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楼与大师

作者: 格质艺术研究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22:39 被阅读11次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就职演讲节选,1931

    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关于“大楼与大师”的名言被人广为传颂,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一个意思。在很多中国文化人的口中,“大楼”的重要性向来是不如“大师”的。被称为“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奠基人”的管仲也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可见育人的重要性。

    同样是用树木来做比喻,孔子的“良禽择木而栖”似乎把大楼与大师的关系变成了鸡生蛋的问题:真龙岂是池中之物,大师的归宿又怎能不是大楼这样的优质平台呢?论大楼的条件,那时的清华大学恐怕一点也不比现在差。一位清华大学校长的“大楼与大师”之说若换作一介无名的贫困乡村小学校长来说,恐怕听起来就是另一番味道了。

    好在现代社会在盖楼方面效率很高,终止了这个鸡生蛋的问题。甭管有没有什么大师,只要国家扶持、资金到位,大楼基本上是能得到先行保障的。英语中façade(建筑正面)一词兼有“虚假伪装”的双关义,似乎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对大楼的美好表象要时刻保持警惕。日子久了,人们不免会对以前的“大楼与大师”之说进行过分解读,对眼前的大楼报以先入为主的怀疑与鄙视:“投那么多钱给建筑队,却不拿来招好老师”、“建筑队估计给校领导分提成了”、“学校老师混日子”……他们恨不得说,一个好校园就意味着建筑队、校领导、任职教师都成了徇私舞弊的一丘之貉。这就显得矫枉过正了。

    “爸爸妈妈,宫殿里住着什么样的人?”“宫殿里呀住着和蔼的国王,国王有一个英俊的小王子......”“正是这位少不更事的王子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直到50年前我们祖国才赶走外敌、宣布独立。”——一家三口的尴尬对话。人们为自己的表达选择事物的意义,大楼里住的既能是英雄,也能是狗熊。

    大楼的建设已经与时俱进、不再是什么难事;至于大师,人们当然同样也要改变观念。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大师,今天很多画家画得一点也不比达芬奇差却得不到大师的名分——这说明什么?在人民素质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众多优秀学者之间难分伯仲,大师自然也就相对显得稀缺了。在新时代里,与其说愤恨“大师的消失”或“伪大师的崛起”,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数量广大且素质过硬的普通学者上。

    有没有哪个被社会公认为大师的名校校长能够就此时代特色给出“大楼与大师”的新定义呢?这仿佛是在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 大楼与大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l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