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第十三」22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若无恒心,巫医作法也没用。’这话说得好!”(《易经》说)“不坚固其德,就难免蒙羞。”孔子说:“不必占卜了,(因为占卜也帮不了无恒心者)。”
【注释】
“南人”,南国之人。
“恒”,常也,久也。
“巫医”,是指用符咒、占卜、草药和巫术等方式招神驱鬼、治疗疾病的人。古时“巫”“医”不分,所以古时的“医”写作“毉”,后来才分开成为专门的巫师和医师。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易经》恒卦的九三爻辞,意思是“不坚固其德,就难免蒙羞”。
“占”,音“沾”,占卜。
【评析】
对“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一句,历来有两种解读。一说是“巫医也不能治无恒之人”,另一说是“无恒之人不可以为巫医”。两种解读都说明有“恒”对于人的重要,似皆有可取之处。但若考虑本章最后“不占而已矣”所表达的“占卜也帮不了无恒者”之意,那么前一说似乎更见首尾相合。《易·系辞下传》云:“恒,德之固也”。修德显然要靠自己,而不能依靠“巫医”。因此说“巫医也不能治无恒之人”。
孔子之时的南方相较于中原地区尚属蛮夷之地。那里不尚礼义,而尚“巫医”。“巫”所以交接鬼神,“医”所以寄托死生。可见“巫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作为“巫医”,必须要对自己所从事者充满信心。而“无恒”者恰恰是对己对人对事都难生信心之人,亦即所谓的“没有常性”。这种人当然无法以鬼神死生这样的重事相托。这是从另一种解读来说明“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易经》恒卦九三爻辞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则德行不固;德行不固,必流于无耻;人而无耻,怎能不“承之羞”?明末重臣洪承畴“不恒其德”,降清后立下汗马功劳,却被乾隆列入《贰臣传》,论“羞”有甚于此者乎?占卜是为决疑,是为了帮助求占者做出选择。而无耻之人必作无耻的选择,此其无需决疑者一;又因“无恒”者对人对事皆难生信心,故虽为之占卜,亦难助其决疑,此其无法决疑者二。是故子曰“不占而已矣”。因为占卜根本无助于无恒之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而无恒”,何能为“弘毅”之士?“人而无恒”,何能为“死而后已”之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