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神分析第一章诊断的意义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第一章诊断的意义读书笔记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06:14 被阅读0次

    靠着朋友的点滴帮助我才得以度日——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

    在童年时候靠着朋友的帮助,让我短暂的逃离充满折磨的原生家庭,得以度日,心灵得到短暂的安宁。从老家逃到济南,从济南逃到上海,从上海逃到威海,从威海逃到海南,从海南逃到青岛,最后一丁点儿的逃离资本被榨干后,我像父亲一样的窝囊在家的床上,躺在床上是更大的折磨,于是开始写作,开始学习心理学,于是认识了代老师,认识了蓝橡树。

    记得第一次见代老师,我都紧张的不会说话,喝了半斤小二,才敢说话。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喝了半斤小酒说过的话:“代老师,我也挺爱学习的,可是我感觉无力,我想找个人的肩膀暂时依靠依靠,可是他们都不愿意,他们害怕我是个人渣,黏上了甩不掉。你愿意带着我一起学习吗?”

    代老师轻描淡写的说:“没问题呀。”

    我说:“为什么呢?人家都害怕,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什么你操持这么多人和事,不怕把自己压坏了?”

    代老师给我举了个例子,“这个人的心理容量像是一个容器,不断的往外溢,自然就能不断的往里倒,永远不会满的。”

    我当时不是特别能明白代老师讲的这个例子,感觉上很好玩,这心理也太好玩了吧,不仅能往里倒,还能往外溢呀。之前只是听说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叫发泄,但是这发泄往往带着副作用,比如喝大了酒带着灵魂晃荡,弄不好就出点儿事情,是有杀伤力的。

    后来逐渐的规律的参加蓝橡树的活动,有一些点滴的缓慢的进步。

    而最近读欧文亚隆的书《成为我自己》也跟着写成长文章,写了有五万字了,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我终于和我的原生家庭,和我父亲和解了,更准确的说是大部分和解。再次再一次感谢珍妮老师送我的书。

    整整九个月了,灵魂大部分得到救赎,零碎的觉察还在继续。第一次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人上瘾,过瘾,透彻,比美食还甜蜜。

    又看到读书群要读南希的《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是由王颖杰老师带领阅读,果断购买。今日收到书,真是太精致了。

     我喜欢精致的书,读起来过瘾。慢慢的自洽后,要好好通读一遍这教材,现在开始写读书笔记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不知为何,有点儿慢慢的开始不怀疑自己了呢。这可能潜意识受代老师的影响。

    一、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解。

    我在写成长文章的过程中不断觉察,自己为什么内心充满了挣扎和冲突?第一次勇敢的承认自己的人格结构不稳定。

    什么是人格?

    在《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教材上的定义,人格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气质和性格。而性格又包含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性特征,而态度特征又是性格中核心特征,因为态度直接表现了一个人对待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

    我开始理解,我为什么此前不能坚持——读书不坚持,谈恋爱不坚持,事业不坚持,因为态度问题,不愿意坚持;

    我开始理解,我为什么容易情绪变化——心情不好喝酒发泄,谈恋爱失败喝酒发泄,事业失败了喝酒发泄,甚至喝大酒后闹事差点儿死了,有四次之多;

    我开始理解,我为什么不愿意理性思考——跟着感觉走,以感性为荣,用直觉思考,活在虚幻的梦里,不落地,不接地气。

    因为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很多事来自与重要养育人在童年的互动模式中形成的。我的态度是在父亲的诅咒与谩骂中形成的,怀着巨大的自卑,一心想迈过父亲这座地狱,很难谦虚、真诚、脚踏实地,因为这步伐太小了,地狱之门怎么迈的过去呢?!

