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外交往日盛。
而英语更是成为的口岸城市中外交往的关键工具。
在外国人的影响下,部分国人也学会了外国话。但有些则是不同装懂。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就会闹出不少笑话。
比如在《官场现形记》中,就有这么一位龙总爷,非要充内行,“不晓得从那里学会的,别的话一句不会说,单单会说‘亦司’一句”,在和洋人对话的时候,却反复使用,闹出了大笑话。
洋人打着外国话问他:‘你可是来接我的不是?’龙都司接了一声‘亦司’。
洋人又问:‘既然派你来接我,为什么不早来?你可是偷懒不来?’龙都司又答应了一声‘亦司’。
洋人听了他‘亦司亦司’,心上愈觉不高兴。
又问他道:“你不来接我,如今天下雨,你可是有心要弄坏我的行李不是?’
这时候,我们懂得外国话,都在旁边替他发急。谁知他不慌不忙又答应了一声‘亦司’。洋人可就不答应了。他手里本来有根棍子的,举起棍子兜头就打,谁知用力过猛,棍子一碰就断。
彼时洋人气不过,一面嘴里骂他,一面就伸手把他手里的马棒夺了过来,没头没脸就是一顿。等到头已打破,他嘴里还在那里‘亦司亦司’。真正把我们旁边人气昏了!
后来好容易把洋人劝开。等到雨下小些,叫了马车,连人连行李一齐替他送回家去。
看来,只掌握了一点点就赶随便乱说的话,是会产生大的误会和尴尬的。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其原因却很值得思考。我们接着看,后来发生的事情,就能够理解了:
我们这里大家都怪龙都司说:“你同洋人说话,怎么只管说“亦司亦司”一句?’如今为这‘亦司’上可就吃了苦了。我们说话,他还不服,说:‘我们官场上向来是上头吩咐话,我们做下属的人总得“是是是”,“着着着”、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伸出手来打人,真正是岂有此理!’”
这里产生尴尬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引起的。
在中国文化里,上下尊卑,因此对上,大概只能“是是是”“着着着”了,很少有顶撞或其他的表达方式。
但是,在中外文化相遇的时候,还用同样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碰壁就在所难免的了。
写于2020年6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