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0日,星期六。上午一二两节都是数学课,今天的授课内容是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节课重点是理解0表示的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一个也没有,二是表示起点(直尺上)。同时,今天的内容还涉及到0-5的数序,5以内数字和0的加减法。重点理解从原数中减去本数,得球为0的算理和一个数加上0等于它本身的算理。
课前准备,在黑板上画好三个大框,依次画入3个星星,1个星星,没有星星。叫学生思考后在下面对应的括号里填数字。
因为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预习好了,才能做此设计。随后进入课堂的三分钟讲故事时间:老师先带来3个关于0的故事。主要表达为书上的小鸟全都飞走了,盘子里的水果都吃光了,买好的文具全都用完了。
随后,叫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0的故事。学生们都很积极举手发言,但他们的想法都集中中于“吃光了”的故事。三五分钟的时间,叫了多位学生起来发言。这一部分的学习告一段落。
接下来认识0到5的数序。我的做法是:带领全班一起画一把20厘米的直尺(书上的直尺是5厘米)画好后,打开课本,进行课本知识的梳理。
着重讲了书上的主题图的意思,和完成练习,做一做。
最好还有时间,于是全班进行听算。即盘点1.2.3.4.5与0的加减法,为5组算式,每组三个算式。
札记:第一节课认识了0和熟悉了5以内关于0的加减法,要注意的是:故事应突显解决问题的意识,为今后做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做好铺垫。
“三分钟故事时间”可以做成今后课堂的模版,每节课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编成几个小故事,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强化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突显学生学会在故事里找出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一举三得,
教材的处理: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为我所用”,用故事穿插于课堂,充满学习的张力与活力。今后要注意故事里的数量关系和要强化解决问题的意识。
听算:提高了效率,不用学生抄题,老师报出算式,学生立马写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小结:下次的课堂继续强化0的三种情况:小鸟全都飞走了,水果全都吃光了,文具全都用光了。
第二节课是对书上31页的练习6进行讲解。然后完成黑板上的练习。黑板上出了三道题,第一题竟然忘记了,下次要去翻看学生的草稿本。第二题是三组算式,第一组1到4的数字加0;第二组1到4的数字减0;第三组是被减数和减数相同,得数是0的减法。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掌握情况较好。第三题是根据书上的练习拓展延伸而来,画出5个圆圈,依次划去1.2.3.4.5个圆圈,要求正确写出算式并算出的得数。班上掌握较好。要注意的是,完全简化了的看图列式,常考的题型之一,划去是减法的一种。
后面还有时间多,于是在全班进行了以后要学内容“凑十法”的组合的听算,并涵盖了一图四式的内容。
后面直接下完课去做课间操。
札记: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懂(只是估计,数据不够详实,今后要多去看,尽量掌握较为准确的数据),讲解比较快。很遗憾的是下午提前上课,午休没有写作业,没有进一步对今天的所学内容巩固下来,也没有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根据经验,常有学生在课堂上会,一做作业就会错,究其原因,知识没有形成技能,容易忘却。不过今天的家庭作业可以对今天的所学内容有所体现。
札记:贲友林说,学生每天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干预和影响进行的。于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要循循善诱,一年级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效果还不错。以后可以常用。
要坚持些教育日记,深度剖析课堂的得与失,好的做法和失败的经历。教师的教是为了促成学生的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最终要促成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注重课堂上过程和方法的引导,然后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并促成深度学习,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凸显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要在生活中寻找到合适的素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的起点,既可以避免课堂的枯燥,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