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怡的演艺公司已经运营了五年,从竞争的红海中杀出血路,已经颇具规模。在年终的公司组织的大型演唱会上,她特意请来几位已经很少在公众面前露脸的当年巨星。这些人之所以来,并不是看重这个露脸的机会,纯粹是为了陈欣怡的不请知请:跟她的爸爸同台。
要说陈欣怡的爸爸,就是二十几年前唱红大江南北的巨星陈浩阳。自从十年前他宣布退出演艺界,专心公益事业,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陈欣怡当初从国外留学回来,想自己开创一份事业,虽然邀请父亲能跟她共同经营,但遭到父亲的拒绝。陈浩阳始终认为,自己的路自己走,对于孩子,他更多是在经验上出谋划策,具体的事情都得要让她亲自去体验。时代不同,大众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拿过去的经验面对现在的市场,也非合宜。很多人也劝他,如果他肯出手帮助女儿的话,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陈浩阳听到这些话,都只是嘴里应承,向对方表达了好意,心里却明白,事情远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人脉和经验是事业成功的唯一条件,那么女儿的演艺公司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在这个圈子里呆得越久,看的事情越多,就明白一个道理:利用父辈的关系和人脉,最初比较容易进入圈子,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恰恰又是这些关系和人脉,最后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桎梏。说说大家都熟悉的几个名人:成龙的儿子,张国立的儿子,他们发展的就比那些完全凭借自身实力的人好吗?肯定不是的!
陈欣怡骨子里有父母的遗传,从小能歌善舞,长相甜美,很早就有星探来关注,奈何小姑娘是个很有自己思想的孩子,她甚至告诉陈浩阳,凡事都要讲究个均值回归,龙生龙,凤生凤这样的事,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都遵循着均值回归,落入到平凡普通中,就算自己从事演艺,站在舞台上唱歌,也不一定就能取得爸爸那样的成就。所以她很早就把唱歌跳舞当成一个爱好,但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把它们摒弃了。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陈欣怡对于创业特别有兴趣,记得还在上小学前,有段时间,她经常跟家里人自娱自乐,让爸爸妈妈去她想象的公司参观,还假想在公司开会的时候,爸爸妈妈在一旁列席。陈浩阳就逗她:“陈总今天在会上要说些什么事呢?”,于是陈欣怡就开始装模作样的在模拟的会议室里开始讲话:“今天呢,我要谈三个问题......",于是一家人都很安静的听她在那里装腔作势的讲一堆。
这个可能就是她想创业的兴趣所在,人如果对什么事情有了兴趣,就像汽车开足了马力,不断飞速前进,快速发展。终于有一天,长大了的陈欣怡过了那个邀请父母去她“公司”参观和列席会议的兴奋劲,在高中的时候,她开始在书架上翻一些有关管理的书,比如加里·哈默的《管理的未来》,雷德·海蒂斯的《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这些书看到最后,常年随身携带着的,是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和《管理的实践》。陈浩阳喜欢听女儿评论当今的企业家,她告诉陈浩阳,乔布斯和马云具备强烈的创新驱动,有着一往无前的热情,像一颗太阳,很容易让周边人感受到他们的活力。而比尔盖茨更像是个学者,睿智而温和,知书而达理。如果让她来选择,她更愿意成为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虽然他是大学老师出身,但是我总感觉马云读的书不多,这很有可能成为他未来事业的羁绊“。陈欣怡不知道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但是听了几次马云的演讲,感觉女儿的判断可能是对的。
当陈浩阳站在舞台上,观众席里有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在掌声熄灭的那一刻,突然在某个角落,传来一个人的呐喊:陈浩阳!我爱你!
看来,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几个人认得他的。陈浩阳带着这份感动,认真的拿起了手中的话筒,舞台的灯光聚焦在身上,像太阳般的温暖,“新的一年,愿所有的希望在都能在努力中实现!”,他在心中如此祝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