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结束了《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6期——“财报与财富”专题读书活动启动》,一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了8本关于财报与财富方面的书。我请参加活动的小伙伴整理自己收获的十大认知,收到了很多非常有营养的反馈。文字内容非常丰富,于是我整理出来,删减一些重复的内容(保留原始编号),分享给大家。文档内容比较长,但是相信你能看出来,每一篇都有思考的痕迹。
简单总结一下,大家的收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三张报表”立体视角看公司的认知。
2、知道如何通过指标选择公司,学会了财报分析方法。
3、能看出初步的财报数据操纵套路与方法,熟悉了割韭菜的常用套路。
4、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对边界更加清晰。
5、树立了长期持续行动的价值观念,消除了不必要的焦虑。
6、了解了国内若干行业的不同特点,能够快速建立对于行业的理解。
7、建立了关于财富与人生的健康观念,扩大的认知视野。
8、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了关于生活的启发。
9、发现自己不喜欢“赚钱”,只喜欢“花钱”的感觉。
10、非常庆幸参与这项活动。
我知道,一谈到长文,就会有人不愿意看。但是我们不怕长文,因为我们就是能做到长线思考的人。新一期的心理学阅读正在进行中,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继续做点事情。《学“硬核知识”,啃“超大部头”——2019年“心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游学-落落而善-乌鲁木齐
认知2: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力、主观因素(如有)的影响是一方面,但更核心的影响来自事物的性质本身。论述:从植物界来说,一粒苹果树的种子只可能长出一颗苹果树,而不会是任何别的什么;从制造业来看,当把原材料按照模具塑造出来后,比如一个500ml的塑料瓶,它就只能作为一个上限为500ml的液体容器;从人的行为来看,你选择遵循什么样的理念行事,这个理念本身就相当于一个模具,你的行为的起始、发展、结果都在这个模具划出的轨道上实现,不可能超越它,从这个角度看,结果由开始确定。可以在这个前提下,用演绎推理的方式,看待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因为对这两种方式的任一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的确定及不可逾越(这里可以看做投资者不可能在投资行为的定义下去做投机行为,二者不相容),就是事务的性质所确定的模具。还可以延伸到非常非常多的方面,就不展开了。
认知3:当你觉得事情开始变得轻松时,其实是通过主动规划进阶的好时机。论述:我有一个问题,我不害怕困难的东西,事情越困难,我越有精神,与此相反,我害怕简单没有挑战的东西。读财报的过程中,是有许多困难,但总能想办法克服的,可是,读完《证券分析》后,我就完全控制不住我自己了,我不想起床,我很容易放弃跟进度,我觉得自己在做自由落体,我不知道什么可以威胁自己停止下落。前两天,我顿悟了这个阶段对我而言的意义:无论是迎着困难一往无前还是因为简单一泻千里,这都是被动接受环境的一个过程,就像笼子里等着投喂的小动物,无法选择食物,给什么吃什么。可是,我明明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明白、不了解的高深复杂烧脑的知识、技能,我可以通过主动选择,让自己一直处于自己喜欢的那种难度里啊,当一件事变的轻松而又必须持续时,我可以减少花费的时间,转让去做其她的事啊或者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啊。
认知4:持续行动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条去西天取经的路,各种各样打破你这个过程的事件就是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论述:持续行动就是一个从开始践行到被阻断再到重新起航的无限循环,没有一个事件是一样的,所以才有了认知4的这个比喻,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打怪过程什么时候是终点,也完全无法预料下一个妖怪有多凶残,它总是在我开始幻想自己走上持续行动的康庄大道时毫无预兆的现身,也非常有可能,我哪一天就彻底阵亡了。
认知5:在合群和做自己之间,坚定的做自己。论述:实在是巴菲特树立的榜样太好了。之前看到什么内向者、外向者的优劣以及是否擅长于用言语取悦别人的不同结果还会有些忐忑,现在嘛,算了吧,我一生的起伏不会因为这些因素发生什么实质的影响,然而我的人生质量和人生体验可能会因此而大不相同,我何不将精力主要用在自己身上呢。
认知6:克制并收敛自己的欲望,少即是多。论述:这里主要想说的是持久的深层次的快乐和感官的浅层的快乐。放纵并追逐欲望带来的快乐是后一种,可通过持续专注一些有限的东西获得的快乐属于前一种,不要变成欲望的奴隶,否则,这种快乐又会升级为饮鸩止渴,就像吸毒。从另一方面来看,和《小王子》中的观点非常像,我们的之所以和某些人、物产生感情,核心在于我们花费其上的时间,由感情延伸出来的美好体验也和时间,也就是投入有关,而和拥有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需要保留那些你真正喜欢并愿意花费时间的东西就好。
认知7:要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弄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论述:很多人虽然成年了,却还残留着婴儿时期全能自恋的幻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里面大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从不付诸行动,总想像,如果我开始干了,一定会取得多么瞩目的成就;另一类是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功,进而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可以取得同等的成就。这说白了是不切实际,这样行动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吞,虽然弄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过于保守是自我设限,过于激进就是开头说的全能自恋,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去完成这个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相对靠谱的人,做一些相对靠谱的事情。
认知8:财富和金钱是生活的工具,人生体验本身才是生命的核心,不要本末倒置。论述:我们应该重视金钱,积累财富,这没毛病,但它不能从工具变成目的,金钱应该服务与我们更好的生命体验,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一目的上,不对金钱抱有贪婪之心,而失去自我,毕竟有许多人世间的美好值得欣赏和投入。
认知9:所有人存在和参与的领域,都逃脱不了人性的渗透。论述:我学行政法的时候看到了因权力暴露的人性的掌控欲,在财报中看到的是因利益暴露的人性的贪婪。有时候,法律和规则存在本身就是对抗人性丑陋部分的结果。这些丑陋部分,更多的是原始的本性,是人身上动物性的残留,从个体角度,人正是通过与这些部分不断斗争的过程实现的自我成长和再塑,理想情况下能达致所谓贤人圣人的高洁境界,明理通透;从社会角度,是对这些部分的强行遏制及对理性部分的采纳宣传才使得社会获得相对稳定的长久发展。在具体应用上,就是面对不熟悉的人或组织时不要对人性报太大期望,当然,如遇明珠,可真是一件喜事、幸事。
认知10: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和别人以为的总是千差万别。论述:这一点主要是从每次写作业,明明是一样的题目,几百个人能有几百种回答得出的感慨,直观的理解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通过这种认知,一方面,极大的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边界及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另一方面,有效沟通是一件相对不太容易的事,尤其不要陷在彼此以为互相理解了,实际是鸡同鸭讲的局面,也就是说,要培养确认有效传达意思和吸收对方观点的能力。
@坤灵
认知3:人的一生和企业的生存很相像,有盈利和亏损。论述:就算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在一两年内遇到轻微的风险,都不算什么特殊情况,只要保持整体的盈利和成长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事务发展的正常规律,我们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挫折就自我怀疑,我们只要保持内在的持续增长,不断的吸取不同的知识,不断的阅读更多的书籍,我们终归是进步的,偶尔的倒退其实也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及时的分析原因,对自己有信心,谦虚的学习,我们的一生还算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认知4:我们在挫折的时候,最容易看出一个真实的能力。论述:在牛市,我们其实很难去判断一家企业的价格是否接近他们的内在价值,反而是在熊市里面,才会更多的股价接近或者低于真实的价值,就像我们自意气风发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唯有在逆境的时候,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坚持下来,展现出他们真实的能力,所以才会说,逆境才是考验一个人的最佳时刻!
