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逃离“洞穴”,收获真正有意义的闲暇

逃离“洞穴”,收获真正有意义的闲暇

作者: 化雨_J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01:13 被阅读0次
    洞穴隐喻(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上周六看完混沌研习社的课程《超越消费主义:如何挣脱“娱乐至死”》,本打算根据课程,写一篇个人的学习心得。为了能够能深刻的表达出我对这个思维模型的个人认知,我甚至将课程反复看了3-4遍,而遗憾的是几天过去了,我还是没能写出什么值得分享的内容。

    当我今天又一次将学习视频返回到第一部分--哲学和我们这个时代,认真聆听郁喆老师复述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时,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认知。突然发现自己就是那洞穴中的囚徒,枷锁松动让我不经意回头看到背后的火堆,但这种超出个人认知框架的东西,自己尚无法用言语表征。即时能够用自己的言语讲清楚,但谁又能确保周围的人能接收到,并且与你有相同的认知。

    如哲学家所说,人要达成一种认识:本质上要认知到自己认知本身的局限性。

    周六发出自己的第一篇简书时,就有群友表示,讲道理的文少写,多写故事,他个人比较喜欢读故事……当然对这个建议我个人是不认可的,毕竟文章是我来写,你不喜欢可以不看,但我写作的初心不是为了讨好喜欢读故事的人。当然精彩的故事有更强的阅读性,能够吸引更多的阅读,吸引更多更广的受众,引发读者的共鸣。

    但以我现在心境,反观“讲道理的文少写”,又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们每个生活在不同环境、有不同教育背景、操着不同的方言,这让我们身处不同的“洞穴”。每个“洞穴人”都希望挣脱束缚,逃离“洞穴”的需求,也正是这一需求造就了一碗鸡汤“治愈”全世界,也成就了一批玄学大师。这种缺乏分析、诊断,直接开出的药方终究不能帮助“洞穴人”真正解脱。

    当然课程中郁喆老师对束缚现代人的“洞穴”:消费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援引《黑镜》中故事作类比,指出消费主义者追求物质消费,渴求物质享受。当然消费不只停留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多追求的是一种符号消费,如名牌包包、名车等。消费符号化,逐渐是的消费商品的虚拟化,购物网站上的“买买买”,有时并非为了获取必须的商品,买的过程已沦为消费本身。

    人们的生活被精细化工业大生产的发展徒然变成“二进制”--工作和闲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满足消费的需要,上班时想着快速逃离;而消费则构成了打发闲暇时光的重要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泛娱乐化渗透,也让原本打发垃圾时间的娱乐变动无孔不入,以至让闲暇沦为垃圾时间。也许我们对闲暇并未有清晰的认知,知识觉得没有在工作就好,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闲暇的定义。

    闲暇:别无其他目的,而全然出于自身兴趣的活动——亚里士多德。

    对照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让我们回顾过去一周,我们有多少闲暇时间,下面有一组新鲜出炉的调查数据,大家可以自行理解。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居民日均个人自由支配活动时间为3小时56分钟。中国居民在看电视上投入的时间最多,平均达到了100分钟。其余比较集中的休闲活动包括健康锻炼(平均31分钟)、社会交往(平均24分钟)、阅读书报期刊(平均9分钟),以及听广播或音乐(平均6分钟)等。(中国新闻网)

    回顾完自己是数据也不用恐慌,当然这批文章也没有解救你的鸡汤。若想逃离消费主义的“洞穴”,可以重新审视生活,寻找意义(内在价值),而非仅以货币作为衡量;践行工匠精神,沉浸当下,找到自我使命感。知易行难,做到知行合一,为了自己值得过得生活而努力。

    引子混沌研习社

    逃离“洞穴”,收获真正有意义的闲暇

    Wednesday 7/8/2019

    简书2019/0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离“洞穴”,收获真正有意义的闲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d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