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馆游览概述(2)

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馆游览概述(2)

作者: 黄嘻嘻嘻嘻嘻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08:39 被阅读0次

    (接上)

    四、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

    1、六朝画像砖

    闽越国在西汉时期日益强大,成为南方地区强大的政治割据,闽越王无诸的后代起兵反汉,汉武帝调遣数十万人围攻镇压,闽越国从此消亡。为消除后患,汉武帝下令将闽越国的贵族迁往江淮内地,焚毁城池宫殿,自此闽中文明迅速倒退。直到两晋时期,中原战乱不断,而人烟稀少,远离中原的闽地则未受影响,为了维持稳定的生活,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此八姓为:林、黄、陈、郑、詹、丘、何、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汉人南迁,带来了大量中原汉文化,与福建闽越文化融合成为了福建地区的主流文化。晋以前的福建墓葬大多是土坑葬,晋以后砖结构的墓葬形式大量出现,画像砖和画像石作为墓葬或建筑的一部分,除了描绘传统的青龙白虎飞云祥鹤外,还描绘了许多宗教题材,涵盖了生活,生产,宗教,艺术等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人文思想。该展区陈列了六朝至唐代墓葬中的画像砖及六朝墓室模型。

    六朝墓室画像砖 六朝墓室结构复原图

    2、青瓷器

    六朝时期,中原人南下,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福建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青瓷器为南朝时期最主要的瓷器品种,这时的青瓷器纹饰多以莲花,莲瓣纹为主,说明佛教文化在当时民间盛行,而同时器物的装饰手法也更为多样,如堆塑,贴花,模印,刻划,镂空,施彩等工艺都被普遍使用。该展区陈列了六朝时期人们日常使用的青瓷器物品及墓葬中的随葬冥器。

    青瓷器 青釉灶和青瓷五联罐

    3、唐代铜镜

    唐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中央开始在福州设立都督府等行政机构,福建的社会经济随着唐朝的繁荣兴盛而逐步恢复。这时期的手工业由于吸收了中原的先进技术而迅速地发展成熟。唐代形成了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气,于是制镜业开始蓬勃发展。铜镜背面的各类纹饰体现了福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葡萄纹的出现更是体现了唐代社会与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该展区陈列了福建地区出土的唐代铜镜以及铜制的各类器具。

    唐代铜镜和铜制品

    4、闽王朝狮形香炉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全国藩镇割据严重,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河南光州固始县的王潮和王审知兄弟率军队入闽,控制了福建的政权,后梁时期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执政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和贸易,兴办教育等政策,使福建安定平稳,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王审知病逝后,后世继承者并未保持其勤俭持身的德行和清廉为民的执政风格,而因为政党纷争相互杀戮或生活奢华无度,“闽国”终因内忧外患于公元945年灭亡。该展区陈列了王延翰时期铸造的鎏金狮形香炉,说明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及繁荣的经济景象。

    闽国鎏金狮形香炉

    5、刘华墓

    福州莲花峰附近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王族的墓葬群,这里六十年代发掘了闽国第三代君主王延钧的妻子刘华的墓葬。该展区陈列了墓室结构复原图,墓室为花岗岩结构的长方体,分前后墓室,前墓室安放女官仕女俑,大型孔雀兰釉瓶等,后墓室放棺床,棺床周围放置陶俑,墓志立于室后。孔雀兰釉瓶是出土的随葬品中最为特色的一件,据研究发现其来源于今天的伊朗,伊朗的墓葬方式是将孔雀兰釉瓶作为长明灯埋于地下,而当时的刘华墓由于都是花岗岩结构,于是工匠为孔雀兰釉瓶做了莲花座来盛放。随葬陶俑里规格最大的为一尊仕女陶俑,高103厘米,其外形颇具唐风华韵,人物俑旁边摆放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件神兽俑,以及十二生肖俑,以此守护墓主人死后的安宁。刘华墓中的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宫廷生活,生产技术等情况,并为当时闽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提供了可见的实物例证。

    刘华墓墓室结构复原图 刘华墓随葬陶俑 孔雀兰釉瓶、仕女俑和神兽俑

    五、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

    1、宋朝纺织品

    宋元时期,随着经济中心南移,福建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宋朝为罗织物生产最多的一个朝代,该展区陈列了福州南宋时期一个贵族墓葬黄昇墓出土的绫、罗、绢、纱等各色布料以及袍,裙,背心,裤,抹胸,围兜等各种款式的衣物,反映了南宋时期福建高超的纺织及绣制工艺技术水平,为南宋时期的丝织品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宋代黄昇墓各类衣物 宋代黄昇墓各类纺织品