认知7:我们要坚定的保护好自己的信誉,哪怕牺牲我们的钱财也要保护好!论述:信誉是我们的无形资产,如果我们连信誉都没有了,那么我们怎么能力出众也是做不成事情,还会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幸福感,我们千万不能做自毁信誉的事情,不能还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我们宁愿自己吃亏一点,也不能毁掉我们自己的信誉,我们的信誉是伴随我我们一生的财富。
认知8:企业都有安全边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我们也要给自己的家庭财富设立安全边际的,这样让我们可以度过大经济的寒冬。论述:我们的家必须设立一个安全边际来保护我们的财富,以此来对冲不定时的风险。
认知10:我们不仅仅要注重财富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我们孩子的教育,家族精神的传承。论述:我们能留给孩子的不仅仅财富,更是孩子独立思考,创新学习,稳定情绪的培养,知识的获得,还有人格的培养,我们注重孩子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财富,我们要交给孩子谦卑的性格,还有懂得回报社会的感恩的心,让他们成为学习能力强,性格稳定的善良的人。
[S192]浙东学派-历史-宁波
认知2:企业将目光盯在增加营业净利润上,这种思考模式,会促使企业做出一些造假行为。论述:企业是将增加营业净利润作为最终目的,而并非将客户作为最终目的,研究出如何能够让客户得到最好的体验或是将产品不断优化,以优质的内容来吸引客户,这种追求短期功利的思考模式,使得企业会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增加净利润,它会将客户作为利用工具,思考如何能够欺骗客户来获得增长或是如何在公司账目上做手脚,使得营业净利润在短期迅速增加。这种短视的结果必将在长期的发展中凸显出来,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现在市面上的大量的产品就是将客户作为手段,而将争抢流量以实现增收作为最终目的,ofo的倒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投资者不愿放弃巨大的流量,却没有人思考其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给予客户更好的体验,最终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牺牲品。正如康德提出要将人作为最终目的,我认为这是做企业的应有之义,赚钱应该是个副产品,当企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做出符合人们预期的产品时,净利润的增长必然是其中的一个结果,而不必用造假行为才能实现,而这必须建立在长期功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认知3: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论述:投资是建立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的,最终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获得可观的收益,而投机更像是一种赌博性行为,没有经过认真深入的分析,无法获得可靠的安全边际,要追求高收益的行为。现在,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断的进行知识付费便是对学习进行投资,其实不然,首先,你对自身没有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却以为自己是需要那些付费行业的,看不清自身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想要从知识付费行业中学到什么,其次,你是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边际的,因为你无法判断那些你投钱进去的付费知识所讲的内容是否为真,还是仅仅为了获取流量,有些还是为了洗脑,你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安全边际更是无从谈起,再次,知识付费并不能让你获得满意的收益,虽然或许投入的金钱较少,但是你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确实不少,而这些作为你的成本,与你最终的收获是呈现正相关亦或是负相关的关系呢,你真正的衡量过其中的经济利益吗。综上所述,你的行为根本就不是学习投资,有的时候看来更像是一笔投机,用较少的钱来希望获得高收益(比如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认知4:知道的人越多,就越不管用。论述:在市场中,商人的获利是建立在信息差的基础上。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大量的人下海经商,这些人获利的原因就是利用了信息差的优势,有许多人没有看到下海的巨大商机,于是选择观望或是不行动,自然他们失去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有些人利用了政府政策法规的漏洞,当时中国的法规尚未完善,有许多地方监管不到位,这些监管漏洞就被这些人利用,成为获利的商机。随着政策完善,监管到位,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如今,想要依靠这种信息差来获利已无可能,人们必须开辟新的商机来获利。
认知6: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论述:大多数人不是不愿意思考,而是他们缺乏思考的能力,因为思考是必须建立在一个人对自我具有清晰认知、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链条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些事情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因此,他们最多只能进行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只能跟随别人的意见,或是随波逐流,或是迷信专家和学者的权威。大多数人会乐此不疲的购买保健品就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体现,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体系做支撑,又缺乏进行理性的逻辑思考的能力,对自我缺乏清晰的认知,因此,他们只能依靠感觉或是专家的意见来决定,有许多传销人员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使得他们在情感上就会倾向于他们,经过一些所谓的专家的忽悠,用一些所谓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这些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信念,会选择购买大量的保健品来求得心理安慰,于是,这些缺乏思考能力的人群就成为传销集团所要极力争取的目标客户,针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推销,基本百试百灵。
认知9:要与你钦佩的人共事,在他们的组织里工作,要从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论述:以我自己为例,现在我就与自己钦佩的人共事,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知识体系,优秀的逻辑思辨能力,能够在和他们共事的过程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且能够不断成长,而且我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所进行的这种创造性的工作能够既让我享受获得新知的喜悦,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别人进行学习,使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而并非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