    总想迈大步,这与现实规律是矛盾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当态度不能客观的表达现实时,心理发生扭曲,人格结构便不再稳定。

    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心理容量一下子变大了:我站在父亲儿子的角度,自然是受害者,他不断的诅咒、谩骂我,让我充满了痛苦;但是当我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父亲又是优秀的,他找了个优秀的妻子为他当牛做马,两个孩子还考了大学,这是他的能耐,我是有点儿嫉妒父亲。

    从这件事之中我悟到了,所谓成长就是像是大海中的鱼儿一样,跟着代老师这样的大鲸鱼尝试跳跃出水面,在与别人的互动中深挖自己,在短暂的窒息中感受到肺活量的增加,尝试用另一个视角,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并体验之。

    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寻找到自己的平衡,在头脑上扩大自己的思维极限,在现实中行动扩大自己的行为体验。

    所谓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在思考上精进;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拿着大脑的思考到现实中验证,两者相得益彰,良性发展,逐渐成长。

    视野宽了,体验丰富了,心理容量自然就增加,不断有被整合的好玩的东西溢出来,自然就不会感觉到压抑。

    而在本书中写到,个体发展具有协调性特征,这种协调性发展被我们成为“人格”。那么人格不稳定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发展不那么协调,便形成发展的障碍。

    二、诊断的意义

    看到诊断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立马冒出了一句话——诊断比治疗更有效。

    我儿子五岁了,一直受到生殖器瘙痒的痛楚。因为我儿子一直由母亲帮忙照看,我发现母亲经常用明矾给儿子洗屁股。

    年前母亲回老家了,没有再回来,我便自由了许多。带着儿子去妇女儿童医院做了一个检查,又是B超,又是尿检,花了好几百块钱的检查费,结果开药花了几块钱一瓶碘伏,涂抹了几次便有好的改善。

    要是放在之前,我肯定觉得检查费应该便宜,治疗费应该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体验到诊断比治疗更有效。

    母亲没有花一分钱诊断费,用明矾越涂越严重;经过医生科学诊断,一瓶碘伏就治好了。

    而诊断的意义包含五个部分

    1、促成有效的治疗计划 

    从事临床的分析师们更愿意把治疗过程看成是创造机会,让患者去探索新的体验,并进一步借此修通自身的人际关系,而技术只出于从属地位。

    所谓有效比正确更重要,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信念的作用是无限的。所以,建立值得信赖的咨访关系是非常重要,只有在安全的、信赖的、真诚的咨访关系中,才能探索新的体验,为修通自身的人际关系提供可能。

    2、利于治疗的进展

    与缓解急性症状相比,治疗人格障碍要困难的多。而对于人格问题广泛和深度的觉察有助于提高治疗预后。

    精神分析诊断的优势在于,它能辨识是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还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

    关于这个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还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要请教一些各位老师。

    我自己的理解,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是原来没有,只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改变引发的症状;而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是人各中本来就有的,尽管有症状,但是可以自洽,自己不会感觉到冲突。

    我自己本身在参加工作之前身材保持的相对还算苗条,可是工作之后,特别是外派海南后,倍感空虚无聊,下了班之后就和同事朋友胡吃海喝,短短几年时间身体暴涨四十多斤,倍感痛苦。

    我自己觉察了一下,这属于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因为远离母亲,倍感无力和孤独,需要用食物填充自己空洞的灵魂。尽管我在意识层面非常认同母亲,但是潜意识层面非常不认同,需要通过身体的暴涨,吃成酒囊饭袋大腹便便让自己痛苦地样子提醒自己,我需要离开母亲独立成长。

    于是我今天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周一、二断食两天,减少进食食物,也减少对自己的攻击,回到没有母亲照顾也能自洽,也能身体舒适上来。

    3、保护来访者

    审慎的诊断可促进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的交流氛围,一种‘真诚的基调’。

    良好的诊断评估有利于治疗师判定短程治疗是否真正有益于特定的患者。

    心理咨询也是在试错中前行,没有一蹴而就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说,心理咨询师更像是工具,是来访者觉察、探索、修通自我的工具。大胆的猜测,审慎的诊断,可以减少对诊疗时间、资源的浪费,而不是旷日持久的沉浸于分析治疗中。

