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人类的核心正源于此。
而儿童尤为敏感,只是成人并没有具备这样的精神环境,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精神生活,这阻断了儿童的精神生活对自己内在精神的呼应。
事实上,儿童天生就是精神贵族,但是如果出生后的环境是个世俗环境,他的精神贵族的风格和风范就会被取消。
这是人体用尽废退的机制,虽然大脑神经网络的丰沛,但本着最优化策略,长久不连接的神经元慢慢就会被取缔掉,有个刚出生半个月的小婴儿,一出生就因轻度感染被绷带蒙住眼睛,眼睛被察觉不用,它的视觉功能就被取消了。
在爱和自由中,儿童精神贵族的本性得以保留。在同样的环境,十几年的生活中固定下来,然后儿童就既可以入乡随俗,融入传统生活的样式中,还可以再回到精神生活中去。
但因为在我们文化和生活的周围许多成人,并没有成长到可以拥有精神生活的程度,这导致儿童成长的生存的环境中,没有精神生活。
那他们从哪里获得精神生活呢?这个来源只能是动画片、音乐、绘本和书籍,但是最后的精神活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
荷兰心理学家勃纳德·利维古德说:精神总是要求实现生命的目的,它总是指向终点,在心灵中这个目的作为一种召唤被听到,作为一个生活计划被酝酿或作为一种生活之路被期待。
那么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在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里,她认为是儿童对真善美的了悟。
我们的话是支持真相,还是谎言或者废话,我们的心态是猥琐的,还是健康的,儿童对此的敏感度高于成人。
有些夫妻,感情不和一直瞒着孩子,认为这样是为他好,但你们认为孩子心里不知道吗?他没有感觉吗?好,直到孩子大学毕业,父母突然离婚。有没有可能孩子自我欺骗的这层面纱被突然撕裂,对感情失望透顶,从此成为不婚主义者?有这样的吧?
那你们觉得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大,还是当初就平静而充满爱意的跟他说:宝贝,爸爸妈妈当初相爱,所以有了你,现在我们不再相爱了,所以以后我们将不住在一起,但我们仍然都非常爱你。
孩子可能会痛苦一阵子,但当他感受爸爸妈妈仍旧爱他的事实,他会确信自己是爱的结晶,爸爸妈妈离婚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真相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是爱和理智。是一个非常好的两性关系处理以及问题解决的示范,将来有一天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懂得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理智,孩子就会释然了。
有些人也会告诉孩子,父母离婚了,可是却带着仇视,诋毁另一方或者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但这是真相吗?
告诉孩子们真相,不要对他们撒谎。
就像家里有二宝的,需要哄睡,大宝就有情绪,有可能用各种方式引起成人的注意,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原本自己会做的事情,现在不会了,原本不会尿裤子了,现在会尿裤子,这种就是一种心理变化引起的退行性行为。
爸爸妈妈要很认真的跟大宝说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陪二宝睡觉,因为弟弟/妹妹需要妈妈更多的照顾,在没有他之前呢,爸爸妈妈把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大宝。现在呢,大宝长大一点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但弟弟妹妹还不会,所以爸爸妈妈需要像当初照顾你那样,帮助她变得像你一样,开始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我们成人总是觉得孩子特别小,觉得跟孩子说这些,孩子不容易理解。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告诉孩子真相更容易让孩子接纳的了。
于孩子而言,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当孩子遇到麻烦的、带有创伤性的事件时,不仅仅需要他们亲自去经历现实中的具体事件,同时需要陪伴者帮孩子把现实中这些具体的事件翻译成真相。
孩子有机会看见真相,就获得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礼物,由此使孩子能够从这些具体的事件里抽离出来,重新整合自己,而非陷在这些事件里面纠缠不清,这就是成长。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在生活中越是靠近事物的真相,内在恐惧的能量就会越少,自尊和自由就诞生了。
往往,一个人固有的秩序或内在的某种结构被打破后,就会产生不适或者恐慌。由这种变化带给人的反应和感受因人而异,有些人反应小,有些人反应很大,甚至造成创伤。
人性为什么这样?