认知10:人们会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人们在判断自身能力时存在着自我崇拜的偏见与误区。论述:许多人往往会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并非是运气。在我考研成功以后,我的父母常常认为是我努力的结果,但我一直强调是个人的运气。他们从不相信是运气,于是,经常和他们的朋友们吹嘘我是如何考上一个985高校的,在他们的故事中,将我的考研经历添油加醋,仿佛考上这样一个研究生是多么光彩的事情。有许多人在描述自己的考研经验时,总是过分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甚至将自己的故事不断渲染,而不可能将之归结为运气的因素。人们存在着自我崇拜的偏见和误区,这也是达克效应的体现,在这方面,男性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女性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拿投资举例,男性总是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觉得理财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没啥难的,而女性总是低估自己的理财能力,特别有趣的是,我发现在许多理财课程中,也是女性居多,虽然女性的生活压力大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这种自我偏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小玉儿
认知2:物质不灭定律,某张报表少的东西,一定会在同一张或另一张报表出现。论述: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当你放眼你的生命尺度,在有限的尺度里,你衡量你的每一个尺度的价值,在每一个尺度里,你多做事就获得知识和智慧,你不做事就获得平庸和愚蠢。
认知3:造假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只要拉长到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纬度,造假的人必定原形毕露。论述:认识到造假并不能长久,对待工作时更加认真,多务实少务虚,认真对待工作就是认真对待自己,存续这种想法更加不会在工作中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个人品牌建设的基础,正是得益于这点认知,并付诸行动,在上级领导心里得到了认可,获得更多地信任。
认知5: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避免麻烦发生,而不是在麻烦发生时寻求保护。论述:为了避免孩子以后出现更多不可控的问题,开始着手于育儿教育,管控孩子看电视,并且与家里老人对抗关于孩子看电视一事,计划在近期把电视搬进老人房间,做好电视隔离。
认知6:推销员对于佣金的渴望就像酗酒者对于酒精的渴望一样。论述:对于推销员已经形成一种天然的免疫,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十句我都不会信一句,只要他一开口,我就知道他只想从我口袋里掏出钱来。
认知7:我们的行为效果似乎每天都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时光推移,日积月累,其结果却十分巨大。论述:持续一年的读书,每天即使累得跟狗一样,内心依然坚信现在看不到效果,放眼未来五年十年,那必然会有一个质的变化,以前带孩子容易怨天尤人埋怨家人,现在再苦再累都不觉得累,因为内心有了目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精神上的满足胜过痛苦。
认知10:读书过程收获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能收获一些生活哲学。论述:读书过程就像破茧成蝶的过程,就像在走一段很长很长的雾霾路程,当我破茧成蝶之时,当我走出雾霾路程之时,发现对身边的亲人很多行为都看不惯了,但是鉴于是亲人,也不敢戳破,其实这是一个很忧伤的过程,我不得不每走一段路回头看看他们,而他们却离我越来越远。当我的认知在一点一点打开,也就意味着我必须与旧习惯旧思想作长期斗争,如何做到长期斗争下去,也是一个要不断学习实践的课题。我知道我只是跨出了一小步,要做好做长期斗争的准备。
@蚁民
认知1:看财报和看人一样,不能光看表面上的东西,也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即通过数字指标的比例及增减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账务处理方式,弄懂目标企业的获利本质。对上市企业来说,财务报表好看不一定代表投资没有问题,但是财务报表难看就意味着投资风险较大。我们没有巴菲特的火眼金睛,不敢随便捡烟蒂。真成长的企业离不开健康的财报,真学习的个人离不开正确的认知,弄虚作假迟早会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认知4:学会投资未来,而不是赌未来。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注重企业的里子,关注公司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投机注重企业的面子,关注股票的涨跌情况。学会价值投资,学会财报分析,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虽然看懂艰涩枯燥的原始财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S老师讲课时说过有的知识就是无法轻松学会,知识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也分地段。学习财报的路还很长,需要从原始报表入手持续地攻坚克难。通过财报分析,不仅有利于识别企业的庐山真面目,也培养了理性思考、根据生活常识判断问题的决策习惯,避免用赌博的心态去面对博弈世界里的输赢问题。
认知5:在投资中避免严重损失是维持高复利增长的先决条件。维持高复利增长取决于时间的累积和收益的稳定,一旦中途遭遇严重损失,就容易前功尽弃,得不偿失。就像这次参加读书群的学习,每天的读书进度不断向前推移,需要完成的作业也是不断累积的,如果不停给自己放水,就如同高复利增长中发生的严重损失一样,欠时间和学习的债越来越多,到最后债台高筑,再也还不起了。
认知6:格雷厄姆认为人性不会改变,渴求及时获利,投资者被趋势诱惑,也许是他们想被诱惑。人性的弱点就是容易被贪婪和恐惧的心理驱使,在市场上追涨杀跌,助长了金融泡沫的形成。就像现在借着终身学习的东风,很多平台和个人搭上了知识付费的快车,以简单、速成、有效为噱头,向充满知识焦虑的人们输送知识快餐,至于营养价值高不高,消费者不一定搞得清楚,但售货的人可是门儿清。知识一旦沦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实际价值早就打了折扣。面对眼花缭乱的知识产品,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能老琢磨着走捷径,享受轻松学习的快感,却不在乎知识的含金量。
认知8:巴菲特认为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案例就很好地佐证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S老师最近讲课中也提到成功在于理智地利用了别人的不理智。我觉得S老师的观点正好可以用来揭示行为金融学的套路,后者就是利用大多数人过度自信做出的非理性行为来进行反向操作,制定交易策略的。作为一个智商平平的人,更需要保持谦卑和理性,不要去羡慕别人的聪明,盲目跟风,成为被套路的对象,交了智商税还不自知。从生活常识出发,低头看路比抬头看天要走得稳当,也不容易偏离方向。
认知10:行为金融学提到人们在投资、消费时相比真实账户,受心理账户的影响更大,代表了他们做决策时真实的心理认知过程。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做决策时就常常依据心理账户,喜欢把钱按用途划分,互不串用,对风险容忍度也低,厌恶损失,而且喜欢用信用卡消费,有时难免大手大脚,就好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样。这种心理账户的偏差一方面会造成财富的浪费,一方面会错过财富增值的机会,阻碍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不过在与别人有经济往来时适当利用心理账户,付出相同的成本带给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如果个人要进行资产配置,从客观出发,依据真实账户还是要靠谱得多。从九月初进群参加财报与财富专题读书活动,到现在读完指定的8本书,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我自个儿都觉得不可思议,在如此短的时间能完整读完8本书,就算读小说也没这么有效率,何况还是些费脑力的非虚构类书籍。当然读书的效果不能单纯用数量来衡量,每本书的具体知识点如果不经常复习的话,很容易慢慢淡忘,但是通过阅读和作者在精神层面进行沟通,领悟其深邃的思想,拓展认知的边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才是读书最潜移默化的效果。其实这8本书带给我的收获远不止以上十点,在回顾和梳理中又产生了新的认知,好书都是常读常新的。喜欢这个让人既紧张又充实的读书群,通过阅读来锻炼大脑,提升心理品质,遇见更好的自己。
