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第四章“视之不见”(大道篇最后一章)
正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
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
是谓:
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本章主要讲道的特征:大道是无法用五官和外在的身体直接感知的,具备“夷、希、微”的特点,如果非要说道是什么模样,那么,它的模样就是无明无暗、无形无相、无头无尾,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让人不可思议,就这个模样。它不上不,下不前不后,无空间感。所以,必须“致虚极守静笃”以“观”大道,方知其中的“象、状”。
总之,大道即无。
直译:看起来看不见叫“夷”,听起来听不到叫“希”,摸起来摸不着叫“微”。这三种情况不可区分,本来就是混为一体的。(这个一就是道)它的前身不明晰,其后继又不模糊,渺渺茫茫,绵延不绝,无法具体明状,又重新回到空虚无形的原始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这就叫微妙莫测。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掌握古已有之的“道”,来统御现存的具体事物。能够知道古代万物的原始状态,这就叫“道”的纲纪或说是规律。
第二讲《大道篇》通过4个章节的整合,将老子对大道的返观集中在这一讲描述。首先是通过对大道进行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再通过“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暗示此乃生成天地人的关键;并建立起“道天地人”的巨系统概念;然后描述老子在虚极静笃下返观到混沌元氣“惚、恍、窈、冥”背景下的“象、物、精、信”的情状;而道本体冲虚,在“象帝之先”,却“用之或不盈”;最后告知,大道非五官和外在身体能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可以用天地间有形万物的现有经验对待之。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道即无。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本章内容甚多,描述其中的一个主要思想:“ 恍惚 ”二字在21章“孔德之容”中就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里说道即无。就如同佛家所谓的空。人们认识它,成为它,目的在于认识无,把握有,圆融圆满。这也像禅宗中的“拈花一笑”,还须心悟。
4、帛书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王弼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你觉得哪个更正确?
我感觉还是执“古”更好,以古论今。还可以理用本原的道(自然规律)来解决当今问题。
5、字的解释:
①状:形状②恍:模糊不可感知③惚:微妙变化莫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