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念头,最后能走到哪里。
两年前,“一念之及”诞生。怀揣着第一次自己做内容的兴奋和激动,我在确认留在广州工作以后,一个人在寄宿的同学的小出租屋里捣腾了整天。从公众号的注册、取名、介绍,每个环节对想出品什么样设定的自问自答,都是我热气腾腾的一念下的答案。
那时候,刚工作几天,对未来充满了朝气的想象,以为自己会像一块面包一样快速发酵长大,以为自己终于能冲破专业的牢笼,拥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还记得开篇文章叫《尚不知生活苟且,但心怀诗与远方》,写的都是小触动小场景。那时候我还属于野生艺术派,只追求灵感的创作。所以在大笔挥就以后,我带着自己的一念之及,奔向了现实的大地。
不曾想新的世界不孤单,反而热闹拥挤,在一种对应届生异常温柔的接纳之下,真正更需要的是对自我规则的建立。我安然于一种和大学时候一样松弛的心态,彻底地放养自己并投入到和生活的战斗中。
工作重点和生活重点的偏移,让我几度忘了最初的初心,心情随着生活这条船在时间大海的波浪里晃动,时而晕头转向,时而看到一点微弱的光明。忙着赶路忙着休息又忙着找方向,四处环顾目光飘忽,这一路上始终不曾静下心来诚实帮助内心慌张的自己。
慢慢的,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念之及蒙上了灰尘,被安置在很多很多个公众号的底下,逐渐被我忘记。
直到有一天,整理号单的时候,突然看见它的身影,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弥漫开来,这两年我迷失在纷杂的世界里忘了这个故事的开头,也忘了保护这一点小初心。一年一更,成了一种对自己的做号承诺最彻底的违弃。
在最初掉落的阶段不是没有想过要捡起,但是对自己文笔不佳无法同时兼顾的怀疑,让我选择放下没拿稳的笔。这种消极的不敢去尝试的胆怯,也在工作生活的其他环节,给我非常大的重击。
为什么不去尝试做一做再下结论呢?这是我对两年前的自己很想说的话,也是今天鼓励其他需要鼓励的人的想法。别害怕,花点时间尝试了再说,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的体验和获得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世界很大,目光所及太小太窄,看不清就伸出脚去探路,碰到的任何都比你待在原地强。答案,要自己去找寻。
像今天,我依然没能做成一个新媒体编辑,有一个自己的战地。但是,在第二份工作勇敢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的时候,我逐渐看到那些我想要的贝壳,大的小的,五彩斑斓,努力弯腰捡起,给了我能做自己东西的勇气。
我是享受不断输出自己想法的这个过程的,也充满创造性。因为你不知道每次落笔,最后呈现的会是怎样的惊喜。就这么拿着探照灯一点点探索某个世界,找到珍品。
对我来说,有时候写东西就像做料理一样,把材料买到洗净切好,摆放整齐,按照基本的步骤依次下锅,中间自己调火候和加香料,最后做出一道作品。把东西端上桌,味道好坏交给食客品鉴。
不过,没有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让我到现在对自己完全原创水平还是有不自信,对别人描述和逻辑的借鉴,让我时常不敢去大胆设想写出的东西究竟对别人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只满足于小小的几百的阅读而已。
或许,一念起,一念生。我要做的就是让不管什么样的念头都能养分充足,认真生长。看看这小小的一颗念头种子,最后会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
未来依然充满新鲜和未知,希望现在的自己手持前行设备,勇敢探路,找到理想岛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