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什么?
我停下来,进入另一条河流。
我不见了,就像一滴水消失于一条河流。
四十岁以后对死亡想得越来越多了,的的确确,人过半百,自己的父母老态毕露,周围朋友的爸妈开始去世,死亡变得越来越真真切切。
生病像在一条漫长而黑暗的隧道中奔跑,我们不知道这条隧道有多长,我们也不知道,是否一定能安然无恙地从另一头出来。
中医的治疗理念,叫做三分治,七分养。很多时候中医就是靠自组织起作用的,有一些西医不太好治的病,中医用这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去使用或者去依靠人的身体这种自愈的能力,自组织的过程,而不是说必须从外部去做点什么,去把那个病因给找出来消灭掉。人体就是这样一个「你不需要做什么,它自己也会做点什么」的系统。
靠着时间,靠着这个系统的自我纠偏,就会有很多无心插柳的神奇变化发生。
系统是有智慧,自组织的智慧,但这个智慧里面并不必然包含你想要的那个方向。它也有可能会变成其他的情况,甚至是我们不想要的情况,包括死亡。
广东深秋十月,外面榕树的叶子还是碧绿的,风吹得哗哗地响,那风吹进来特别的舒服,我忽然感觉:有人会死,我也会死,死了之后,这树我也看不见了,天下什么事儿我都不知道了,都跟我没关系了。
窗帘轻轻飘动,我一个人下楼来,到院子里,坐在榕树下,在树底下那么坐着。
年过40岁以后的人生,每天都是赚来的。
在人类这种物种的历史上,40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就会陡然增高,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基因传承的载体,40岁之后已经过了生育高峰期,所以基因不需要我们再活着了,40岁之前那些隐性的癌症基因,40岁之后更容易爆发,您可能会问,那为什么40岁之前这些癌症没有爆发呢?
在原始社会啊,如果你在没有结婚生育之前就已经死了,实际上基因是没有机会保留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界的选择机制,谁也逃不开。
所以我说,40岁之后,我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有这心态就不会活得太纠结,你就要忘记以前的自己。
从生物性来说,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怕,而且它随着年龄递增而变化。有人年轻的时候他不怕死,比如说开快车,所有的教育都告诉他,开一百八十码肯定是要出事儿的,他就敢开,但到五十岁的时候他还就真不敢开了。
“怕死”挺自然,包括有宗教信仰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解决对死亡的恐惧,至少死了以后有地儿去,轮回也罢,上天堂也罢,有地儿去人就会好一点儿。我死的时候有一个亲人给我念经,我或许就不那么害怕了。
“死亡涨满了生命的帆”。
要是人没有死亡这回事儿,人是不死的,当然也不会去做任何事儿,时间如果是悠悠无尽,你不可能去爱,你不可能去心疼。就是,你的一切美好的感情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死亡赠予你的。
马东说:
这世界上大约只有5%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剩余95%的人就是在活着,就是在生活。
我们身上有很多小病小痛小伤,只要不是太严重,我们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就会一点一点地愈合。说起来很神奇,但我们知道,这个就是生命力。
生命力是一种什么力?
就是变化的能力。它不是统一调控的变化,而是无数个局部的自发变化,一直变,直到变成稳定状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纠结于「要保持绝对的健康」。做不到,并不存在绝对的健康。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处在自组织的变化中,它是一个不断波动的过程。可能高一点可能低一点。而不管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它都会一次次地回归稳态。
我想赠送你一段诗句,
假设自己已经死去
生命已经结束
此后的岁月
都是上天额外恩赐给你的那么好好地活下去吧
让生活合乎你的本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