@阿鹏
认知1:学习财富是很难通过看几本书就学会的。论述:在进入群里开始读书之前,总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可以通过阅读这八本书就能获得一种投资入门的方法,起码开始一些自己的投资理财的实践。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财富的增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管是购买股票还是投资房地产等项目,都是存在不同的风险的。从来就没有稳赚不赔的事情,你必须学习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要素(公司的话,财报很重要),并判断风险是否可控、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再去选择是否参与。
认知3:投资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承受力。论述:有人看到别人拿二三十万去炒股,看着人家发财了,自己也跟着去。但不知道,别人是拿着家人给的零花钱练手了,而你自己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用于结婚买房的钱,想着自己股市大赚一把,polo变奔驰,公寓变别墅了。但没有考虑到如果亏了,那就血本无归,连婚都没法结了。所以,每个人在选择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认知7:价值投资是投资的一种理念,但不是唯一的。论述:读完发现,价值投资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投资理念,值得每一位投资者学习。但是,要不要实践价值投资,得取决于投资者自己的认知和投资水平。即使是价值投资的信徒中,有不少成功者,那也会有不少失败者。而其他如波浪理论的实践者中有不少人实现了财富自由。所以不存在所谓正确的理论,只有你把理论实践成功了,它才变成成功的理论。
认知9:其实有的人对财富是不感兴趣的。论述:通常来说,如果大家对财富感兴趣的话,那就应该积极地学习财富相关地知识,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但在跟着群里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小伙伴在不断地放弃,去做自己认为优先级高的事情。只有别的事情能顺利完成也是非常不错的。但不少人其实是更在意得到大笔钱后去享受的快感,而不是享受积累财富的过程。因为财富的积累是非常辛苦的事。
认知10:财富积累是持续的行动。论述:财富的积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续行动,因为没有人会嫌钱多的。当你有钱了,你会想着赚更多的钱,想着把钱给自己的子女。这涉及到增值与传承的问题,这些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持续学习与实践。当然,你有钱了,子女如果比较败家,那也用不了多久就没钱。所以也需要教育子女,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财富观。
@小白
认知6:投资者的成功必须有两种能力的相结合:一种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二种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论证:巴菲特即是在将投资也是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他说的没有那么多新颖的词,也没有那么多花架子,全是落地的实在话。
@璞璞
认知3:好的管理团队很重要。论述:企业的运营靠的团队经营,一个有目标、有抱负的团队值得跟随。巴菲特也非常看重团队的能力。华为是中国企业脊梁。
认知6: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论述:如果是投资,就有长期长期持有的打算,就要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识别出有用的财务信息,确认自己的判断。
认知7:减少交易频次,降低交易成本。论述:既然是投资,就是看好企业的成长价值,不要轻易买卖,这只是给中间人的利益。
认知10:投资需要专业知识。论述:投资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挣钱不容易,不具备这些知识不要轻易涉足投资。多年投资没有挣到过钱,反而把辛苦赚来的都赔进去了,还不如存个活期。对资本市场缺乏敬畏心,过于轻易涉足,也不懂止损,导致亏损面越来越大。要给自己设定投资的上限和下限,定下投资规则。
@Karen-深圳-游学
认知1: 以钱生钱,而不是省钱。论述:加入小组的九月我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刚结婚,什么都没有,知道要努力,但是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们两个开始不断的省钱,但是还是没存下多少。直到我读了这些财富书籍,我才发现省钱的思维一辈子都不会存到钱,而有钱人的思维一直都是以最好的方式去配置资产,让钱不断生钱。这个认知颠覆了我从小的认知。小时候看到父母就是一步步勤勤勉勉的省钱养家糊口的,我们好像心里默认了这是对的唯一的方式,感觉有钱人是运气好,是碰到了好的机遇。但是所有的机遇的第一步都是自己的认知要升级。我阅读了其他关于经济/股市/房价等的大咖文章,进一步了解了现在所处的时代的现状和机遇,现在的我对未来有了些信心,我知道未来环境是有很多机会的,我们要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去迎接那些机遇和挑战。
认知3: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论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普通的个体,这里说的是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都是普通大众的主流,我们很难摆脱追随大众的选择,否则就会觉得不安全,怕被环境淘汰。巴菲特说的这句话让我恍悟。这是一种可贵的定力。这样的定力的本质,是他看得到事物的根本面貌。他的世界是海洋空气陆地天空,而我们的守旧观念则一直浸在海洋之中,以为这是整个世界。我们的海洋翻滚咆哮,我们呐喊我们惊恐,但那都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天空和陆地是一直寂静广阔的。
认知6: 不去尝试,永远没有机会。论述:我加入财富阅读小组这件事,带给了我很多的认知上的升级和事业上的扩展,这件事情本身就值得去回味。如果我没有加入,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不敢想象了。也许还在挣扎然后麻木?在加入小组之前,我正为未来的方向/职业/物质基础发愁,我害怕自己原来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个人,我开始怀疑自己一点都不优秀,我可能是这个时代要淘汰的那种人,各种各样的焦虑涌上心头。在这个时候财富阅读仿佛是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希望改变,我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自己。于是通过了4个月的阅读,我翻书的过程中也翻开了这个世界的小小的一页角,我看到了这个大世界在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年轻一代的我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而过去的我却埋在焦虑和痛苦中不能自己,现在想来可气又可笑。我希望以后自己依然能记住,去看去找去试,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本质,才能远离那些负面的情绪!