飞飞幼儿园毕业后选择上了当地一家公办重点小学。
三年级的一天,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代课老师说谁先和这位新同学挤着坐一下,下课后再调座位。
全班就飞飞一个人举手示意,让新来的同学和自己挤在一起坐。课中间新同学不小心把他挤到地上,看他坐地上,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说你们笑什么笑,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人给让座,就他给人让座了,你们还有什么脸笑人家?全部同学停止了笑声。
紧接着老师又把新来的同学说了一顿:“活该别人都不给你让座!”最后老师盯着尴尬的飞飞说道:“别人都不让,就你让,活该你被挤到地上。”
其他孩子没多大反应,可是飞飞站起来之后边哭边质问老师:“人性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他冲出学校跑到他妈妈的公司找到妈妈,扑在妈妈怀里大哭,边哭边问妈妈:“人为什么会这样?你告诉我,人性为什么会这样?”
寻找答案
当妈妈听完孩子讲述后,也难过得和孩子哭在一起,不知如何解答孩子的质疑。情急之下,妈妈拉着孩子就来到了幼儿园问老师:“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人性为什么会这样吗?”
老师听完孩子的经历后告诉孩子:“人性就是这样的。在你小的时候,你在爱和自由的幼儿园生活了3年,幼儿园和家里都是以爱的方式与人相处、解决问题。所以你在幼儿园体验到的是爱的环境,这份爱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人性的全部。”
“今天,你所经历的这个事件让你体验到了人性的另外一部分能量,就是暴力。课堂上老师用粗暴的方式解决你们的问题,就是这样。”
“人性有很多的面向和能量,在今后,你还会经历很多的事情, 体验到人性的不同能量。有些能量会让你感觉舒服,有些可能会让你不舒服,甚至伤害到你,这都有可能。但当你经历越多人性的不同面向和能量时,你就越了解人性,你的人格也就越接近完整,直到有一天你深入地理解人性,你就能接纳不同的人了。”
老师的这番话就像一双既温柔又有力的臂膀抚慰着飞飞,同时帮他从那个创伤的剧情里面脱离出来,让他看到完整的、真实的、客观的人性。
这些超越事实的精神性的语言就是这个事件背后的真相,孩子触摸到了就被疗愈了,也就接纳了,继而在自己内在的结构里重组,将自己内在的结构扩大,新的秩序就建构了。
协助孩子翻译真相
成长就是这样。当原有的结构在新的环境或关系中被打破,破碎的瞬间一定是有剧烈反应的。
就如飞飞在过往的幼儿园所形成的经验:内在就像两个人手拉着手形成的一个闭合的圈一样,这个圈在小学三年级的这节课堂上被老师打破了,所以飞飞非常痛苦和不解,这种崩溃的情绪就是原有的结构破碎时的状态。
孩子不断地问人性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也是孩子重新建构和扩大自己内在结构的契机。
而此刻最为关键的就是,身边陪伴孩子的人要有高度的觉察和稳定的情绪去支持到他,切不能与孩子情绪共生。
老师就相当于一个对现实的翻译者,把孩子所经历的事件有意识地翻译成真相。孩子内在原本两个人手拉手的圈经由这次事件就组合成了三人手拉手的圈,发生的事件被纳入新的结构里,内在的格局也随之扩大了。
看到了吗?所以当麻烦来临的时候,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以什么状态去帮助孩子,怎么帮助孩子把现实中的问题翻译成真相,就是我们最大的功课。
听到老师的语言,飞飞即刻止住了哭泣,趋于平静。
我们知道,孩子的内在结构与真相再一次碰撞的时候,一个更广阔的、新的秩序正在重新组合,并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超越、包括,然后再超越、再包括地进行下去,生生不息。
选自《请把种子埋进土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