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入小学后,老师与她妈妈交流最多的就是晴晴内向的问题。沉默寡言、安静内敛,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
而她妈妈每次脱口而出地说晴晴就是个“闷葫芦”。与不熟悉的人就讷口少言;与熟悉的人就相见恨晚,成话匣子了。
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老师特意安排晴晴在校门口附近当义工。主负责与自己区域内的路人,交流避开此路,保证区域内的路线畅通。
晴晴得知自己的任务时,瞬间回绝了老师。她说:“老师,我妈说我是个闷葫芦。我见到陌生人就不敢说话,所以接不了这个任务”。
老师鼓励她说:“你现在的举动就是一个积极的体现。虽然你积极地否定了自己,但老师觉得你可以再考虑考虑。老师从你的日记中,看到了你的文字表达力很强。善于观察,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所以,老师相信你的语言表达力也是很有潜力的。加油,老师相信你!老师也请你自己相信自己,给自己机会证明自己!”
或许是晴晴的内心也有不服输的一面吧,决定去尝试一下。结果那一天晴晴的表现让大家另眼相看。结束后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她哭了,她说原来她可以做到,她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个闷葫芦,永远是。
没想到她终于可以冲破标签的压力。一种内在的喜悦瞬间涌出,好像小鸟冲破蛋壳似的欢喜。
从晴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不仅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这就是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是标签效应。当父母给孩子贴上标签时,孩子受其影响,从而行为就会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
大家是不是感到惊讶呢?因为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语调,足可以告诉孩子是个愚笨的熊孩子,还是一个聪慧的好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别轻易下结论。
这时候可能会父母焦虑了,那我的孩子已经陷入了“负面标签”的角色中,是不是都意味着他的一生都要饰演这个角色呢?
答案是:孩子是会被永远的被禁锢,还是能够释放出来?很大部分取决于父母及养育者。
虽然晴晴的案例中,是老师帮助晴晴突破了负面标签的禁锢,建立了正确的自我认知。但毕竟好的老师可遇不可求的。你能保证你的孩子一定会遇到好的老师吗?况且,一个正确的思维习惯养成,是需要持续更新的过程的。
但是,我们可以保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持续提升,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色中认识自己,释放出来。
首先,父母先要有对自我实现预言有一定的觉知,觉察到自己的贴标行为及贴标影响。其次父母还要有正确的方式方式来引导帮助。
早上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作者给出了从六种引导方法。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融合,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几种方法。
六种方法,让孩子从不同的角色认识自己!如何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色认识自己?
0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场景:晚上十点一刻。小宇已经整理了20多分钟书包了。这时候妈妈进来了……
A、错误:这么晚了你怎么还在整理书包,整理个书包都整理这么久,怎么总是这样子拖拖拉拉呢?吃饭也是,做作业也是。哎,真是个磨叽的孩子!
B、正确:哇,宝贝!书包里分类整理,整洁、有序。你很有条理性哦!
0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场景:晚上六点。妈妈刚刚吃完饭,孩子还在吃饭。另,妈妈要去上晚班。
A、错误:你快点吃呀,妈妈不是说了吗,晚上六点半还要去上班呢。你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呀,等你吃完,我再洗刷都几点了?
B、正确:宝贝,妈妈要去上班了哦。你吃完饭能将锅碗洗一下吗?妈妈该去上班了。
0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
”老公,今天带我孩子去公园爬山放风筝。公园口那个直上的斜坡很高,电动车骑上去困难。孩子见状要求自己下车,并在后面一直帮忙推着上去。好暖心的帮手呢!“
04
以身作则
妈妈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跳绳,还以为咱们比赛妈妈肯定能赢呢。不过,妈妈也输得起。祝贺你赢了,孩子。
0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A、我记得你刚入幼儿园的时候,你们班级里第一次负责升国旗仪式。你还在台上唱歌呢。勇气可嘉。
B、我记得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时常帮助老师分配食物等,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呢。积极主动、乐于助人。
0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A、你想吃冰激凌的欲望,妈妈可以理解。妈妈也很想吃。但是它只适合在夏季吃,所以,希望你能克制自己。
B、宝贝,妈妈能够理解你想继续放风筝的心情。但是,现在的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需要回去煮饭、吃饭了。咱们可以下次再来。希望你也能理解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