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一位心理学专家的一段童年经历:
他小时候,生长在河北农村,父亲的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大伯父早逝,大伯母被爷爷奶奶虐待致死;二伯父早年就被送人;而他的父亲排行老三,也是受尽折磨;唯有老四和老五,就是叔叔和姑姑两人受宠。
他长大后,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他的爷爷奶奶是“奇葩”的老人。
因为在他出生那会,爷爷奶奶曾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广播,说他的父母是不孝顺的孩子。事实上那一年,他的父亲牙齿全掉了,母亲身体也非常差,爷爷奶奶的做法让父母亲萌生出自杀的念头。所以,成年后的他对“孝道”始终有一种抵触。
他就是武志红先生,北大毕业的心理学专家,也是一位让人颇有争议的心理学研究者。
2
俗话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回首童年之时,可能许多成年人的内心不得不默默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没有之一。
所以,才有人说:“无论你信不信,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
我曾经多次坐在一旁看着孩子捏橡皮泥,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项十分有趣儿的活动。
当孩子刚从小罐子里把橡皮泥掏出来的时候,那团泥还是软和的,可以被任意捏成各种形状。等到放着过三两小时,稍微开始变干发硬了。若是再等上半天的时间,它就干得邦邦硬了,再也不可能被任意捏成各种形状。
其实,住在我们身体里的灵魂就好像一团橡皮泥,它们生长的样子,往往在生命的早期就已经被“捏”成型了。所谓成年,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风干。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就相应地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而为人父母者,教育子女是一场必经的修行。
人们很容易以为,生孩子后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父母。
其实,生孩子只是让我们看起来像父母,而塑造生命才让我们真正地被称之为“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