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10年创立,2020年迎来了小米的10周年庆。
10年来,小米一路高歌猛进。
在小米10周年,雷军做了一场《一往无前》的演讲。
在演讲中,回顾了小米创业10年发展的辛酸历程。
同名书籍《一往无前》也随之发售。
我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大概耗费了5个小时的时间完整阅读完了这部「小米10年简史」。
在阅读过程中,大量的细节被还原,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米变得更加鲜活。
原来在大众的视野中一直被冠以“饥饿营销”为手段的小米,真实的情况是因为供应链不足。
原来公众眼中看不懂小米究竟是一家电子产品供应商还是“杂货铺”,真实情况是你不了小米背后的生态链。
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演讲中曾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代给人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面对新冠这只黑天鹅的时代大前提下,雷军的这篇演讲无疑给了中国智造一剂强心剂。
小米从一个14人创始团队开始,从手机开始,到电视、路由器、再到涉足AI智能领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
始于手机,不满于手机,一切都源于10年前小米创业的哲学。
图片来源 | 小米公司官微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一往无前》第一、二章(1~50页)了解小米的创业开端。
01
前段时间,华为高薪聘请天才少年的新闻一度霸上热搜。
华为今年要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并且今后逐年增加以调整队伍的作战能力结构。
读书无用论的咒语被打破,泛娱乐的价值观被推上了风口。
华为的这一举措成功的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科技强国的前提是文化强国。
天才少年们被看好,大众都期待这些天才们能够在华为未来的发展中大展拳脚。
后浪不忘前浪之势,天才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从来都是中流砥柱,雷军也是天才中的一员。
1987年,雷军就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我们看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拨号上网发出类“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经意大利到达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自此,PC互联网的故事开始抒写。
而在大洋彼岸,1987年是苹果公司成立10周年。微软的比尔盖茨在这一年登顶PC产业的第一位亿万富翁。
在这一年,雷军在武汉大学的图书馆读到类《硅谷之火》,他收到了感召。
在这一刻,他的内心种下了一粒种子,“要创办像苹果一样的世界一流公司,要创造伟大的产品,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在大学期间,雷军严格要求自己,选修高年级课程,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所有学分,他的课后作业被编进了很多教授的新教材中,甚至在大二,他就可以使用黑客技术制造病毒了。
雷军高超的学习力在这一时间发挥的淋漓尽致。
天才的背后都是源于刻意练习。
为了能够提升专业素养,他把电脑键盘在纸上画了下来, 每日在“纸键盘”上练习盲打,这也成为当时武大计算机系最出名的练习方式。
在大三,他就了解了底层汇编、DOS内核、加解密、病毒传染等技术。当其他同学还在上课的时候,他开始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出没,帮助电脑公司解决电脑问题。在当时雷军成为电子一条街响当当的的“人物”。
1989年,求伯君成功开发出了WPS1.0,成为“中国程序员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字处理软件的空白,雷军成了他的头号粉丝。
1990年,雷军在朋友那借了一个WPS汉卡,因为电脑存储和运算能力的问题,必须需要一个2000多元的汉卡支持。雷军对汉卡进行了破解,并做了增强和完善,成功的移植到了自己的电脑,因为这件事,求伯君认识了雷军。
1991年7月,22岁的雷军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北京近郊的一个研究所。
这在当时是一份人人仰羡的“铁饭碗”,但雷军却提不起半点兴趣。
在当时,他下班后经常出没的场所是中关村。在中关村的一个展会他遇到了求伯君。
1991年冬天,在北大南门长征饭店,求伯君向雷军发出了加入金山的邀请。这成为雷军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1998年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时说过一句话:“认识求伯君,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1992年,雷军加盟金山公司,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
在此后的16年时间,雷军陪伴金山从6个人的公司,到IPO上市。
虽然金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也让雷军更加理性的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回顾金山16年,做WPS、鏖战微软、创办卓越网、做网游、杀毒软件等等。
一切努力换来的只不过是2007年市值53亿港币,而同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市值1515.7港元。
战术的勤奋掩盖不住战略的失误,雷军在2007年辞去金山CEO一职,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2007年,在大洋的彼岸,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hone 、诺基亚“明星之机”N95迎来了塞班系统的辉煌、三星滑盖手机成为经典。