@欢喜187
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赫布∙斯坦(Herb Stein)所言:如果事情不能永久持续下去,那它终将停止。很庆幸自己在跟读财报课这件事情上面坚持了下来,所以还未停止。
认知1: P137. 巴菲特说:很多事情我都希望自己能有后见之明。但对于投资决定而言,我不认为后见之明有用,只有行动才有回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美】卡萝尔∙卢米斯编张敏译。论述:跟读《今日简史》的时候,应该是刚刚进入中伏天,也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天气,刚开始非常的不适应,因为自己看书一向很慢,这种每天几十页的阅读量以及书中的内容都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我还是每天坚持着看书、完成当天的任务,慢慢的我觉得自己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了,尽管身体的不适常常会影响到看书和写作业的进度,可是每天一、两千字的输出让我重新回到了过去整理笔记的状态,这个时候,内心又开始充满了喜悦……20天的跟读时间里,一共完成了《今日简史》的笔记输出将近四万七千字。期间,因为我每天会将笔记放在朋友圈里做个记录,而定居在美国近二十年的前同事看到后,和我就宗教、婚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达近七个小时的微信通话。《今日简史》跟读结束之后,就开始期待财报课的跟读,当然,那个时候完全不知道会是这么样的一个磨砺过程,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只有行动才有回报,这不,我参加了S财报与财富读书6期的早起读书活动之后,从2018年9月3日开始,截至到2018年12月27日结束,历时116天,将近四个月,读完了9本书,共计回答了262个问题,输出了141076个文字以及44张图片的笔记内容,现在正在做读书活动的总结,这所有的一切在上半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然,经过了靠谱的行动之后,我决定在2019年踏上S成长会这艘靠谱的大船,就像S所说的,【持续行动者,终将会相遇】。
认知2:P8. 我想表达的观念是:财报不能单看一张,就决定要投资哪一家公司……一般人普遍的盲点:财报只看损益表。但是,财报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必须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三表合看,其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表。如果您没看现金流量表,就等于没看财报。——《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林明樟(MJ老师)【台】著。论述:之前对现金流量表的分类概念不是非常清楚,现在有点明白了它和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了,面对公司出现的现金周转危机,一定要分析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才能避免别人给你的错误建议,找到源头,调整经营方案,争取让公司早日恢复生机。
认知3:P4. 自活力门事件爆发后,投资人对于企业的谴责之声越来越高,对它们做假账的行为感到大为不齿、大为愤恨。然而,顶风作案者却依旧比比皆是……其实就财务报表比例而言,做假账的企业其财务报表并不惊人。要知道,更多的企业虽然在财务报表方面称不上做假,它们会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财务报表上的获利金额一直维持增长。——《轻松读懂财报》【日】胜间和代著论述: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398页中讲到:正如媒体从业人员迈克尔∙金斯利(Michael Kinsley)对华盛顿说的那样:所谓丑闻并不在于非法的勾当,而是在于合法的勾当。当企业运营无法产生预期的结果,这些CEO们转而寻求令人不齿的会计诡计,运用这些诡计,他们或是制造出理想的盈利,或是为将来做手脚创造条件。
认知4:P217. 如果您投资的观念,升级为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您的思考模式应该会是这样:我该买什么企业,才能帮我稳稳地赚钱,供我退休后可以享受生活?您应该要花更多心力去思考与学习:那些不论景气好坏、居然能持续赚钱的好公司们,他们在财务报表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1)现金流量(经营保守稳健,留有现金),亦即比气长,越长越好;2)经营能力(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亦即翻桌率,越多趟越好;3)获利能力(赚钱本事、安全边际、研发能力、报酬率),亦即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4)财务结构(财务杠杆、资金是否以短支长),亦即那根棒子,棒子的位置越高越好;5)偿债能力(短期营运资金是否充足、对外欠的短期负债能否偿还),亦即你欠我的,能还吗?还越多越好。——《五大关键数字力》林明樟(MJ老师)【台】著。论述:今年3月份退休之后,看着4月份的退休工资数,忽然感受到了一丝危机感:以后不会再有惊喜(奖金等)出现了,工资卡上收入那一栏都将在一个固定的日子出现一个固定的数字,不会再有任何的奇迹发生了,并且以后也不再会有免费的纸张、毛巾、洗涤剂等等日用品的福利待遇了,而这原本白得的一块,今后都要从退休工资里去支出了,敢情,退休的日子就是吃老本的日子啊!相通了这一点,我重新认知了珍惜这个词汇的含义,只是认知并不能帮助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节流已经无流可节了,那只能想办法开源,怎么开呢?林明樟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答案:您应该要花更多心力去思考与学习。
认知5:P8(自序):案例虽各有不同,但方法却大同小异。分析的困难并不在于对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在于对分析方法的恰当应用。什么样的分析框架与方法才够得上是专业的框架和方法呢?比如,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又比如,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样的财务指标?再比如,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分析财务指标的质量?这个问题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所谓方法的专业性,一是在于它的效率和直截了当,二是在于它能一针见血地说明问题所在,透过现象切入到本质。——《穿透财报发现企业的秘密》【中】薛云奎著。论述:以往很多人都认为我很固执,也很较真,总是想要追本溯源,他们觉得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讲、逻辑可循,但是,在跟读《今日简史》和财报课过程中,倒是越来越让我明白,获取真相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寻求真相、获知真相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掌握分析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继而能够将所学的方法和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这种能够透过现象切入到本质的专业性是我终生努力的方向。
