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S是附近学校的小学生。
家住的远,他每天早上六点半都要起床赶来上学,早点还常常是进学校前的几分钟在校门口解决的,午餐学校统一订餐,晚餐则是在学校附近小吃店吃——父母将他托管在那里。
偶尔,他会趴在油乎乎的桌子上,在嘈杂的小吃店里写一会儿作业。
大部分时候,他会在门口那条小路上游来荡去,看上去有点像街头流浪的小猫小狗。
S幼时,他父母曾在我家对面那栋楼租住过一段时间。工休时间都差不多,常常见面,一来二去的熟悉了,见面会聊上几句,大致情况了解一些。
S父母在公司上班,在小学附近有套房子,但一直对外出租着,两口子上班的地方在C区,离小学大概有20多公里。
令人不解的是,S上小学后,他家就搬到了父母公司附近的新房了,这意味着小小的S每天上学都要跨越半个城市。
有天晚上七点多,我去楼下买东西,边走边低头看手机,听见有人叫“阿姨”,我吃惊地扭头看,原来是S站在路边定定地看着我。
大冬天的晚上啊!
我心疼地问:你怎么在这儿?吃饭了没?要不要去我家玩儿一会儿?他摇摇头,说不去了,要在那里等爸爸来接。
听他这么说,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叮嘱他别乱跑,就离开了。
回家后问起S在学校的表现,儿子答,他不是跟这个打架就是跟那个打架,动不动还弄得头上起个包啊啥的,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等家长来带去看医生,现在,只要他不是太过分,老师一般不怎么管他的。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一点都不奇怪:连父母都不怎么顾及的孩子,要管理几十个孩子的老师又哪里会有那么多耐心、爱心、细心去呵护?
这么看,S跟人打架的行为,完全像是刷存在感求关注,像是一种想方设法跟人链接的方式,因为想不出其它更好的办法了吧?
否则,没人顾及他的,连他的父母都顾不上管他。
这孩子就这么游荡着慢慢长大了,他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容乐观,可能他的父母早就习惯了吧?!
相比之下,“外卖女孩”就幸运多了——那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浸泡在爱里长大的。
“外卖女孩”的父母经济本不宽裕,在她6个月大时因她生病更是雪上加霜。但她病好后,他的爸爸每天送外卖时都把她放在外卖盒里或背在身上,总之,时时带在身边。妈妈则在菜市场打另一份工。
就这样,“外卖女孩”如今3岁多了,长成了懂事、知道疼人的漂亮小女孩,人见人爱那种。
我想,如果S知道“外卖女孩”的故事,即使他家的经济状况比“外卖女孩”好很多,他也还是也会羡慕那女孩的吧?
所谓的“问题儿童”,不过是在长期缺少爱和关注的情形下长大的孩子:有爱,钱不是问题;有钱,爱是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