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服用“聪明药”的孩子,真的变聪明了吗?

那些服用“聪明药”的孩子,真的变聪明了吗?

作者: 壹起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09:44 被阅读0次

    「聪明药」来了

    让孩子变聪明,上名校,是很多父母的梦想。

    近日,《新京报》的文章《会上瘾的「聪明药」》,还真的就让「聪明药」走进了大众视野。

    文中讲述了高三女生田静(化名),在成绩下滑的情况下,服用「聪明药」的事例。

    药是妈妈给的。

    田静对这种药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妈妈知道多少,只记得妈妈说:「有人吃了成绩就变好了,你试试。

    当时,田静的班级排名已经跌出了前十。而在高一、高二时,她一直是班级前五。那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药片成了她的全部希望。

    服药后,田静感觉自己的课堂专注度提高了,听完物理课,做做练习,很容易就学会了。

    两个多月后,田静月考进了班级前十

    听起来这个「聪明药」很神奇,那它到底是一种什么药?真的能让孩子变聪明吗?

    「聪明药」是什么?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聪明药」,所谓的「聪明药」一般是指:利他林(Ritalin)和阿德拉(Adderall)

    2018 年 3 月上映的 Netflix 纪录片《药瘾》(take your pills)也揭露了「聪明药」的真实面目——中枢神经兴奋剂!

    纪录片中,曾提到了在剑桥大学学生,滥用这些“聪明药”时,还给它取了个这样的名字:「大脑伟哥」

    但它并非单纯提高人的智商,而是通过提高专注力的方式,使人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这和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一个道理

    “学生服用这些药物在所有私立学校都很普遍,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没有一个学校例外。”

    不少学生甚至把“聪明药”称为“大脑伟哥”。

    在美国高校,甚至常青藤盟校,「聪明药」成了考试赶 due 的最强外挂,有学生称,有了它,学习效率翻天。

    除了利他林外,在欧美的高校圈还流行一种叫阿得拉(Adderall)的药品。

    ※ 服用阿德拉后大脑活动对比图

    左为服药后的大脑活动,红色表示大脑活动增强

    因为学业压力,或者不甘落后,不少学生纷纷动了利用聪明药提神的念头。

    对他们来说,“聪明药”是一个捷径。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聪明药」的作用原理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二者效果差不多,都是短时间内能让人因兴奋而「开挂」。

    因为怕被滥用,美国缉毒局把利他林列为二类控制物质,因为它和可卡因、吗啡都是易上瘾的特效药。

    然而,这样的措施并不能够有效地避免“聪明药”的使用。

    过去几十年,全球服用兴奋剂的儿童数量在急剧上升,1990年,有60万儿童服用兴奋剂,2011年增加到了350万。

    而这其中,有1/3的儿童是因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但有的医生,为了治疗这种症状会故意给病人开“聪明药”,作为治疗的捷径。

    很多家长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抱着「别人吃了都没事」的侥幸心理,买给孩子吃的。

    殊不知,这种侥幸心理,正把孩子推向成瘾依赖的深渊。

    妈妈给的「聪明药」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北京高新戒毒医院主任医师徐杰说,「到我们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再来看前面提到的田静——

    田静因为服用药物开始产生副作用,脱发、抑郁、狂躁,甚至产生幻觉。

    更可怕的事发生了,当妈妈察觉到药物不对的时候,田静居然已经上瘾,开始头疼、恶心,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课又听不进去了,看书、做题也不行。为了能吃上药,说话向来轻声细语、从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静,开始和妈妈大声争吵:

    “当初是你给的我这个药,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吃!”

    在遭到妈妈的拒绝后,田静开始背着妈妈,花高价在网上买「聪明药」。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高考结束后,妈妈带田静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田静服用的「聪明药」有七成左右苯丙胺类物质,是冰毒的衍生物,俗称摇头丸

    是不是很可怕?

    为了成绩,家长和孩子,甚至不惜去透支生命。

    ※ 图片来源:《药瘾》截图

    再来看看「聪明药」的副作用。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头晕头疼,失眠幻觉,情绪异常,呼吸急促,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恶心没食欲,食欲不振引起营养不良……

    可悲的是,这么大副作用,孩子最初获取「聪明药」的主要途径居然是父母和其他同龄人

    难怪有网友说:「与其说是这些隐性毒品毁了孩子,不如说是望子成龙不计后果的父母毁了孩子!可悲可叹……」

     聪明没有捷径

    让人深思的是:以前,嗑药是为了逃避现实;现在,则是为了专注现实

    在此提醒大家,让孩子聪明健康,没有捷径可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知识要一点一点积累。

    就像文中专家所担心的那样,“人类大脑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处于最佳神经平衡状态,企图任何做出的改变只会导致伤害,并不能优化大脑功能”。

    实验表明,让孩子意识到智力可以提升,大脑是越用越强大的,对儿童的大脑有积极的塑造作用。

    因为帮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他们会更愿意尝试,更愿意接受挑战,并能够把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Dweck,2006)。

    美国发育儿科专家 Robert G. Voigt 教授,曾在梅奥诊所待过 12 年。2011年,他曾主编美国儿科学会教科书《发育和行为儿科学》(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他总结说:在孩子智力发育过程中,有两点最关键:一是爱与滋养,二是给大脑新鲜的刺激

    ※ Robert G. Voigt 博士

    给孩子吃「聪明药」的做法,与这两点背道而驰,无异于饮鸩止渴,值得家长警醒:

    养娃千万条,科学第一条;吃了聪明药,全家两行泪。

    如果你有这样的聪明药,你会给孩子吃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服用“聪明药”的孩子,真的变聪明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iw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