认知6: P114. 通过用心观察,我们推荐的投资定义如下,这个定义既符合大众对该术语的理解,又兼具合理精确的特点:投资运作是根据深入的分析,承诺本金安全以及回报率令人满意的操作。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操作则是投机。深入的分析是指根据安全和价值标准对事实进行研究;投资所寻求的安全是指在所有正常合理的条件或变化下保护投资免受损失;回报满意不仅包括当前的利息及股息收益,还允许包含资本增值或利润。满意是一种主观的术语,它涵盖了任何回报率或回报金额,无论多低,只要投资者合理投资并愿意接受,都能称为回报满意……我们坚持投资的实质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保安全边际令人满意。——《证券分析上》【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巴曙松陈剑等译论述:在《证券分析下》中的解析资产负债表导读部分,布鲁斯∙格林沃尔德讲到:格雷厄姆和多德要求投资者不要投机,应尽可能弄清所购买证券的价值和对应的不确定性大小。在价格可以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以抵消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时才进行投资,是他们实现本金安全并获得满意回报的方法。跟着S读书的这段时间里,书读得好不好先搁一边另说,但是满意回报确确实实是体会到了。S选择的9本书,如果是我自己阅读的话,第一本就会选择放弃了,更不要说是能够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阅读并且有了14万字以及44张图片的笔记输出,所以,我认为这是我2018年做出的最靠谱的选择,也是一次最成功的投资。
认知7:P76. 一般来说,内在价值是由资产、收益、股息等事实和可以确定的前景决定,有别于被人为操纵和狂热情绪扭曲的市场价格。而证券分析并不是为了确定某只证券的内在价值,而是为了证明其内在价值是足够的,例如能够为债券提供保障或者能够为购买股票提供依据。证券分析也可以用来确定证券的内在价值,或者该值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只需对内在价值有个大致的估计。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很有可能只需通过观察,就能判断一个女人是否达到了投票的年纪,而无须知其岁数;或者判断一个男人的体重是否达标,而无须知其体重。——《证券分析上》【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巴曙松陈剑等译论述:在这个部分,S晨读课上讲到了一个概念,就是秃子效应。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秃?多少发量算秃?这里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量,因为它的标准模糊,没有清楚的边界。S还引申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也会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如同一个灰色地带。
认知8:P444. 选对人并非易事。当然,发现一个聪明的人并不难,但长期的投资成功,仅仅凭当下的头脑聪明和短期的业绩优秀是远远不够的。性格也是极其重要的。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对人性和机构行为具有敏锐的了解,这些都会在长期投资成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见过很多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们缺乏这些美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美】沃伦 E. 巴菲特著劳伦斯A. 坎宁安编杨天南译。论述:大家身边都会有几个非常聪明的那类人,反应迅速,记忆力好,并且可以同一段时间里应对三、五件事情,这在我这里是无法想象的,我永远就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超过两件就开始手忙脚乱了,但是呢,相对于持久力来看,他们的优势往往又变成了劣势,比如他们不会安心持久地做一件事情,就像在一起听课的时候,他们缺课、缺作业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相反呢,我会老老实实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尽量跟紧不要掉队,于是,在一年为单位的学习阶段里,反而成了全年无缺席、完成了全部作业并且可以免费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那个人。只是呢,就巴菲特所讲的【独立思考,情绪稳定】方面,前者我是具备的,但是情绪稳定方面着实是我的弱项,这在持续力和长期投资的过程中都会是一块绊脚石,希望能在2019年跟着S行动的过程中得以改善吧。
认知10:P299.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呢?简单地说,无论从赡养老人的角度还是从上班族为自己提前储存养老基金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不仅要保有足够规模的财富,而且要妥善考虑这些财富的配置,但是为自己和家人准备足够的退休后财富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财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式财富管理》【中】金李袁慰著。论述: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人对于财富管理的一个误区:穷人不需要财富管理,因为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中等收入阶层不需要,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多财富需要管理;而富人也不需要,人家一年能挣到1000万,还管不好自己的钱?但是,正如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讲到的:我所受到的教育看重的是有形资产,而避开那些倚重经济商誉的企业。这种偏见令我错失良机,犯了很多重大错误。凯恩斯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最难的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摆脱旧思想的束缚。(P354)旧思想的形成本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天长日久累积的过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个人成长经历和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造就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原有的理念和想法,甚至是一些固执己见的做法非但不能帮助到我们更好地成长,相反,或许还会成为下一代的绊脚石,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让自己转变观念、拓宽眼界、突破自我,挣脱出旧思想的束缚,那么,我们不光能够管理好自己未来的退休基金,继而还能够为小一辈们制定出合理的财富配置,这样,当他们在应对恋爱、成家、宝宝的出生等等一连串现实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从容解决。【用行动来说话,用时间来证明。】
