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1期【名】主题活动。
网图侵删话说孙山与同乡孙勇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孙山虽然考上了,只可惜排名倒数第一。回乡时遇到同乡孙勇的父亲,询问孙勇考得如何,孙然幽默地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从此,“名落孙山”成了众多学子们考试失败的代名词。
且说孙勇,数载寒窗苦读,曾满以为这次考试可以一举成名,只是事与愿违,到最后还是以几分只差金榜无名,悻悻然回到乡里,每天怅然若失。
在乡里就是这样,十里八村就那么宽一点地方,一点小事很容易传播开来。没多久,孙勇考试落第的消息就成了乡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尤其是与孙山一比,两人的名气就立马见分晓了。毕竟乡邻们不会问你考了几名,只问你考上了没有。面对这一切,孙勇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无可奈何,日子还是要照样的过吧。
可怜孙勇名字为“勇”,可实际也是一届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分不清稻稗,不认识麦苗青草,为了考试,家里的那些农活也很少插手,现在又能怎样呢?
最后,孙勇思索再三,看到乡里没有学校,那些县衙所办正规学堂一来比较远也比较少,二来一年来学费也不是这些乡民们所能承担的,所以许多小孩到了上学的年纪都没有机会去接受正规的教育。那么自己何不开办一个私塾呢?一来可以解自己无所事事的现状,二来可以解乡里小孩学习的难,也算是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整顿后,孙勇把家里那间偏房腾挪出来收拾一下,准备写桌椅板凳就开始了。
毕竟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秀才,虽然考试落第,可肚子里也还是有点墨水的,教这些小孩子还不是绰绰有余。所以,孙勇的私塾一开业,就有一些乡邻把孩子送过来了。
对待教育,孙勇还是挺认真的,孩子们在他的教育下,学识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所以,过了几年,他的私塾在附近的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孙勇自己的生活自然而然的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不出几年,在家娶妻生子,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几年前考试落第的名誉终于被他翻了过来。
再说孙山。
自从考试金榜题名后,也谋得了一官半职,被分配到另外一个县当了县令。一时也是威风八面,各乡镇的名人绅士巴结讨好的如风一样附庸而来。还好,孙山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有被那些阿谀奉承之人所带偏。
可是,孙山做为一个书生,难免都有书生的那种清高,偏执,甚至说迂腐的个性,更不懂官场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圆滑与八面玲珑。在任期间,虽因比较正直维护了一些平民百姓的利益,却也因此而得罪了一些土豪士绅。再加上孙山不懂经营,不会打理与顶头上面的官员的关系,就被那些士绅与跟他有过节的官员联名控告,最终遭遇栽赃陷害而被捕下狱。
在狱中,孙山也痛定思痛,于自己的几年官场生涯做了些反思,顿觉人生无望,生活没落。
还好,三年后,经另一任巡抚的查证,最后孙山才得已解脱罪名,方得出狱。
当走出大牢的一瞬,孙山感觉仿佛两世为人,于官场再无留念,收拾好满是创伤的心,带着妻子儿女,回到了老家。
而此时,孙勇在家办私塾已经风生水起,两人的名气跟遭遇现在都反转了过来。偶尔相逢时,两人都默默无语。
孙山在家无所事事,也面临了孙勇当年同样的问题,有心也学孙勇创办一所私塾,但想来想去,觉得不行,乡里就那么一小块地方,没有两个私塾存在的用武之地。
正在孙山愁绪满怀的时候,一天,孙勇上门了,两人喝了点小酒,聊了聊之前的点点滴滴,徒感人生无奈,变化莫测。
“贤兄现在没甚事做,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把私塾办好?”孙勇问。
孙山有点愣住,问,“我们两人一起?”
“是啊,现在私塾里学生的学业也还是有点繁重,如果有贤兄的加入,合我们二人之力,肯定会把私塾办得更好,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教育。”孙勇道。
孙山知道这是孙勇的好意,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思索一会,就答应了。
有了孙山的加入,孙勇的私塾名气更加大了起来,不几年,成为县里最好的一所学堂,自然,两人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悠然闲适。
在孙山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
宦海浮沉,功名利禄随云去,
山林静卧,秋月春花入梦来。
书房名曰:云梦轩。也算是孙山对人生经历的一个概述,对功名利禄的一种开悟吧!
——2023.6.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