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广府清河县是我祖籍,小时候听说老家有个十八子村,整个村子都姓李。除了李字拆开十八子外,还有李家的老祖宗的传奇故事而得名。
有位落地秀才姓李,名文昌。家住直隶广府清河县。李先生读书不行,却人丁兴旺,其妻赵氏,乃是他青梅竹马,夫妻恩爱,一年生双子,九年时间生了十八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嗷嗷待哺。李先生夫妇为此发愁,这么多孩子如何养活?李先生平素除了县里的供米,就是靠在乡下私塾教书度日。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赚的再多,也无法养活十八个儿子。眼看着临近年关,家中断了米粮,看着暗自垂泪的妻子和十八个面黄肌瘦的儿子,李先生非常心酸。有心找邻居拆借一下,但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何况,邻居都是穷人,一顿两顿行,时间久了,谁也供养不起。
这天夜里,李先生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思前想后,决定做贼。看着妻子和孩子们都睡下,李先生悄悄起身,先到柴房拿了一把柴刀,然后,又把平时逗弄孩子玩的一个木头假人带上。趁着夜色,来到镇子上,王大户家的围墙外面,先往围墙上泼了些水,然后用柴刀慢慢在墙壁上挖凿。临近半夜的时候,墙壁上挖出一个大洞,李先生就把木头假人拿了过来,往洞里探去。
王大户家前不久刚遭了贼,损失惨重。雇佣了很多看家护院的保镖。李先生刚开始凿墙,里面就知道了,眼看着墙上被挖了个大洞,一个圆滚滚的头伸了进来,一个保镖心急,抽出钢刀对着人头砍去,只听“咔嚓”一声,木头人头被砍成两半。墙外的李先生一看情况不妙,急忙抽身就跑。墙里面的人,打着火把就追。李先生就是个文弱书生,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追击的众人借着火光远远一看,有熟悉的人看着身影眼熟,吃惊地说道:“这不是私塾教书的李先生嘛?”这时候王大户也赶上来,仔细一看,可不,还真是李先生,急忙一伸手,拦住众人说:“行了,别追了。”看家护院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哎?真看不出啊,李先生这么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怎么能做贼呢?”王大户在一边叹了口气说:“都是让穷逼得啊。”说着话一挥手,众人回去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李先生慌不择路跑出好远,回头看看,追兵也没有了。隐约记得被追赶的时候,仿佛被人认出来了,只觉得斯文扫地,没脸再回去面对众乡亲。最后一咬牙,就远走了他乡。一路乞讨北上,来到保定府的一个村子,连饿带累就病倒了,等他高烧退去,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土坯房里,身边还站着一个很秀气的姑娘,看到他醒来,很是高兴。转身跑出去,不一会来了几个人,领头的一个看着像个富户,问他是哪儿人。李先生不敢说起自己的真名实姓,就撒谎说自己是河南人,家乡遭灾,逃难流落在外。饥寒交迫,加上思念家乡,就这么病倒了,说着话,挣扎着要起身感谢面前的几个人,领头的富户赶紧劝阻,让他安心养病,有什么事,病好了再说。
