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性,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也哉?有些相似其实都是不成片段的比较,背后往往有文化的作用,也会有人性的作祟,还会有自然的影响。追根究底呢?还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使然。
古人卜卦问天,追逐冥冥之中的天意,说什么“命该如此”“时不在我”,现在谁能说它不存在呢?没有人格化的天神玉皇和上帝真主,但必定有一个“天意”在那里。
或者我们用时下的政治语言说就是: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社会建设规律……这一切规律的集合体就是“天意”,那个虚无缥缈而又无处不在的“道”。
三、历史的密码——兴替之道
“知乎大神”安森垚在《祖先(Ⅲ)》中用多维视角对中世纪时东西方各个大国的崛起之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给我们解答东西方不同历史走向之谜。下面就聊聊《祖先(Ⅲ)》那些分散在书中的话头和有些未尽之言。
上文链接:✺✪✺历史的密码之:文明正统——文化同化与民族融合
✪文明正统得有“传国玉玺”
✪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最基本的前提
✪语言文字的同化是最深刻的融合
✺✪✺历史的密码之:王朝存亡——强权人物与社会矛盾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古往今来,战争胜负多是王朝存亡的直接原因,但为什么会败?为什么有战争?根子还在王朝本身,在掌权者身上,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现状上。
✪英雄改变历史进程,但挡不住历史车轮。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至于究竟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老百姓创造了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经有了定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每一个王朝的兴起,又都不乏强权人物的身影。我们从来也不能否认,那些耀眼人物的历史作用。可以说,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大势,而英雄则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也不乏例外,有些英雄挡在了历史车轮的面前,末路狂花难掩苍凉。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奈若何!
东晋末年的士族将军桓温和罗马帝国最后荣光的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就是这样一对悲情的“海尔兄弟”,在没有完全厘清矛盾、看清楚大势的情况下最终黯然退场。
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大帝,是从他叔叔查士丁尼一世那里继承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当时西罗马已灭亡。从即位的那天起,他就把重建罗马帝国的统治当作终生奋斗的目标。
他东征西讨,花了20年的时间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
他数次制订《查士丁尼法典》系列,系统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明确“君权神授”原则,肯定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等等。这代表着奴隶制罗马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还在国内开展了反腐败斗争,鼓励发展商业、工业,着手大兴土木,主持建造了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名HagiaSophia是希腊语“神圣智慧”之意)。这座教堂后来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在他的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
但大兴土木及穷兵黩武,耗资巨大,导致“苛政猛如虎”,民不聊生,酿成许多地方奴隶和平民的连年叛乱。这与中国隋末很像。
而且上帝也抛弃了信仰他的人,或者是跟当年上帝派撒旦去考验约伯的虔诚一样,鼠疫的“死亡之镰”两度收割了帝国大量的生命,还有火山爆发、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祸不单行,查士丁尼的统治后来只维持了个“惨淡经营”的局面。
查士丁尼大帝,这个最后一位以拉丁语为母语的东罗马皇帝,随着他的去世,罗马熄灭了最后的荣光,东罗马进入拜占庭帝国时代。
桓温桓温﹐出身士族,今安徽怀远谯国桓氏的代表人物。少年英雄,与东晋北伐派庾翼相交甚密,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曾经在屡次向朝廷请旨未果情况下,溯长江而上,剿灭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因而声名大振。
但当时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力牵制和阻挠主张北伐者。“闻鸡起舞”的祖逖“中流击楫”誓死北伐,功败垂成;庾亮、庾翼兄弟力主北伐,也因大多数朝臣反对而未能实现。
在倍受皇帝猜疑、朝廷擎制的情况下,桓温干脆挟战功、乘时机夺得大权,形成了东晋皇帝一直担心的“主失势而臣得国”的事实。
后来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在北方民族势力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下,只能以攻为守,把混乱的民族斗争限制在北方,暂时保全了东晋王朝。
在第三次北伐时,桓温途经金城,见到自己早年担任琅琊内史时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桓温终集内外大权于一身,独揽朝政,皇帝废立也在他一念之间,成为了史上著名的权臣。有次他还叹道:“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
殊不知,少年志气的桓温一心想成就北伐胡族的统一大业,能够流芳百世,但最后阴差阳错,却变成了可能连他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差点遗臭万年。
这是谁之过呢?
