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拜年,这是人人都经历过的平常之事。可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拜年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参加工作、成家、有了女儿,以及多年前自己升格为外公,外孙女开始吐着稚嫩的语言,在春节时向我拜年时,儿时拜年的往事就会一幕幕地在脑海中回放,经久不息,也才逐渐地懂得了拜年的深刻涵义。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中华民族向来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在传统节日--春节时,通过拜年的方式得到较为全面而集中的体现。从小,我们就通过各种场合和方式接受着这方面的教育。在学校里,雷锋成为我们几代人学习的榜样,做“好人好事”已成为伴随我成长历程的一件“常态化”事情。每天都在挖空心思地想着做一件好事,军烈属、五保户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挑水、扫院、整理家务是我们力所能及而且需赶早才能做到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别人得到,从而散失一次锻炼和考验的机会。我们知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做“好人好事”成为我们心中难以释怀的一件大事。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给我们指引着做人的方向,潜移默化、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父亲是家中唯一的长子、长孙,所以克服重重阻力、辞退工作,率领全家从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善养和服侍着已经年迈的曾祖父母等长辈,过起了小说中大书特书的“四世同堂”生活,个中艰辛非常人能够体会和理解。不管怎样,父亲从未向老人们顶过嘴、说过重话,数十年如一日地照料着各位长辈的生活起居。让他这位忻县高中毕业的高材生,只能一心一意地“屈就”于老家农村务农,心中的委屈与痛苦我只有在参加工作并在城市安家落户后才能体会得到。
母亲身体力行,夫唱妇随地离开热爱的工作岗位和舒适的市民生活,与父亲一同扛起沉重的家庭负担。凭着初中学到的文化知识,自学成材,掌握了缝纫技术(按如今的说法就是服装设计师),成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裁缝,在给人们创造着优美形象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匪的收入,真正成为家中的“半边天”。在辛勤操劳的同时,时刻不忘给我们灌输“孝道”,并夜以继日地侍候着93岁高龄、瘫痪在炕的曾祖母达一年之久,直到老人安祥地离去,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老奶奶临终时给村里前来探望她的亲戚邻居们的留下一句名言:都说养儿能防老,养孙子照样也能防老!
当时的农村社会风气良好,如果在孝敬老人方面出了问题,那可是千夫所指、一辈子都难以洗清的“罪名”,就连子孙后代都要受到牵连和影响。即使老人有所不足,也会以“老人有三分横(音Xue)理”而给予谅解。不过,一般的老人们绝不会倚老卖老、蛮不讲理,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关爱着晚辈。记得年近八旬的曾祖父经常看护着我们,以免走失。偶尔还掏出他老人家口袋里珍藏着的一小块饼干或者点心,让刚满六岁的我和弟弟作为零食。并给我们讲述他所知道的往事,让我们不断地增加做人的常识。我因贪玩而被马蜂蜇得疼痛难忍、满头是包,老奶奶踮着小脚、打来井水为我镇痛,并使劲地抱着我的脑袋,用镊子夹着蘸着碘酒的棉球仔细地寻找、擦抹患处……让事后还不明就里的父母遭到了一次“恶狠狠”的训斥。
尊老爱幼的行为,集中地通过春节拜年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从中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即使长幼双方产生隔阂,也会通过拜年的方式得以缓和、谅解。每逢大年初一,一大早父亲就领着我和弟弟,开始走街串巷地为家族的长辈们拜年。因村中大多为同姓,且我家的辈份最低。所以,没有多半天的功夫是拜不完年的。因为老家时兴“磕头”拜年,一圈下来我的膝盖都会红肿、难受上好几天。不过,口袋里也装满了长辈们给的糖果、柿饼、花生之类的、平时很难吃到的零食,偶尔也会得到长辈们发放的2分、5分面值但总额不会超过2角的“押岁钱”,沾沾自喜上一个正月。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