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恨嫁”,现在已经成为适龄姑娘们的口头禅,看见同学和同事纷纷走进婚姻殿堂,自己着急。但着急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恨嫁”的想法时不时会冒出来。
在我看来,那些“恨嫁”的姑娘们,大多是还没搞清楚自己该如何生活。换句话说,自己没弄清楚事情的本质,有点儿瞎着急。
那些“恨嫁”的姑娘们,应该是没想好自己该如何生活1.
“恨嫁”的姑娘们,很多是因为想“随大流”,不想被人看作是异类。
“随大流”这个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主见,有点人云亦云的味道。其实,“恨嫁”中的很多姑娘们就是想让别人看到自己不是异类。
因为到了适龄年龄还没有结婚,或谈恋爱,会被认为是异类。家里父母催婚,朋友们也急着介绍另一半,为了让周围人看起来自己是“正常人”,于是她们就着急结婚。
这可能是中国特色下适龄姑娘们所遭遇的情况:周围环境都急着把自己嫁出去。
当自己还没有弄清楚自己未来的生活时,就会“随波逐流”,这样,“恨嫁”时常让自己焦虑。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个人因素,那就是,自己没有弄清楚对于自己另一半的具体要求和想法是什么,这种盲目地“随大流”最后自然没有满意的结果。
2.
“恨嫁”的姑娘们,在真正想好自己该如何生活后,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种着急出嫁的焦虑情绪。
首先,姑娘们要清楚自己想找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即择偶标准。
对于择偶标准,很多姑娘会说“对我好就行”,但怎么样叫对你好呢?最好具体化。比如遇到事情,另一半应该怎样;自己难过时,另一半要如何。同时,对于另一半的“硬性条件”要明确,不要模凌两可,也就是说找到自己最在意的那些东西。比如,你在意外形,那就找个帅气的;你在意家庭条件,那就找个经济好的。
但是,这里要明确两点:一是不能什么都想要。比如你的择偶要求是人要帅,家庭条件要好,对你还要好等等,因为这样的人不好找。二是要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自己什么条件要看清楚,不要看不见自己却向对方提出高要求,那就很难找到另一半了。
其次,姑娘们要清楚自己该如何生活,即尽可能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恨嫁”的姑娘们有些是无奈的,因为父母着急自己还没谈恋爱。其实,她们自己可能并不着急,只是担心别人说自己不正常,所以才要“恨嫁”。
这时,姑娘们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才行。比如,你是想按照父母的要求找个人赶紧嫁出去,还是宁缺毋滥,按照自己的想法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再或是如果那个人一直没有出现自己也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等等,总之,姑娘们要想好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该如何过。因为这个是解决“恨嫁”的根本要素。
3.
“恨嫁”并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解决不了的大难题。只是我们要找到自己“恨嫁”的缘由和对策才行。
如果因为别人结婚自己也要结婚而“恨嫁”,那会把自己活成别人。失去自我的生活不会幸福。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和别人一样的生活就是不幸福的,而是说当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时,却活成了那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恨嫁”的姑娘们要好好认识自己才行。“认识自己”,包括了解自己想要的另一半是怎样的,自己以后的生活该如何。
恋爱也好,结婚也罢,它是自己的人生大事,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我们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容易?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然是美好的,但现实很残酷的。
没错,理想和现实总会有差距,但是如果对于理想的生活想都不敢想,那怎么能够实现呢?
因此,对于自己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
比如,现在自己单身,在外工作,没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那么对于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可以想象为:找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俩人一起努力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然后周末或节假日可以到处逛逛。这样的理想生活就不遥远,且容易实现。
理想虽然高于现实,但也是来源于现实的。
4.
“恨嫁”,不能让自己在爱情中失去自我。
也就是说,“恨嫁”并不是完成父母或朋友的“心愿”,而是要真正完成自己的心愿,即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我们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满足他人的要求和意愿,忽视自己的真正感受。
很多姑娘们会因为担心父母的面子(父母会因为孩子没结婚而认为自己没有面子),而选择仓促恋爱,最后很难幸福。父母们的权威感和控制感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他们害怕父母不开心,害怕父母不高兴,所以会选择父母认为合适的那个人,走进婚姻,至于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
有些父母还会和孩子说,结婚就是完成任务,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结婚后的人都差不多。
对于上述的父母,很多孩子是无力反抗的,或者是反抗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我想说的是,生活是自己的,婚姻更多时候也是自己的,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
“恨嫁”的姑娘们,我不希望你们是因为担心他人的看法而“恨嫁”,我希望你是想过自己的生活而着急结婚。
对了,那些无力反抗父母的人,试着“反抗”一下,哪怕没成功,也表明了你的态度。不要忘记,态度有时可以决定一切。
那些“恨嫁”的姑娘们,应该是没想好自己该如何生活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和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