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每天写1000字读书
日更拆书《人格心理学》4:佛洛依德流派:相关研究

日更拆书《人格心理学》4:佛洛依德流派:相关研究

作者: 码农肥波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08:47 被阅读8次
    《人格心理学》Jerry M. Burger 陈会昌译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佛洛依德流派:相关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的批评者指责佛洛依德不关心他的理论的有效性。但这并不完全正确,虽然佛洛依德不是通过实验研究来寻求效度的,但许多心理学者承担起了这个挑战,通过严格的实验程序来检验佛洛依德的观点。下面介绍四个研究:

    • 梦的解析
    • 防御机制
    • 幽默
    • 催眠

    梦的解析

    尽管从事梦的研究面临许多挑战,但研究者已经对这一广泛而神秘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将考察两个问题:第一,人梦见些什么?我们能否用精神分析理论预示梦境?第二,人为什么做梦?佛洛依德对此有一些明确的假说,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其中的某些观点一致。然而,像佛洛依德理论的其他方面一样,对这一问题,仍需要信奉者和怀疑者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梦的含义

    根据佛洛依德的观点,梦境给我们提供了无意识的线索。但我们做的梦的大多数是荒谬、模糊的,或者只是一些看来和任何事情都无关的可笑的意象。当然佛洛依德对此的解释可能是:重要的无意识素材隐藏在象征符号里。

    如果你像一位传统的佛洛依德学派的治疗师描述你的梦,他多半会告诉你:你梦中的物体和人物是一些象征符号,在佛洛依德传统中指的就是性的象征符号。比如:跳舞和飞翔代表性交,枪和坦克代表阴茎,山洞代表阴道。后来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则认为,梦是无意识的集中体现。梦是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熟睡时的浮现。

    比如一组研究人员比较了生活在加沙地带经常遭受暴力和频繁交火的巴勒斯坦儿童和以色列加利利地带平和环境下的儿童们的梦境。在压力之下的儿童的梦境中恐怖事件的比例较高。显然儿童在夜间的梦反应了他们白天面临的恐惧事件。

    但,如果读者还记得,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无意识才是佛洛依德研究的重点。我们根本没意识到的事情也会出现在梦中么?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是会出现的。一个系列研究把梦中的男性和女性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发现,女人的梦中50%是男人,而男人的梦中65%是男人。(对此的研究和预测与佛洛依德理论的关系,书中有分析,这里略过。)

    研究者感兴趣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梦的再现。大多数人都做过以前已经做过的梦。有些人一连几个晚上都做同样的梦,甚至断断续续几个月,几年。一项对大学生考试季的做梦的研究有所涉及。

    关于梦中的无意义物体是否都是性和性活动的象征?一项研究要求被试将自己白天的焦虑情况记录下来,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佛洛依德所说的梦中的典型的性象征物出现在梦中的次数就越多。

    (二)梦的功能

    我们的睡眠都是在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之间交替变化。梦绝大多数都是在REM阶段出现。

    做梦确实有某些积极心理效果。被剥夺了快速眼动睡眠的被试在应对焦虑方面感动困难。

    (三)对证据的解释

    一些结果难以在佛洛依德的理论框架内加以解释。比如新生儿为什么一天就长达八个小时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无意识冲突是怎么起作用?在未来多年梦都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防御机制

    佛洛依德将防御机制压抑确立为精神分析的基石。他的女儿安娜,从父亲的文件中直接和间接的引申出10种防御机制,自己独立提出了另外5种防御机制。

    (一)防御机制的定义和测量

    防御机制是在无意识之中发生的,我们平常说的为了缓解焦虑去看场电影而少想一点即将到来的考试并不是佛洛依德所说的防御机制。研究人员通过投射实验来测量防御机制。

    当一个人的男性化或者女性化特征受到威胁时,自我会诉诸自居作用,把自己与有力量的成功的人或者集体联系在一起,以防御随之而来的焦虑。

    在一些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些恐吓性的质疑男性被试的性格特征的结果展现给被试,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居作用,这些被试的防御特点通过一个样例充分暴露出来。此时__研究人员询问“你现在有何感觉?”,被试回答“我并不生气。”当然,并没有人问他是否生气,也没有人让他生气。

