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讨论港口大幅下滑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港口并没有下滑,下滑的是码头。这里需要区分一个概念,码头和港口。我的认知里面码头是一个点,是装卸点,是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转换的点;港口是一个域,为水运中转服务的一系列空间功能的组合。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在这一周期里,基于外向型产业的工业品及原料的需求迅猛增长,而码头的接卸能力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码头的接卸能力要求很高,可以说是一个几何级数的数量需求。因此码头建造行业发展迅猛。这一时期港口竞争力主要以吞吐量为核心,例如煤炭,LNG,油品等。目前国内流传甚广的全球十大港口也是依靠吞吐量这一指标。
进去工业化中后期,产业趋向轻型化,经济增长不再依赖于基础工业体系,而交通基础设施不再能有效引导产业布局,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保障体系,尤其是大宗运输的水运体系。因此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接卸数量,而是高效的服务体系,服务质量。码头也从这一历史舞台退出。港口进入陆地时代。港口的服务体系成为港口竞争力的核心,例如:商务,金融,通关,商业,城镇服务体系等。码头的建设需求降低,而高效的使用,高效的运行,高效的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港口向陆域转移,这一时期,港口后方空间出现复合化发展。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商务区,居住区,贸易区,各种和港口服务相关的设施需求增长迅速。在2010年我们编制的松滋港规划就提出了港产园城四位一体。新加坡今天没有码头也是港口城市,依然会是重要的枢纽港口。
受我们的教育体系的约束,我们知识结构仅限于码头本身,而对港口的认知较低。比如我们常说邮轮码头,其实邮轮码头核心就不在码头,而是码头后方的商业综合体以及服务的城市群,无论是建造体量还是商业利润点。而我们往往只会做码头,只思考码头本身而已。
回到观点,单纯的水工或者码头确实在下滑,而港口并没有。从业的我们,需要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我们的事业。快速的扩充我们的知识结构,改变思维模式,用全新的视角看待码头,看待港口。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思考!
关于港口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