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可持续状态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让每天都相似的好处,这篇文章可以看作上述文章的姊妹篇。
缘起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被问起自己最大的短处是什么,答曰不够外向,虽然如此作答,不过心里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我的回答实在是没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虽然有人会从中解读出不善与人合作、沉默寡言这样的含义,但其实不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如果在某些场合,看到我特别健谈与活泼,请不要感到惊讶,环境使然,理故宜然,分内向和外向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就像我回答不够外向,言下之意也不是说我没有外向的成分,只是不是主导因素罢了,社交能力和内向外向没必然联系,保持正常和平常就好了,一味追求外向,反而迷失自己,以性格论人,是论者自迷。
同样是在这个场合,还被问及自己最大的三个长处是什么,我给出的回答是:自学、自适、自律,我不确定这三个是不是真的是我最大的三个长处,甚至不确定它们是不是长处,但至少从我过去的经验看,它们帮到了我,让我过得更好,自学的好处可以参考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随想这篇文章,现在看来,有些像一个体会到学习的好处的年轻人由衷表现出的喜悦之情,现在大概不会把这种东西写出来了,常识是没有必要写出来的,自适的意思是自我调适,就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保持平和和安宁的心境,就像断想里面说的那样,自律,就是本篇文章要谈的话题了,让每周都相似是一种方法论,有这么多的自,有可能让人觉得有些自私,仿佛只关注自己,其实不是,我很关心那些关心我的人,我也很关心人民大众,只是能为他们做的,还很有限。
前提
- 一周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素材)
- 兴趣爱好广泛(综合配比)
- 热爱学习(坚持)
实务
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睡觉。
早上人的精神状态比晚上要好很多。
周内学文,周末学理。
文科易于切入,理科比较费心力,所以文科的东西比较适合在周内学,周内因为要工作,自由时间比较分散,周末的时间就比较整了。
梳理已有资源。
我曾经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归类了一番,从而能够知道自己的兴趣分布和学习的前提条件好了没有,算是过去的我给现在的礼物。
周内每天不同。
我过去随意过,兴之所致,随便翻翻,结果发现是总是感到有缺憾,看了论语,失之楚辞,看了乔布斯传,又失之资治通鉴,轮转起来就没有这种缺憾了。
权变。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策划好一周的每一天能让人知道可以干什么,事情和发展和人的状态瞬息万变,做最适合的事就最好,我偶然发现日历应用的日程这种东西也不是非得用来做计划,用来记录时间消耗也挺好的,可以用来冲抵别的时间,比如周内搞技术花了些时间,就可以把原计划周末搞技术的时间拿出来做周内的事情,要把账做平,但也未必一定要做平。
放松的时间也是要有的,可以纳入到周末的安排当中,因为周末比较理一点,需要这种调剂,文科的东西本来就是休闲的成分多,所以周内其实不太需要专门安排放松时间,但如果感到有必要,当然也是可以安排的,一个月最好安排一次大休,比如出去逛逛这样,是很能刷新状态和饱满精神的。
重拓扑,轻计时。
数学有一门分支叫拓扑学,拿一块橡皮膜,中间挖个洞,不管是圆的还是方的,在拓扑学的视角下,它们都是一样的,我所说的拓扑指的是各种知识模块的配比可能不是很重要,但不能有缺的,比如说好了周末得看看软件工程的书,就必须看,哪怕只是看上几页也行,但不能一点都不看。
我不喜欢统计自己的时间,这毫无意义,人生本就无法量化。
附录
人文类书籍分类
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国学古籍、传记历史、诗歌文学……
软件类书籍分类
前端、后端、数据库、运维、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