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衣库KAWS联名哄抢到iTunes 大限将至、从孙宇晨到《黑凤凰》、从《不可靠实体清单》到5G牌照、从端午到高考……上一周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至于苹果WWDC除了第一天凌晨iPadOS和Mac Pro惊鸿一瞥,几乎就没什么存在感。
当然,发布会之后开发者和果粉之间的密切互动,远隔重洋之外的我们自然无从知晓;但大约作为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果粉也不会在乎苹果聚光灯之外的“小动作”,毕竟,苹果从古至今给人的感觉就是傲慢和偏见;她的气质太容易让人沉迷。
而这一次,独当一面的iPadOS、贵出天际的Mac Pro更是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傲慢和偏见”。
我们并不否认用iPadOS给iPad赋能,打开移动办公市场确实有点想象力;但是局限于iPad的周边生态和拓展边界,它注定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工具。
至于一个支架就能喊价999美元的Mac Pro,我们承认它是“性能杀器”,但就算把它定位成“工作站”也掩盖不了审美的缺失。
吐糟归吐糟,通过此次发布会我们多少还是能“窥见”苹果面向5G时代的三大预案。
①
Mac Pro:模块化过去
▽
早在WWDC之前,苹果于3月和5月就分别发布了2波硬件:iPad mini & iPad Air、iMac、AirPods和Macbook Pro、iPod touch、iPod touch。
在这些“同仁”的衬托下,也就更显Mac Pro的腰间盘突出了。
但其实除了价格和审美之外,Mac Pro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它的设计思路——模块化。
模块化给了用户操作的机会,也给了产品本身不断迭代的空间,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生态架构能够帮助产品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但其实早在1985年代号Jonathan的Macintosh就已经有了模块化的概念,埃斯林格甚至在30多年前就声称模块化是PC和MICROS的未来;而这一次Mac Pro一改先前的“一体式架构”限制回归模块化,显然不止是酝酿了6年。
模块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适应性,能够激活已有硬件阵列针对不同环境嵌入自己合适的生产力。
②
iPadOS:系统化当下
▽
2010年的1月27日,乔布斯亲自发布了一款准备多年的平板电脑——iPad。
9年后的今天,iPad终于不再是iOS的附庸,它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iPadOS。
从iOS到iPadOS不只是屏幕变大了这么简单,它意味着苹果面向未来又多了一套操作系统。
至此,苹果已然集齐了macOS、iOS、watchOS、tvOS 和 iPadOS五大生态,再加上苹果屡败屡战的TitanOS(无人驾驶)和近年持续发力的KitOS(AR操作系统);苹果终于有机会“召唤神龙”了。
虽然苹果一直在自己的生态壁垒中闪转腾挪有点无赖,但也正是这种“唯我独尊”的革命精神赋予了iOS阵营生态独特的体验:不断的衍生、分裂出新的生态试探iOS的可能,这给了苹果阵营在系统上顽强的生命力。
就算5G时代苹果真的跟不上节奏,苹果依旧能够通过系统获得一波拥趸。
③
iPhone Fold:折叠化未来
▽
关于苹果折叠概念和苹果折叠专利已经有了不少版本,Semin Jun的这一款还是比较Apple的。
如果不考虑铰链的实现方式,iPhone Fold的内折反倒比GALAXY Fold精美了不少:没有斜刘海、没有三角缝、没有非主流,所有的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甚至于它还不用担心屏幕的磕磕碰碰。
而且相比于外折,它还拥有独特的折叠夹角形态(如果需要单屏的话,再加上一块完整的辅助屏)。
当然,考虑到苹果被爆料的三折和“腰折”专利的局限性,在没有更好的铰链技术和柔性屏的前提下,以上概念机只限于想象。
但其实不管是Mac Pro模块化换取高性能、iPadOS独立滋生新的可能,还是iPhone Fold的完美折叠;我们已然陷进“手机折叠、电脑展开”的误区,既然这些都不成熟、都只是过渡方案,那么我们为何不重新设计“平板”呢?
iPadOS自成一系固然是好事,但这依旧局限在乔布斯的剧本里,iMac、iPhone之后,iPad还要在乔帮主十年前的剧本中按部就班吗?
仔细思考,其实我们真的那么需要手机折叠和电脑展开吗?
Mac Pro的模块化不就是一个挺好的思路:
若是需要性能,我们大可把几个设备“桥接”在一起;
若是需要折叠,两部手机一个双生系统就能够满足;
若是需要展开,一块平板和一个折叠键盘也就足够。
不过,这些终究只是“奇技淫巧”,我们急需的还是重新发明“平板”,同时具备性能和便捷才是5G时代急需的交互工具。
PS:部分图文素材来自于@yankodesign 和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