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家长的话有时孩子不听,但老师的话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圣旨一样。总会听到有些家长无奈地说,孩子每每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说:“我们老师说了......”
孩子能够听从老师的教诲是好事儿,但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GJ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思想、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教师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因此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运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别让自己随意的话影响到学生,尤其是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22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师课堂用语要严谨”的文章,其中有一个案例能够引人思考。有位教师讲授七年级历史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在讲述教材中相关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战争问题?你喜欢战争吗?
学生纷纷表示不喜欢战争。而且罗列了战争的弊端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了一个结论: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维护和平就必须反对战争。
维护和平是正义者所倡导的理念。因此这句话看似很正确,但却忽略了战争的性质,战争有正义性战争和非正义性战争。通过正义性的战争能够带来和平。比如我们的八年抗战,才赢来了解放,才有了现在的和平年代。如果单纯地反对战争,那我们将永远处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对战争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地反对战争。对争取和平的正义战争,要给予支持,对实施侵略的非正义战争,要坚决反对。而该教师给出的结论用语有片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不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无信不利”时,引经据典地论证诚信的重要性,还设计了“诚信故事我来说”的环节,有个学生讲述了“曾子杀猪”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们要言而有信,即使是家长对待孩子,也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孩子。最后,老师得出结论:“家长不能轻易跟孩子开玩笑”。
那么家长真的不能跟孩子开玩笑吗?如果孩子接受了教师的结论。当回到家里,家长跟他们开玩笑时,他们是否会接受?他们是否会认为家长是在欺骗自己,而不再信任家长了呢?实际上,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家长是可以跟孩子开玩笑的。显然“开玩笑”和“欺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该教师混淆了两个概念。
这两个案例警醒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要考虑周全。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偷换概念。这也警醒教师们在备课时要下足功夫。必要时,要备祥案,仔细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运用的每一个事例等。
往往看似不经意地那么一说,结果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用语当考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