@木宇轩
认知1:财报是企业经营的成绩单,财报表要看连续5年,才能推测出企业的真实状况。论述:经营的优劣就像是人体的健康,不可能一夕由好转不好,或是由不好转好,财报也不可能出现青蛙变王子的戏码,除非发生重大突发情况,当下的问题不是突然造成的,要改变也不可能突然改变。
认知2:投资是一种靠智力水平和逻辑判断的活动论述:表面数字的背后是一种认知思维的转换,在扎实的数据之下,需要具备逻辑和推演能力。
认知3:在一张简单的报表之下,都有一些不简单的地方。论述:简单是基本的一个方面,不简单是局部特征,我们需要放大这些特征,加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一面。当自己不具备独立判断这些信息能力的时候,便只能依靠大流,所以如果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被剥夺时,你关于世界的认知都将被他人随意定义。
认知4:当企业的成长速度趋于缓慢,没办法创造出利润空间,为了使投资者继续注入资金,维持自身的发展经营者会利用会计做账制造获利的假象。论述:在个人行动过程中,会为了看起来认真学习,做一些表面的功夫,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对自己放水。
认知5:想要打破原有的认知,不能根据兴趣来看书。论述:兴趣像行为上瘾的机制,初期尝到的甜头,是大脑对这一行为的奖励,大脑把多巴胺喷涌转换成愉悦感。兴趣也只是一种生化程序反应的情绪体现,如果根据兴趣来学,那么遇到心情不佳或是为难情绪化的时候,就会轻易放弃,等到兴趣昂然的时候又来学,这样就处于一种不断开始不断结束的恶循环之中。
认知6:人性是厌倦枯燥乏味的。论述:如果放在工作上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个规模化的产品一样,由于这样的惯性,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久了以后,往往就不会思变,而技能慢慢钝化,所以乏味也是必然的。
认知7:在互联网发达的环境中,投资看起来简单,就在网上购买书一样,手指一点即可操作,而这样就容易陷入一种可以轻而易举地致富的幻觉中,而忽略了财富的积累需要付出的努力。论述:就像传播学理论中讲到的培养理论一样,我们看电视这一普通的行为,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甚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认知8: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论述:如果不是迫于外在压力,我可能不太愿意去主动思考,人与黑猩猩的特征区别在于人类节省下来的能量用于投资大脑进化。为什么要投资大脑,为什么讨厌思考?因为思考要消耗能量,会累,大脑是高耗能的机器,生物学家认为人类大脑的发展已到达生命体能承受的极限,再往里填充会造成神经元微型化,让大脑信号杂乱无章。
认知9: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内在的精神需求是不变。论述:因为内在精神的却缺失,我们总要用物质欲望去填,但总是填不满的。当我们缺乏基础的根(底层逻辑),就会产生边界迷糊,认识不到问题的本质,总是基于表面形式去做一些回应,这样就会被动地被人牵着鼻子走,无法做出预判,甚至独立思考。
认知10:复利有收益和负债两个角度。论述:每天认真做了该做的事情,会带给你收益的复利,如果每天欠债同样也能得到负债的复利,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就不会因为当前的困难而去寻求一些即时的解决方案,不会受当前情绪波动的影响而去找一个立竿见影的破解方法,能够带着困难和疑惑、顶着所有的压力继续往前走下去,在这个过程里克制自己想放水的心态,走过去然后回头再看就会发现有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
@titi
认知1:不管是投资,还是做其它事情,应该朝前看,也就是看未来,而不是回望过去,通过历史情况做判断。我们处在变化的环境中,所有的因素都是变量。
认知2:财富的增长需要原始积累加上复利。也就是说没有本钱是不行的,首先要有一定的积累,再加上持续的复利,每天的进度都比前一天更多。说白了想赚钱,先省钱攒本;想有所成就,先好好做事,有沉淀。
认知3: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不要跟他合作任何事情。
认知4:就算把财务报表研究得再彻底,也有可能无法掌握完整、真实的信息。永远不要放弃主动观察和了解,不要总是把主动权放在别人手里。
认知5:不要跟风,比如在股票价格涨到很高的时候入,或者跌到很低的时候抛,永远跟不上趟儿。我们要做的是在事情来临之前就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预测该做什么,而不是等到全世界都这么做了,这件事情被我们知道了(而不是我们主动察觉、预测),我们再如梦初醒去追尾巴。
认知10:股票被认为有增值空间,才符合投资者的要求,会被人买。我们在做事、和人交互的时候不妨也想想,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要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才是双方都认可都觉得ok的?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让ta以后还会来找我?如果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问题,那就交给时间来判断。如果自己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那就花时间下功夫多做,做到好。下期见。
@天天天晴
认知1:通过了解巴菲特的一生,我觉得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上,更多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巴菲特一生只做投资一件事,但是把他做到极致。生活里也一样,待在奥马哈的小屋里,和熟悉的几个朋友,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吃汉堡喝可乐,当一个人把其他的琐事精简到只剩这一点点的时候,能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然后做到极致。以前的自己非常焦虑,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想要,但是又很无奈,又很多得不到。想抓住很多,但最后什么也没抓到。比如说,健康很重要,要锻炼,要健身,要花钱,要吃保健品,还需要上保险。纠结啊,然后最终得到结论是要赚很多很多钱,然后结果就是不惜又牺牲了身体健康,然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药不能停的感觉。现在的我不会想那些了。只享受当下。舍弃一切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妄念。只关注人生最重要的几个方面。一不断精进专业技能,先生存。二不断学习其他技能,通过精简开支,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过上有尊严有选择的生活。三好好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四与上面无关的,弱相关的断舍离。用主要的事情把生活填满,就没空想和做没有用的事情了。