李先生身体康复以后,得知庄子上的老爷,就是救他的那个富户,乐善好施,家里有几千亩地,雇佣了很多的长工。于是就到庄上去感谢老爷,同时提出自己想在老爷家里做长工,救命之恩,涌泉相报,不用给钱,管饭就行。老爷挺高兴就答应了,还说干活管饭给钱,这是天经地义。李先生还想说什么,老爷一挥手说,就这么定了。李先生虽然是个落地秀才,毕竟庄户人家出身,地里的活,基本都能干。时间久了,庄上的老爷发现,李先生不光能吃苦能干活,好像还识文断字,会算账,家里账房几年算不清的账,李先生简单翻了一下,银钱的出入细则,说的有条有理,一丝不苟。老爷大喜,于是认命李先生做自家的账房先生,不用再下地干活,每月还给三两银子买酒喝。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忽然有一天,老爷和太太张罗着给李先生娶妻,选的姑娘,就是当初救了李先生的那个姑娘,那姑娘本来是太太家里陪嫁的丫头,太太嫁过来的时候,她年纪还小,这么多年来,一直当亲妹妹对待。通过几年的观察,觉得李先生为人非常不错,勤劳踏实,太太有意撮合他俩,跟姑娘一说,姑娘就同意了。老爷过来跟李先生说起这事的时候,李先生急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比人家姑娘大这么多,何况,我以前在家里有老婆孩子,就是生孩子太多,养不起才出来逃难的。”老爷一听,急忙让他说说,李先生眼看再也瞒不住了,就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的全说了。老爷听完沉思一会儿说:“你这事儿吧,我估计你出来两三年了,你老婆带着那么多孩子,估计早改嫁了。我这边的事儿已经定了,不能更改,这么着,成亲呢,接着成亲,真的生了孩子,你养活不了,我替你养。”李先生眼见老爷如此热心,也不好再推辞,同时对于老爷为自己选的这个姑娘也真心喜欢,于是,当天就入洞房了。
说来也怪,李先生成亲以后,他的妻子一年生双子,连续九年,又生了十八个儿子。老爷也乐了,嗨?这好事都让他一个人赶上了。慢慢的孩子大了,李先生教导孩子读书习武,慢慢的,有了一大家子人。时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李先生非常想家,就跟老伴儿商量想回家看看,于是一家人套上马车,一路打听,回到故乡。近乡心怯,在镇子外,李先生停住马车,让妻子跟孩子在镇外等候,自己先回家去看看。李先生自己溜达着往镇里走,走到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发现自己家的草房不见了,取代的是高大敞亮的大瓦房,院子宽了,门楼也整修了。门口人来人往,面带喜气,门楼上还挂着状元及第的匾额,李先生有些发呆,拦住一个小伙子询问,小伙子说,大爷您是外地人吧?这户人家姓李,这家的男主人的父亲,李先生,当年是我们这一代有名的教书先生,后来因为去镇上办事,遇到王大户家里遭劫,李先生挺身而出,救了王大户一家,自己却被流寇冲散了。王大户感激李先生一家,送米送面,还送李先生的孩子读书习武。这不,李家大儿子考上文状元,二儿子考上武状元。刚巧今天还是他家老太太的寿诞,三喜临门,您是外地人,估计也是路过,您这么大岁数了,来者就是客,你自己找个地方坐,我得先去忙活了。说着话,小伙子走了。李先生呆呆站立了半天,信步走进院子,就见北屋正厅的门敞开着,墙上用大红纸写着一个巨大的“寿”字。靠门口的位置,还有一张八仙桌,上面有现成的笔墨纸砚。李先生走到桌子跟前,感慨万千,顺手拿起毛笔,在纸上写道:三十年前我去偷,钢刀剁了木人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放下毛笔,李先生转身往外走,到镇外去招呼家人离开。李先生离开不久,家里寿宴开始了,大儿子,二儿子搀扶着老太太从后院走出来,准备正厅落座,老太太一眼看到门口八仙桌上写的字,推开两个儿子,走到跟前认真看完,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两个儿子急忙问母亲怎么回事,老太太哭着说:“留字的人,是你们爹啊。”两个儿子急忙问大伙,这字是谁写的,李先生遇到的那个小伙子,说了详细的情况。俩儿子又问老人去哪里了,有看到的邻居说,看到往镇外去了。两个儿子搀着老太太,带着自己十六个兄弟,急忙往镇外赶,拦住李先生不让走。
至于以后这中间还有什么事,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我只是听说,从此李先生再也没有离开家乡,陪着两个妻子和三十六个儿子,慢慢开枝散叶,居然形成一个很大的家族,李先生一家的故事,也在民间慢慢流传开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