转做天使投资人,雷军能够和更多的企业打交道,而这也为雷军创办小米埋下伏笔。
02
雷军作为一名投资人,投了很多家公司,势头最猛的是UCWeb浏览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69e00-1597733286127)]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谷歌注意到了UCWeb浏览器,想要找到这家公司,把谷歌搜索框嵌入在UCWeb浏览器中,进行双方分成。
在合作过程中,谷歌发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可以和UCWeb的董事长聊一聊,恰好雷军是UCWeb的董事。
谷歌工程副院长、谷歌全球技术总监林斌与雷军在2009年1月第一次见面。
两个人都喜欢随身背着背包,而且包里都装着各种各样的手机。从谷歌与UCWeb的深度绑定,到互联网的未来,相谈甚欢。
这次交谈为两人接下来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在谷歌总部的层层压力下,林斌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雷军得知后就像他介绍了他的创业想法,也就是小米商业模式的1.0版本。
“硬件+软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林斌看到了宏伟的蓝图,毅然抛下外企的光环,加入小米,成为小米的第一个同行者。
此时,雷军在金山的老部下黎万强也从金山离职,雷军认为他是手机操作系统中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最佳人选。
黎万强又被雷军招入麾下,成为第二位同行者。
林斌又介绍了微软的黄江吉,与雷军在北京翠宫饭店的豹王咖啡畅谈5个小时,最终决定加入小米。
之后,雷军就开始组建团队,他把80%的时间都放在了招聘和面试上,同时林斌也每天都在找人。
在创始人和员工的选择上,雷军始终坚持的一个标准是:这个人有没有创业心态,愿不愿意接受降薪而持有公司的股权。
于是,不断的有微软系和金山系的同事加盟小米。
到2010年3月,雷军的创业团队已经形成了十几个人的规模,团队分工已具雏形。
“小米”这个名字在最终敲定前,大家都称呼为“黑米”因为黑水、黑石等世界顶级公司都有“黑”字。但最终在民主讨论中被否了。雷军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有人提议大米,但为了规避大而全,最终就取名小米。
“小米”既可以理解为Mobile Internet,又可以理解为Mission Impossible,还象征小米加步枪的革命主义精神。
2010年4月6日,小米正式落地银谷大厦。
早上10点,所有的员工和创始人都到齐了,大家每人一碗小米粥,象征着伟大的征程已然开启。
雷军捧着那碗小米粥说“今天,我们正式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彼时,雷军的软件+硬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还缺一位硬件人才。
2010年9月,林斌介绍了周光平,他曾任美国摩托罗拉总部核心项目核心专家工程师、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此时任戴尔总投资的星耀无线产品研发副总裁。
雷军与周光平的沟通非常顺利,第一次沟通后,周光平就同意加入小米。
至此,雷军的铁人三项计划得以圆满开展,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小米进入了快车道。
03
企业的发展史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每个心怀创业梦的年轻人都在蠢蠢欲动。
雷军也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在这句话后面的一句是:长出一个小翅膀,就能飞的更高。
小米创业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时代红利,但这个红利同样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米的创业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1. 创业之初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
雷军之所以创立小米,除了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外,更重要的是他做任何事都始终处于自己的能力边界内。
当他在创办小米之前,已经是金山的CEO,而且也是一名出色的天使投资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界限,不管是从事互联网、软件还是硬件,都能够得心应手。
2. 创业成功的前提是清晰的商业模式
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愿景,而驱动愿景的就是核动力是清晰的商业模式。
雷军的铁人三项是他最成功的商业模式模式,而且在10年的发展中,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商业模式。
3. 靠谱的企业都靠人
雷军在开始做小米时,80%的时间都用在找人,而且他只找一流的人才,当然前提是他已经是一流的人才。
找对人很重要。对的人一定是能够认同企业的文化同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期望。
雷军也说“我们尽量少雇人,但对这些人却又一个要求:前两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的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经验,才能使一个公司高速发展而不翻车。”
做企业如同做人,在小米创立之初的这段的历史,总结来看的话,只需要回答好哲学三问。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企业家亦是哲学家。
图片来源 | 小米公司官微明天我们继续阅读《一往无前》第三、四章,领略小米的高歌猛进。
COO读书会,每周共读一本商业传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