认知7:心动不如行动。以前一直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多事情不敢去做,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非要有十足的把握才敢被动的去做。所以是个十足的拖延症患者。所以总是制定很多完美的计划,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放弃,然后再制定新的计划,再放弃。现在的我,不去管自己能不能做到,不管自己是不是明天就放弃,不管明天是不是会有意外中断计划。我就只管去做,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明天继续坚持。每天就是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这样我就不会跟自己纠结。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持续行动,从微小的点滴开始改变,永不间断。
认知8:学习就是苦的,不苦就不会成长。其实自己以前也很爱看书,但是,看书的感觉是很爽的,那种获得知识的快感让人很舒服,感觉自己懂了很多知识,但是,不如考注会的书,看起来就很费劲,总觉得是书本的知识,不怎么实用,太理论了。通过这次的深度阅读,慢慢才发现,真正让自己长知识的从来都不会是轻松就可以得到的,以前看的那些书,只是知道皮毛的知识,因为没有深入的运用,根本不算是明白,更谈不上掌握。而很枯燥的教科书,原来也是很有趣的。如果能找到应用的场景,那就是太实用的东西了。而且教科书都是干货,看起来逻辑清楚,简直是不能太爽。可能开始读起来的时候很费劲,但是,随着深入的阅读,读的越多,很多知识好像自己慢慢长出来似的,不知不觉的就进步很多。好像昨天S说的一样,当你真正去做事情的时候,持续做事情的事情,很多方法就自己找上门一样。读的越多,很多知识好像自己就和你认识一样。这样的感觉非常棒。
认知9:选择平日最好吃的那家餐厅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再去尝试一次次失败的选择体验。S上课时曾说过一般男人偏向固定吃一家,女人喜欢尝试,我和周围的女性朋友也讨论过,好像是这样,你看我这衣服好看吗?好看?我再试试这个永远在找更好看的下一个。但不得不说,往往十次有九次半是失败的经历。我觉得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虽然尝试新鲜的东西很有创新精神,但我觉得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更重要,什么样的穿衣风格,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我觉得,很有必要确定自己喜欢的东西,停止去试错,这样就能节省了很多选择的时间,和选择失败的体验。这样就能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认知10:你希望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就是什么样的。你选择抱怨,你的世界就是抱怨的世界,你选择快乐,你的世界就是快乐的世界。那些抱怨社会的人,面临的一定会是对世界的失望。那些满怀感恩与希望的人,得到的肯定是收获满满的快乐。我曾经陷入人生的低谷,对自己,对人生也层感觉深深的绝望。但是,我一直相信的是知识能改变命运,我相信,一定会有一条道路能通往理想的彼岸。是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希望在这成长会的一年里,让我见证人生的奇迹。通过我的文字就能知道,我的思维还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我也相信,新的一年里,在成长会中,会见证我奇迹般的成长。
@Winnie
认知1:有利润不代表有钱。论述:根据会计记账法,权责发生制下,只要业务发生了就会有记录,最后会走账到资产负债表,而利润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所以会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
认知2:公司并购并不一定是好事。论述:公司在利润出现不好的迹象时通过并购或者收购掩盖自身财务上的颓势,判断的方法有:投资现金流量远远大于经营现金流量,比之前也增加了不少;利润率下降了,要么就是资产增加了,显然这个公司应该是因为并购了别的公司,资产增加。
认知3:公司财报数据有理想的比例数额。论述:这是根据公司结构和行业数据的经验来体现的,营业净利润往往不会超过营业收入的10%。折旧费用比较低的行业,营业现金流量为营业净利润的60%左右,而折旧费用相对比较高的企业营业现金流量则会达到营业净利润的120%左右。常识性数字就是介于60%和120%之间。资产收益率的浮动不过3%到15%。
认知4:企业即使不造假也能粉饰财报。论述:利用利润表虚增获利,提前确认获利;延迟确认支出费用,或者先销售后退回,给予顾客折扣价。资本化的方式;固定资产也是要被费用化的——折旧方式可以协助递延;递延商誉的确认。本应确认的费用不计提。通过资产负债表来粉饰:不计提减值。不确认准备金:如果营业额增加但是准备金却减少,那企业运营不容乐观。销售属于账外利益的资产(营业外收入)——抛售股票、土地等,再回租。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类时,把它改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资产增加,营业额也增加,但现金流量表不会变化。
认知6:私人银行可以办理的业务很多。论述:以前认为银行就是我们平常办理业务的银行,而私人银行可以提供从理财规划到旅游的各项服务。
认知7:财报并不是一切。论述:财报只是我们分析的工具,这个工具并不是全部,《穿》在提及腾讯控股时说腾讯控股的业绩很难用财务指标体现。腾讯控股的最大业绩在于它建立、运营和管理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社群。腾讯所控制的更多是用户的个人隐私。它们都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掌控着中国,也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改变着中国。
认知8:中国并非真的牛短熊长。论述:在《中国式财富管理》中顺带提及这一点,A股和美股的牛市时间长短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可能只是对我们来说,好的时间总是太短,平静的时间也被认为是熊市。
认知9:理财产品尚未摆脱低佣金竞争。论述:我们似乎在理财咨询方面,并没有太看重实力,而是看重公司收的佣金率,但是过低的佣金怎么可能有真正好的产品呢?
认知10:中国的基金经理可以跑赢市场。论述:美股中机构投资者比较多,很难占得便宜。而中国的股市散户多,一些有能力的基金经理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本次参与读得不多,但是就读过的书来说,在纠正一些被市场和媒体长期误导的理念还是很有帮助的。
@游学-小蓝鸟儿-天津
认知9:一个品质有问题的人,无论他人格多有魅力,都不能跟随。论述:我对于人品是很较真的,通过看案例也发现投机者是很难改变的,侥幸逃过一次惩罚,他也会继续投机,直到身败名裂。巴菲特所述投机者在股市的最终下场其实很多时候也可以套用在人生中。
认知10:该给下一代甚至下几代留下些什么。论述:慢慢知道不能留所谓的钱,所以没有再刻意储蓄。后来就想得辅导孩子学习,就一个劲儿扎入各种启蒙。可越了解到目前教育现状,越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