    (二)发展的差异

    成人有一套防御机制可以抵抗焦虑,但儿童并非如此,儿童常常只能使用否认,没办法处理他们的情绪反应。否认就是简单的不承认特定事实,从看不到现实到歪曲自己的记忆,把以减轻创伤事件带来的焦虑。但焦虑感并不会因为否认而消失。更年长的儿童会采用投射来缓解焦虑和恐惧:把难以接受的思想和情感转嫁给别人,把引起焦虑的东西转给别人让别人承担不应该的结果。我们能分辨别人的自私行为和不良动机,却看不清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否认逐渐减少,投射逐渐增多。投射也有局限性,经常使用否认(“她们不是真的忽视我”)和投射(“这个女孩一般般”)的防御机制,更难做出获得社会赞许所必要的适应。

    使用否认和投射之外的防御机制,有时被视为更成熟的标志。

    (三)防御风格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不同的人:

    • 善于把自己的罪行和过失合理化。(合理化防御措施)
    • 将愤怒发泄到雇员,服务员和电话员身上。(替代防御措施)
    • 把自己的怀疑和担心投射到别人身上。(投射防御措施)

    心理学家把这称为一个人的防御风格。

    幽默

    幽默在小学高年级和青少年初期特别盛行。(笔者:猜测在中国,似乎是在高中和大学特别盛行)很多笑话品位不高,但却一直很流行,而且一代一代推陈出新。原因何在?

    (一)佛洛依德关于幽默的理论

    佛洛依德在1905年的《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一书中,对幽默做了全面的分析。佛洛依德承认有“纯粹的笑话”,比如双关语和聪明的想法。但他更关注倾向性笑话,使人能洞察说笑话者和被逗笑者的无意识。这种笑话有两类:

    • 一类是敌意性的。

    • 一类是和性有关的。

    而听到敌意性或者和性有关的笑话后发笑的人,很少是因为笑话的幽默内容,而是因为紧张的缓解或宣泄。笑话中那些攻击性和性的内容先使人感到紧张,最后的包袱又使得这种紧张得到缓解。

    (二)对佛洛依德幽默理论的研究

    1. 用敌意幽默降低攻击性:幽默可以驱散愤怒。敌意性笑话比非敌意的在宣泄紧张的效果上更好。研究甚至发现,听敌意性笑话或者不听的被试,在随后面对愤怒事件的时候,之前听了敌意性笑话的被试愤怒程度会更低。

    2. 紧张和好笑的水平:紧张感越强,笑话越好笑。

    (三)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当笑话和动画片中包含性和攻击性行为时候,人们会觉得更好笑。当讽刺对象是不喜欢的人时,人们觉得这个幽默更有意思。笑对于应对日常的紧张和压力事件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对性和攻击性感到可笑,原因可能是这种行为理应不出现在笑话中。总之,人们对什么感到好笑,以及为什么要笑,尚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的争议很大,科学家们已经将它看成置于一个连续体中。连续体的一端是以接近佛洛依德的方式描述催眠,另一端则不相信被催眠者的行为随着意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1. 受精神分析观点影响的理论

    持精神分析观点的人对催眠的最新解释是所谓的新分裂论。深度催眠的人出现了一种意识分裂。他们意识的一部分进入一种变异状态,但另一部分仍清醒地知道催眠中发生的事,这一部分像一个“隐蔽观察者”一样监控着情景,而意识中被催眠的部分并不知道有观察者这一部分。

    1. 催眠的社会认知理论

    对催眠持反对态度的学者们怎么解释人们在催眠后作出的不寻常的行为呢?多数人用期望、动机和聚精会神等概念来解释催眠。催眠中被催眠者听从催眠师指挥,被催眠者失去痛觉,耳聋和年龄退行,还有催眠后遗忘等行为。社会认知理论家都用未被催眠者的同样行为来进行抗衡。这些学者相信这些事情就像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的方式来行动一样,并无二样。

    (二)对催眠的敏感性

    有些人并不容易或者根本不会被催眠,有些人却很容易,所以到底那类人对催眠最敏感?

    有研究曾推测对催眠敏感性高的人在感觉寻求、想象力、智力测验的分众较高,在果断性、独立性、外向性等测量中得分低。但支持的结论非常少,可以认为是错误的

    后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某种人格特质可以预测对催眠的敏感性。最成功的是专注特质。越是专注的人,越容易被催眠。

    另外还有三个变量对催眠敏感性有重要影响:态度、动机和期望。(笔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一个人相信催眠则更容易被催眠,如果一个人越想体验催眠则越容易被催眠,如果一个人期望看到催眠表演中的某种行为也越容易在催眠中展现对应的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拆书《人格心理学》4:佛洛依德流派:相关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r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