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短乘长”式失信是一种思维短视
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恶意逃票23次,近段时间,广西一名男子陆某,就用这样的“小聪明”逃掉了1800多元的车费。目前,他已经被南宁铁路警方依法拘留17日。(央视网)
从“冷暴力”式霸座到“买短乘长”式失信,不文明行为把自我凌驾于文明诚信之上,受到民众和媒体的热议,也引发了关于诚信的思考。笔者以为,为了蝇头小利站在道德和法律的对立面,其实是一种思维短视。
无论科技怎样发展,规则都是公共生活领域的“基础设施”。为了节省车票钱,个别“有想法、头脑灵活”的旅客就想到了“买短乘长”的“高招”,但是这种“高招”却导致列车超员、超重,使中间站的旅客不能正常乘车。对于“买短乘长”的旅客而言,他们可能看似“比别人聪明”,而老老实实买全程车票的人却要为投机行为买单,显然不公平。“节省20块钱”的背后,却是部分国人对规则和秩序的模式,对所谓“小聪明”的沾沾自喜,也容易起到坏的示范效应。
“目无法纪”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文明剪刀差”。随着经济发展,部分人越来越重视保护自身权益,每每“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权利意识高涨,而法制意识迟滞。一如言论自由不代表可以随意谩骂;就医权利不代表一言不合就“医闹”,乘车权利不代表可以“买短乘长”损害公共权益。“不受约束的自由不是自由”,反过来说,只有不侵犯其它个体的合法权益,自身权益才能得到维护,正如我们遵守“对号入座”的社会规则,也在保证自己不被“插队”。
建设诚信社会依赖于制度化约束,违规的“代价”是督促人们守信的重要动力。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明确的规则界定“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请排队购票”的告示到限乘黑名单的法律明文,只有规则才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提高违规代价则是规则不被践踏的保障,不论高铁霸座还是买短乘长,只要被发现了就要承受舆论压力和法律制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监督,从儿童到成人,培养敬畏规则的“镜头感”,才能凝聚起社会文明的共识。
诚信社会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省。年关将近,我们也期望能在春运这个窗口看到更多的文明细节,为诚信社会打上最美的“底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