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优雅走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杨绛先生将丰子恺这锦言妙语参透凿凿。
于时光的荒野里,她始终如兰芷,如清水,在这纷繁的尘世里寂静欢喜。
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忍、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也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初识杨绛先生因《我们仨》,淡黄色的书皮,清泉般的语言,这个80岁高龄的老人用手中的笔回忆着与丈夫女儿的过往,用她的从容淡定感动着读者。时隔多年,翻开一本《杨绛传》,看这位跨世纪老人的一生,不禁感叹,世间女子,万千绚丽多姿。唯有她一人静好如诗,如花盛放。
正如传记中所写“这个生于江南书香世家的女子,身上有着水乡女子的温柔婉约,却又蕴藏着北方女子的傲骨。婉约和傲骨,在她的身上完美地融为一体,仗义的律师父亲给予她最大的成长空间,也为她以身作则,教会她什么是“刚正不阿”;贤惠的母亲,则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柔软,教会她什么是“包容忍让”。 或许,正是这样,她在尝尽了人生百味之后,依然可以淡泊从容地度过一生。
杨绛出生于江苏无锡书香世家,她不是家里最小,却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她的父亲杨荫杭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以刚正不阿扬名于世。母亲唐须嫈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身上凝聚着的都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父亲与母亲虽是媒妁之言结为夫妻
却在相伴的日子里感情很好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妻典范。这样贤惠的母亲和有修养的父亲,成了杨绛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母亲对父亲的爱意影响着杨绛,才有了中国文学史史上,令人羡慕向往的钱杨爱情。父亲的低调节俭,影响着杨绛,才有了多年后三里河南杨绛家中不见装修,也不见豪华装饰和家具,摆设之简朴令人惊叹。
杨绛从小喜爱文学,一生嗜书如命,无论是年少时时期还是在东吴大学读书时,无论是在清华园求学时,还是和钱钟书在牛津大学求学时,她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文学的世界里畅游,用自己的笔写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小说散文创作都体现出她丰富的文学知识。
回看这个淡若如菊女子的一生,满腹才华的她有着让人羡慕的爱情。那年清华园里,她和他相遇,只是那一眼,从此她的世界只有他一人,他的世界也只有她一人。
自此,着青布大褂,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花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浑身浸润着儒雅气质的他,入了她的心;而优雅知性的她,则像一朵花儿一样,就此开在了他的心间,芳香馥郁。
钱钟书给杨绛最高的赞誉“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和钱钟书63年的相濡以沫,她是丈夫最贤惠的助手,最懂丈夫的人。钱钟书曾说,有杨绛的家才是家,杨绛的一句“没事我在”足以让钱钟书安心,钱钟书卧病在床,杨绛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悉心照顾丈夫尽着妻子最基本的责任,哪怕女儿去世,她也坚强的始终如一的照顾他。她始终爱他护他,做着他最好的知己,最好的妻。他也始终宠她爱他,年少时字里行间吐露着对她爱意,文化大革命时期,生活最黑暗时期他对她始终如一,依旧做好早餐等她来吃。关于爱情有太多赞美,梁祝故事也罢,林徽因徐志摩的浪漫也罢都不及钱杨之间63年始终如一的美好。
在百岁之际,她曾在自己的散文集里说自己的一辈子“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作为著名女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的她,她那跨越百年的人生是当今流传的“鸡汤文”所无法企及的。她的丰盈、淡泊使得她一百多年的岁月风尘都难掩她的风华。
而于我们世人,纵然她已远去,她的深情和优雅则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且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