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浪迹“添牙”一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笔记Day16《安东尼.高迪》

浪迹“添牙”一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笔记Day16《安东尼.高迪》

作者: 上海梅姨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23:45 被阅读0次

    2017-06-27  周二  20° ~ 29°

    今日行程:巴塞罗那市内游

    今日新发现: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高迪一生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其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是要去见识一下这位天才建筑师的作品。坦白的说在这之前我对高迪闻所未闻。

    圣家族大教堂是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 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2年,保守估计竣工时间2050年,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在2026年才能看到成品。

    世人对巴比伦塔总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 

    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爱之门是高迪一手主持完成的。  截止至2012年9月已完工两个门共8座高塔。

    诞生立面的爱之门

    高迪将“诞生立面”安排在教堂东方,自有其喻义;每早由东方升起的太阳照耀著“诞生立面”,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奇迹。不管熟不熟悉圣经故事,门上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繁复的细节,都会教人啧啧惊叹。

    走进爱之门就是中殿,第一感觉就是震撼,一反往日对教堂的印象,阴暗、沉闷和压抑。其明亮的色彩,和不拘一格的殿堂更让你张口结舌, 从不知道,教堂也可以做成这样。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柱林,其中一些柱子高达21米。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内部的立柱是高迪独特的设计作品。除了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变成了八边形,接着又成了六边形,最后变化成了圆形,这是螺旋状立柱三维拼合的产物。教堂内部各种构造的面都不是平面,内部装饰全面而丰富,多数的抽象形状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

    装饰在拱顶上的彩色玻璃,其滤光效果完全符合高迪的设计。这是模拟光线透过密深处的树叶而产生出的那种光感。高迪对光线的应用也非常得心应手,两侧的彩绘玻璃窗分别是暖色调和冷色调,配合太阳在一天中的转变而变化给人以奇幻的想象。

    左边是蓝色和绿色,靠近诞生面,意味着新生。

    右边靠近受难立面,红色橙色代表基督的血。

    高塔和屋顶的许多画龙点睛的细小元素,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并涂以异彩纷呈的釉饰。高迪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是圣家堂表现出来的特质。

    门口的祷告词是由全世界的语言写成的,当然也包括了汉语。

    从中殿的另一扇门走出就是西边的受难立面,受难立面的雕塑,展示耶稣从最后的晚餐到死亡的情景。

    受难立面的三角形门由6根倾斜的立柱支撑,门上是18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门楣受难立面的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塔顶的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形象憔悴。

    “受难立面”朝向日落的方向——象征和暗示着耶稣的死亡。受难立面给我的映象,线条生硬,人物表情悲苦,不寒而栗。

    面向南方是还未完工的“荣耀立面”,始建于2002年,以高迪制作的教堂模型(1936年被摧毁)碎片为基础进行建造,完工后将会是3个立面中最大、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主立面,从此可以直接进入中殿。立面主要展现耶稣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还会在立面的门廊立有7根石柱,其底端会有七宗罪(色欲、贪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的象征物,顶端则会有七美德(诚信、希望、慷慨、正义、勇敢、节制、宽容)的象征物等。

    高迪把圣家堂后殿交给后人完成,高迪希望这些石头像“活石”一样,通过它我们可以辨认、沉思,侍奉上帝

    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
    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虽然该教堂并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0年11月7日造访此教堂时将其册封为宗座殿。

    参观完圣家族大教堂我们去了奎尔公园。

    奎尔公园本来是富商奎尔在巴城西北荒野处筹划的高级住宅区,这项造镇计划让当时的人缺乏兴趣,只造好「公共设施」的部分,成为今日以眩目的碎马赛克拼贴及入口的糖果屋闻名的公园, 

    在公园门口就可以看到拾阶而上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陶立克式(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是一个市场。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之外,兼具导水泄洪的功能。因为我们没有事先在网上约票,所以只能看看外观。

    屋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天台。这里有堪称是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长椅用石砌成,形似波浪蜿蜒曲折。表面用马赛克碎片随意拼贴,图形各异且隐含寓意。长椅根据人体力学设计,靠背弯度恰到好处,让人坐在坚硬的石椅上却感到十分惬意。长椅设计时兼顾到不同的对象,外弧为单人座,内弧略为宽大的情侣座,这种独特的设计别有一番情趣。

    在奎尔公园中,有很多路段都会出现如同自然洞穴似的斜柱高架廊。有的分为上下两层,均可走人。其廊柱多为斜立,看似随时将会倾覆却已坚固屹立了近一个世纪,像是有意向人们展示着斜柱和直柱的力学实验对比。

    高迪在奎尔公园住了25年,终生未娶。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衣着寒酸,面容枯槁,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他把所有的财富都献给了圣家族大教堂。出殡那天,巴塞罗那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离开了奎尔公园,我们又走马观花的看了几处高迪的著名作品。

    米拉宫:高迪的又一作品,多用流线结构,承袭了高迪一贯的怪异风格,弹眼落镜。

    巴特娄宫:著名建筑师高迪的代表作之一,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色彩鲜艳,外墙面不规则,给人怪异的感觉。

    隔壁也不知是谁的作品,也非常有特色。在巴塞罗那经常可以看到别具一格的建筑,与这位大师的精神传承是分不开的。

    人在囧途:
    在上海时我们就在网上购买了圣家的参观票,时间是上午9点。考虑到路况不熟,停车困难,就决定坐地铁。自以为在马德里已熟悉机器购票,但到了巴塞罗那却不管用了,对着购票机大眼瞪小眼,完全不一样了。在马德里按一下呼键就有服务人员出来帮忙,但这里只有语音回复,没有人出来,大概还没上班。 于是求助路人,或是匆匆上班,没空搭理你;或是不会讲英语,彼此听不懂。在西班牙最伤脑经的就是很少有人会讲英语,后来总算碰到一对热心夫妇会讲英语,点拨了一下,豁然开朗。 这一折腾使我们比较宽裕的时间变得有点紧凑了。

    上了地铁驶到第三站时突然不走了,我们以为这个站大概是枢纽站,停靠的时间长一点,或在调整发车时间,便耐心的等候。等啊等啊,觉得有点不对劲,足足等了十五分钟。直觉告诉我们有情况,好像非正常停靠。这时广播里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阵,西班牙语听不懂,按国内的经验应该是有故障了,便开始焦躁起来,担心圣家的门票过时不候。车厢里有一个留学生听我们说中文就告诉我们,这是工人罢工。还有这种事!怎么办?想出去打的也来不及了,正在一筹莫展之即。广播又响了,感觉可以运行了,果然车子一会动起了,这是什么罢工?示一下威?看了一下时间,肯定迟到了。到了圣家,好像没有过时不候的说法,虚惊一场。

    回酒店的路上飘过一阵雨,回到酒店,拉开窗帘惊喜的发现一道彩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窗外有一道彩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浪迹“添牙”一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笔记Day16《安东尼.高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m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