    2、宋代金银器

    福建地区的矿产十分丰富,出产金、银、铜、铁等各类矿产,宋元时期丰富的矿产带动了手工业制作的发展,在富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金银制品成为了当时社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该展区陈列了南宋时期的各类金银制品,如壶、镜箱、粉盒、铜镜等器物,风格青素典雅,运用了高超的工艺制作手法,反映了当时人们婉约雅致的审美和生活情趣。

    宋代金银器

    2、宋代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福建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出产红茶,绿茶,花茶等各类品种的茶叶,更是在宋元时期达到了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位于建瓯的“北苑御茶园”是北宋朝廷在此设立的第一家御茶园,两宋时期,社会饮茶风气极盛,人们已由原先单纯的饮茶止渴发展为了陶冶性情的品茶活动。由于统治阶级品茶之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为争夺贡茶资格而出现的“斗茶”风俗。随之而带动的便是各类茶具的应运而生,最为出名的是福建建窑烧制的“兔毫”,代表了黑釉瓷生产的最高水平,除瓷器外,宋人也多以金银器皿作为饮茶工具。

    宋代瓷器茶具及金银茶具

    3、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悠久的造船史及高超的造船技术,该展区陈列了一艘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海船模型,其无论是船舵,隔水秘舱还是龙骨的制造工艺和设计理念都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堪称当时世界上造船技术的最高水平,水下考古出土的文物有瓷器,香料,生活物资等。海上贸易的兴旺发达,还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泉州出土的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的墓碑深刻的印证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符号在这一历史时期下的交汇互通,极为丰富地扩大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缩短了东西方文明认知上的差距。

    宋代古船模型及水下考古文物 宋代外国墓碑

    4、宋代农业

    宋代福建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粮食品种以稻米为主,兼种大豆小麦等作物,由于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福建农业生产进入了鼎盛的大发展时期。该展区陈列了宋朝时期的随葬品中的谷仓型冥器“谷仓罐”,是以生活中的谷仓样式为原型制作的小谷仓,又被称为“魂瓶”、“堆塑罐”,是南方常见的陪葬冥器,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文化。

    谷仓罐

    5、宋代教育文化

    宋代福建由于重教兴学,逐渐成为了全国科举大省,在哲学思想,文化教育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就,涌现了大批优秀人才。蔡襄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执政为民的好官,在福建任职内政绩不菲,并著有《茶录》、《荔枝谱》,其中《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著作”。宋代以儒学为本,崇尚传统礼教,开始出现仿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用于祭祀礼仪。宋元时代福建水陆交通便利,兴建了许多造型独特,巧夺天工的桥梁,展现了当时福建高超的桥梁建造技术,创造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该展区陈列了《荔枝谱》的明代刻版,各类砚台,青铜器以及洛阳桥模型。

    《荔枝谱》明代刻版、砚台、仿古青铜器、洛阳桥模型

    六、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

    1、郑和与郑和钟

    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了中国的海外贸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达到了中国航海史上的顶峰。郑和钟是郑和在长乐修建天妃宫时所铸,钟上铭文表明此钟为郑和下西洋之前为保平安而铸,是郑和下西洋极为重要的实物例证之一。该展区陈列了郑和钟复制品及中外交流的部分物品。

    郑和钟复制品

    中外交流物品

    2、明清瓷器

    明朝时期,中央实行海禁政策,直到明中期才在漳州开放港口进行贸易往来,而瓷器是当时福建重要的外销产品。德化窑,漳州窑的瓷器远销海外,声名斐然,从而带动了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的瓷器产品利用福建便利的水上交通,销往世界各地。该展区陈列了漳州窑,德化窑,景德镇窑,龙泉窑以及水下考古发现的大量明清外销瓷器。

    明清瓷器 明清瓷器

    3、郑成功收复台湾复原场景

    该展区陈列了一幅郑成功收复台湾复原场景,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于1661年率兵进军台湾,在攻打下赤嵌城后切断荷兰军队与外界的联系,将其围困八个月后结束了荷兰殖民者长达38年的统治,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场景复原图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馆游览概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nt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