼筋骨,同时也想在雨中一路观赏风景。雨仍然星星点点地下着,没有完全停下来。我们撑着伞,沿着公路下行。司马河欢快流畅,两岸青山经过暴雨洗刷后格外苍翠。小田里的秧苗刚插不久,在雨水中转青,在略浑的田水里显得生机盎然。田坎下的枇杷树上挂满了黄色的果实,叫人忍禁不住。其实这几年,乡下许多果树,在果实成熟时,经常无人采摘,挂满枝头,任鸟吃虫食,自生自灭。或许是人们生活富裕了,对这些果实视而不见;或许这些水果不具商业价值,不值得采摘。马路上不时有车碾压死的小蛇、蛐蚓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子。公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野果点缀在路边,印证了这里的生态资源丰富。码头原本是一个行政村,随着村合并已经并入到下游的司马村了。也许从前这里就是一个繁华的码头,在水运是湘西交通主要形式时,从保靖到洞庭湖来往货物、船舶、水手曾经在这里歇息。现在这里修建了堤坝。四五米高的拦河堤将这里的水流阻拦,形成一道瀑布景观。村头三叉路口,一块指路牌写着“中国传统村落司马村2公里”告诉人们司马村就在前面。
到达司马村时雨已经全停。远远望去,司马村依山傍水而建,司马河从寨子前面缓缓流过。还有一条无名小河从寨后穿过。寨子依靠的山体不高,四面环水。上千户人家依山而立。前后相叠,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大部分还是秦砖汉瓦,或木屋青瓦吊脚楼,屋面一律人字形,同一朝向。在司马河上修了三条过河水泥路,有一条被河水淹没,估计在没涨水时可以过人,有一条出水较高,供人通行,河的下游有一条通寨硬化桥梁最近才完工。一条硬化的水泥路环绕寨子而过。一些村民正在修建新屋。几个老人在木屋里玩着麻将,悠然自得。村子对面一座小山,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是守护寨子的风景林。路边有一小庙,名字叫飞来山庙。寨子下游有一洋楼,三层,绿色墙面,格外醒目。我们沿河向下到达绿色小洋楼后,征得主人同意,爬上楼顶阳台,村寨风光尽收眼底。河中有一条绿色的草地,正如弯弯的月亮,又如苗家闺女胸前佩戴的弯弯的银刀。一群白鸭在水中嬉戏。大家选择角度取景留念。
经老乡介绍张一尊故居在河对面寨上。我们从下游公路桥过河后沿路下行百来米到达一个小寨,这里小地名叫平里河,十来户人家,这里就是张一尊大师的出生地,同时也是司马河村民委员会所在地。道旁有一诗碑,张氏后人张博闻提诗:
平里河
(月形地)
皓月当空挂玉弓
平川跃马走英雄
一尊元玺威名远
卫国保家气贯虹
张一尊是我国民国时期与徐悲鸿齐名的著名画家。以画马见长。张一尊1902年出生于湖南乾城县太平乡,其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为自耕农,后转做商贩,家境较殷实。张自幼爱马,经常默立马旁如痴如醉观看,并喜用木棍在沙滩、院坝画马,人称“马迷”。年轻时从军,在国民党军中步步高升,当过上校科长,1938年任国民党湘西剿匪部队团长,后兼任少将防空副司令。但他本人痴爱画画,对参军做官兴趣不浓。 1942年初集中画作60余幅,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得业界一致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张因长于国画,于1950年被聘为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3年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曾兼任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美协主席等职,系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张在作画中潜心研究古法,融精髓于一炉,推陈出新,不落前人窠臼。画马时只需腹稿,巧用笔墨,常先画马尾,再画马身,后画马头,顷刻成画,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其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并出版有《张一尊画集》,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有“北徐南张”之美称。张一尊1973年3月病逝于长沙,享年72岁。在平里河,经过老乡介绍,在一处破败在院落里找到了张一尊故居。里面一边住着两户人家,对面一处木屋因垮塌只剩架子了。一个老人家从木屋走出来,向我们介绍说,他是张一尊大师的孙子,早前他曾想整修爷爷故居,但有人说政府要整修。到现在都没有人修。张一尊故居的堂屋像是要坍塌了,用一堵水泥墙撑着。老人家带我们进他屋,让我们看了他奶奶吴佩君九十多岁时题写的“张一尊故居”牌匾,还有张一尊大师照片,张一尊大师生平介绍。这些他都用塑料薄膜盖着。张老伯对自己有如此名望的先祖感到自豪,同时又感到自身力量的不足,不能很好保存先人的故居遗迹。
司马村,历史文化厚重,风景秀丽,作为湘西传统古村落具有很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也有很强的观赏性,而张一尊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历史人物,更增添了司马村的人文价值。然而,张一尊故居破落无人打理,司马村建筑风格正在遭到破坏,几条过河路桥也大煞四面环水的风景。让人生出一种不一样的乡愁。
虽然有些许失望,但一天畅游在青山绿水里,尽享大自然清新的环境,体验采摘生活,品尝生态自然的味道,呼吸富含氧离子的空气,看湘西特色村庄民居,追寻大师足迹,远离城市喧嚣,感到神清气爽,荡气回肠。下午五点满载喜悦从码头寨走翻山公路经马鞍村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