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思考者
看猫追老鼠——律所的知识分享做起来

看猫追老鼠——律所的知识分享做起来

作者: 知识管理某李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7:11 被阅读3次
    看猫追老鼠——律所的知识分享做起来

    我因为忙碌的律师不愿分享宝贵的项目经验而沮丧了整整一年。我一直都在和律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是那只讨厌的猫,整日追着律师要经验,要知识,要分享,律师很愿意配合这个游戏,也变得很狡猾,他们心理一定想,这只讨厌的猫是永远也追不到我们的,因为我们压根就不打算分享!

    他们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我每天穷追猛打,却只收获了少之又少的几份分享。每当说起知识分享,律师的表情总是充满不屑——我们每天做项目已经忙得够呛了,只有闲得无聊的人才会去做什么分享吧!

    的确,无聊,这就是律师对知识分享的态度。每个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政治正确的事,只是组织上的正确,具体到个人,谁都不关心。

    上半年去日本旅游了一趟。日本政府做垃圾分类的决绝与效果启发了我。垃圾分类就如同知识分享一样,从大道理上说无懈可击,集体和个体都从中受益,但如何改变每个人的行为,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日本政府整整花了四十年时间做成了这个大工程,完成了全社会的认知变革。为了说服国民做详细的垃圾分类,国家起初出台了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惩罚。同时补上硬件设施,为居民提供不同种类的垃圾箱,每种垃圾箱上都贴上详细的分类指导。待到法律起到初步效果后,政府再配套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循循善诱。

    后来,大家都知道,全日本的垃圾分类认知已经融入国民的血液,就算你不做垃圾分类,你的同龄人,你的家庭,你所在的社区,无一不给你无形的压力。至此,当初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已经高枕无忧,乐见其成。

    政府知道改变态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先从行为入手才是明智的选择,待到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态度也自然得到扭转。

    受此启发,我决定不再做那只讨厌的猫,我要改变玩法。改变律师对知识分享的看法很难,你不太可能让他们改口说,知识分享真得很好玩(事实上确实不好玩),但总有办法让这些狡猾的老鼠(抱歉,把聪明可爱的律师比作这个猥亵的小动物似乎不太合适)改变行动。我要做的就是做一些简单设计,让他们乖乖就范。

    于是,我设计了一套不算完美,但目前看起来还算有效的玩法。

    首先,我还是我,只是不再做那只猫。我成了规则制定者,旁观者,监测者。我发起这个游戏,然后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观察律师在这个游戏中的表现。

    其次,我把律师编成几个小团队,每个团队由一名资深律师带队。这样做的原理是制造奖赏,表现优秀的团队会获得更高的声誉以及物质奖励。

    再次,制定竞赛细则,具体到奖励细则,知识提交细则,计分细则。所有的细则都充分鼓励分享的行为,比如人人都可以提交别人创作的知识经验,提交即可计分;奖励方面,除了获胜团队之外,为获胜团队中计分最高的个人也可以获得奖励,这样一来,不仅团队之间需要竞争,个人与个人之间也需要竞争。

    新的游戏开始以来,我这只沮丧的猫从此退居二线,律师们接下来的表现果然让我惊喜。

    我听到了不服输的声音,这是个好兆头。

    接着,好几位资深律师开始做专题培训,每一次专题培训赋予的分值是普通分享类别的两点五倍。

    我看到计分表上的分数蹭蹭上涨,那些平时抱怨知识分享无聊透顶的律师,显然已经行动起来了,至于他们是否一边提交知识一边骂着那只现在什么也不用做的猫,我不得而知。

    改变行动的努力是对的。对于之前懒于行动的律师来说,他们现在不得不行动起来,要么迫于来自资深律师的考核,要么不服输,立志为自己和团队赢得声誉和奖励,或者仅仅只是因为其他律师得分了,自己也得或多或少拿几分。

    也许并非人人都关注团体的声誉,但他们的无意识思维具有向同类群体保持一致行动的倾向,就像沙丁鱼簇拥而游。同类的行为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人人都在向别人施压,也都在承受对方给与的压力。

    这里存在一个良性循环: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组织逐渐形成知识分享氛围,而环境会塑造并改变人的行为。当我们改变不了人们态度的时候(事实上,因为“智力抗体”的存在,人们确实近乎顽固地保护自己的态度),改变环境是明智的选择。因此,一旦知识分享的氛围浓烈起来,我们会看到越来多的律师受到影响,加入行动的行列。

    知识竞赛的游戏到此至少成功了一半,只要这个趋势保持下去,律师会渐渐认同知识分享,至少不会再对知识分享嗤之以鼻,因为行动上的改变会导致态度的改变——这与我们的常识相反,我们往往以为说服别人,就要先改变别人的态度。

    根据自我知觉理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我们以自己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态度,从对自己的行为的观察中认识自己的身份。当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我们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认知失调带来的不舒服,我们会尽力让态度往行为上靠。酸葡萄心理就是认知失调的产物,因为行为上吃不到,于是连态度也改变了——本来认为可口的葡萄成了酸葡萄。

    每个人都是自己呈现出现的样子: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渐渐有什么样的态度。如果你生病了却又不得推掉某个公开演讲,那么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镁光灯下呈现昂扬的状态,你就会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如果在演讲前深呼一口气,挺直胸膛,感觉一股力量从内而外发散,你瞬间就会成为一名强者,当身体摆出表示“强大”的造型时候,人们会真的感到自己强大了。

    说服律师如此,说服自己也是如此。当我们不得不同那个懒惰的自我展开斗争,说服自己多看书,少刷手机时,不妨做一些简单的设计,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比如把书本摆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而把手机放在不那么显眼的地方。一旦开了头,你就会产生把这本书看完的欲望。你也可以运用“踏脚入门”的技巧,先把书从书店或者图书馆搬回家, 先踏出一小步,一旦采取了一个小的行动,你的态度也会发生微妙改变。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直觉得要对知识竞赛游戏做个总结,写点反思,但总觉得无话可写,也没有什么值得写,直到这件事拖了足足四个月,拖得自己都觉得实在对不住自己所谓的反思高手称号了。正好一大早看了《蜥蜴脑法则》一书,了解了人的内在蜥蜴语言,顿受启发:我得先坐在电脑前,新建一个文件,总之,我得先动起来,至于到底有没有东西值得写,或许写着写着就知道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猫追老鼠——律所的知识分享做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ml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