✪强权人物的“手腕”牵不住矛盾“牛鼻子”,往往一代而终。
中世纪前后胡族或“蛮族”建立的权力结构,由于缺乏文明的底蕴,没有经过文明的洗礼,通常是很不稳定的。
那个时期的强权人物一般武力超群,具有铁腕手段驭臣治民,拥有某种强“势”,下面的人即使蠢蠢欲动也会害怕其“势”而不敢有非分之想。一旦失去强权之“势”,整个权力系统就会崩溃。
西欧蛮族第一个皈依基督教、完全罗马化的法兰西,作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日耳曼国家,俨然成为东罗马灭亡后罗马“正统”在西欧的继承者,但在英明神武的克洛维一世死后,很快陷于内乱而分裂。
靠狄奥多里克大帝个人魅力凝聚起来的西哥特王国,大帝亡后也是国内矛盾迅速爆发,在西罗马遗民、哥特人、东罗马人三股势力争战角逐中崩溃。
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时,可谓踌躇满志。国名取“秦”,就是梦想建立与始皇帝一样的不朽功业,一统天下。尤其在统一了北方之后,这种欲望无限地膨胀起来。
前秦统一北方大部但前秦的权力结构本身充满了不稳定性。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民族矛盾。一方面,氐族并非文明中心,缺乏汉文化核心那种自然同化的独特魅力,吸引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苻坚只是机械地把外族调离原来的位置,却不派氐族去主动融合,没有动到外族根本。
当苻坚趾高气扬地带着号称“投鞭断流”的大军南征东晋时,却在淝水之战中被东山再起的谢安大败。前秦王国的大“势”即破,而苻坚也被一直不怎么服气的羌人乘虚而入给杀了。
苻坚死后,手下大将纷纷割据,冒出了羌人的“后秦”,鲜卑的“西燕”“后燕”,乞伏部的“西秦”,高车人的“翟魏”,吕光的“后凉”等等。
这种胡人和“蛮族”政权的下场大多如此,由于没有汉文化或文明正统的那种凝胶功用。王国是跟吹牛皮一样大起来,野心也是跟吹牛皮一样大起来,却没有很好解决内部矛盾,仅靠强权人物的“强势”一力维系。
然后,有一天一刀下去牛皮破了,或是强权人物进土了,权力结构就瓦解了,很快会泄气崩溃。
✪社会矛盾的根本性缓解,是一个王朝的大兴气象。
中亚的阿拉伯帝国,是安拉使者穆罕默德一手建起的政教合一的庞大帝国。伊斯兰教消灭了阿拉伯部落多神崇拜时期互相仇杀的陋习,把“血族复仇”一致对准了新的敌人——异教徒,解决了内部纷争。
同时,穆罕默德规定穆斯林都是兄弟,在作战中制定了严苛的军法规定,在城市里打土豪分财富,这种革命当然受到了大多数穷苦百姓的支持,也为阿拉伯沙漠军团的扩张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当穆罕默德归天后,阿拉伯帝国在阿布、欧麦尔、奥斯曼、阿布“四大哈里发”时代,广泛发动所谓“圣战”。“真主之剑”所到之处,东罗马溃退,波斯灭国,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和亚美尼亚、利比亚等地纷纷臣服。这与伊斯兰教的超强消化能力不无关系。
所以,后来即使有因哈里发合法性问题,闹开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只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对阿拉伯帝国的疯狂扩张算是有了牵制,却还未到伤筋动骨的时候。
《祖先(Ⅲ)》插图中国从汉末以来,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没有大的变化:
东汉王朝是建立在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大户支持上的,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其实是那群旧有贵族在瓜分东汉遗产;
至于建立西晋的“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氏更不用说了,东晋则实际控制在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谯国桓氏以及孙吴四姓等士族手里。
从曹魏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为了缓和中央政权与世族势力在选拔人才上的这个矛盾要害,特别为门阀世家的富贵传世而量身定制的。
上品无寒门,这群人不仅拥有土地,还垄断了文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种血统决定论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社会矛盾时时处于崩溃的边缘。一些寒门子弟连获得基本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上升阶层根本是痴心梦想。
所以,当时无论哪一姓掌权,还是无论胡汉,他们都无法摆脱士族世家的影响,无法解决社会根本矛盾。贵族仍然把持着天下大多数财富,百姓只能成为他们征伐争霸的炮灰。
随着出身底层、源起北方六镇乱军的高欢和宇文泰以及南方“北府军”流民将军刘裕、土著陈霸先的先后兴起,尽管并立的南朝、北朝政权还基本是大军阀、大强权的代言,但一切有了改变的希望。
特别是以宇文氏为首的关陇集团,出身贫寒,对底层百姓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而且,新旧交替之间,这些新兴军功贵族与汉末以来旧有的门阀世家,天生就有争夺朝廷话语权和社会控制权的不可调和矛盾。
从此,这个掌握了几乎所有核心资源的汉化关陇集团揭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先后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图片来自网络北周政权貌似周制,实际已有严密分工的三省六部制雏形,中央集权又有着碾碎士族资源垄断的实力,官僚体制也对保护底层民众、民生有所倾斜。
武帝灭佛后,北周境内还俗僧尼达300余万,并正式确立了“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的宗旨,东方世俗势力不断复苏,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
北周鲜卑所做这一切的成果,却最终被大将杨坚获得了。“隋”朝又吸收了《北齐律》的律法制度,修建京杭大运河。而在隋炀帝好大喜功的不珍惜下,隋奠定一个王朝大兴基础的大果子,很快就被大唐摘取了。
在隋唐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打通了底层寒门晋升的渠道,门阀制度彻底没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也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矛盾。
一个巍巍盛世的大唐徐徐拉开序幕。八柱国和他们的子孙们缔造的君主专制帝国,将中国的封建社会推向了最高峰,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