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四时,有机会到家附近的小学实习。不久后,带我实习的师傅要修产假。正值用人之际,校长看了看即将跨出校门、还满身稚气的我,说:“这个班接下来的课,就你来上吧。”
对于非师范、无经验、仅对语文教学有着一腔热情的我来说,第一次正式上课,倒是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多的是自由发挥。
通常,一节语文课中包含着我许多爱好。每当一篇课文出现在眼前,我的脑海中就总有一些图片、一句诗、或是一段音乐蹦出来,然后,它们成为了课件PPT的一部分。
值得高兴的是,班上的学生对于这些附加在文字身后的元素也颇有兴趣。这些“附属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课堂气氛注入了活力。它们给只有文字、声音的课堂添加了些许艺术感。
如果,我为了做课件而满网络地去找图片、找素材,那么,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而痛苦不堪的,当然,最后的结果也许只能是差强人意。
现在,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也暂时不用每天都要紧张地备课了,然而,这个暑假,我仍然不停地浏览自己喜欢的网站,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书,并且把在这过程中发现的“好东西”———随时“收藏”。
2
想起当初考资格证,每当背起那些干巴巴的理论,我总会莫名烦躁起来。但每天又不得不去复习。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花两小时看书,其余时间留给自己,直到考试前一天。这样,在复习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那些天,我像平常一样看书、摘抄、画画、逛公众号;那些天,是我能否进入一个行业的重要阶段;那些天,我的生活与平常一样,没有紧张和焦虑。
考试那天,出乎意料的,并没有涉及到太多书上的内容,那些自己在平日里收集的“好物”———故事、风景、诗词……却接二连三地跃出了我的思维,让我的笔端在纸上挥洒自如。
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回想那年高考失意,觉得那结果其实从备考时的心情上就似乎已经注定了。那些抱着课本死磕的时光,给自己留下的除了焦虑、迷茫,还有那闭塞的思想,和干燥的灵魂。
如果当时能坚守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且在一路践行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内心丰满起来,这样,还有什么事能让你感到害怕呢?
3
这两件事,大概是毕业以来对我影响较大的了。以前觉得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兼得的,要学习,你就得一心扑在书本上;要生活,那么学习时间势必就会减少,接着,学习效率就会下降。但现在,我发现学习与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会更好地让我们认识生活;从生活中产生的灵感、经验,反而会促进学习。
就如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些闲暇时的经历,那些沉浸在喜悦中的光阴,都在无时无刻地塑造着自己,让自己变得独特,变得与众不同。
即将正式跨上人生的旅途,我会面对许多新的考验:情感、工作、家庭……但总有一种生活能让我保持平衡的心态,那便是———做喜欢的事,爱喜欢的人。
当然,在旅途中,更多时候,我仍是一路前行,从不去寻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