    4、咨询师的共情表达

    而我对于贯穿本书的共情概念,则是指情感上与他人共感的能力

    感同身受能帮助治疗师准确定义来访者的内心困扰,并使来访者感受到深深的被理解。

    “共情”一词贴切的表达为“感同身受”,跟同情或怜悯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是2014年考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中间陆陆续续看过一部分心理书籍,确是在人生最低谷时,因为妻子的推荐而重新学习起心理咨询。中间做过一些心理咨询的个人体验,也见过许多咨询师。因为上了李老师的咨询师成长课,他说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于是开始参加三个月的写作营,并坚持下来。后来为了得到简书的365徽章,于是继续坚持每日写作。

    后来一次意外的参加了朱小平老师的叙事疗法,他解读了我常常做的左轮手枪的梦,于是回来之后,在2020年10月10日开始,深入了深度写作,每天一万字,有时候最多写到一万七千字,十天下来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尽管里面充满了挣扎和荒谬感,但是这写作的体验让我倍感神奇——我是可以写出东西来的。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共情的微妙,那是一种深深的被理解的感觉,人生第一次体验到共情。现在回想起来,我把这种感觉理解为甜蜜的恋爱之感,甚至是性高潮般的快乐。

    后来写作到迷茫的时候,找代老师做过一次个人成长,代老师将我的梦解读为母亲的强迫性照顾,也是让我感到惊奇的。

    甚至我也找过别的老师做过长程的个人体验,但是效果都不见佳。这种共情的能力,太宝贵,也太难得。在我逐渐深入的写作中,我发现这共情的能力,真的是厚积而薄发,需要大量的深入的阅读、写作觉察、不断体验,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密度,将自己定住,才能发生共情感受的。

    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我的咨询机会是很少。记得最开始有个来访找我咨询,后来发现她沉浸在心理圈的时间比我更长,知识面比我更广,我给她的一个小时的咨询,汗液打湿了我全身,紧张的不可收拾。还是她鼓励我坚持下来。

    后来她坚持看我写的文章,也鼓励我继续坚持。后来她遇到更适合的咨询师,我们有好几个月不联系。近来她又跟我联系,说我几个月不见,成长还挺快的。

    而公益咨询也做过几次,前期信心满满,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不断怀疑自己,感觉到一无是处,逐渐感觉到成为咨询师之路希望渺茫。但是写作没有停,成长的觉察一直都在进行。满满的通过写作,不断觉察,开始与自己和解,自己好像可以定住一些了,又开始恢复一些信心。

    患者会认为,热线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自杀的醉翁之意,恰恰是对生的苛求。

    就在最近几天,我对济南自杀的女大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共情,写了一万字的觉察文章,甚至改善我的亲密关系,也增强了我对生的苛求。

    共情的能力,也是我未来成长的重要课题。

    5、防止脱落

    坚持治疗对他们来说,即意味着勇气和毅力,常常十分有效。这种真诚的知会,将有助于他们遏制脱落的冲动。

    2020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坚持,坚持写了365的简书,截止今日很快达成50万字。2021年在持续坚持写简书,写个人成长,写读书笔记的同时,还在坚持每天最少5公里的跑步,先坚持90天,再将其延长到365天,将坚持当成一个长期价值主义,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

    既然做不到最好,就选择做到最久吧。

    6、附加效益

    治疗师对诊断的胸有成竹会影响来访者,使他们心情放松,使他们感受到治疗师的探究、沉静和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努力。这便是我们所称的治疗性联盟。

    诊断评估过程也使双方互相磨合,治疗师要创建问询所需要的舒适氛围,使来访者感到足够安全,自发的打开心扉。

    部分治疗师对诊断的担忧源于误诊之虑。幸运的是,初步诊断并非必须完美无缺。

    通过这种修正和验证,也使患者体会到治疗师实事求是和励精图治的职业精神。

    最后,诊断的意义还在于提高治疗师的自信心。

    诊断应用的局限

    最后我不得不说,现有的人格发展理论和人格类型学说,都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勉为其难地揭示了复杂的个体特征。当人格诊断名称的混淆视听的效果大于清晰解释时,治疗师当果断摒弃之,转而以常识和休养为参考。

    诊断的应用不能超出去适用性。根据新的信息不断修正原始诊断,才能够有利于治疗。

    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我才弄明白这世间没有普世万物的真理。而在此学习心理之所以遇到障碍,大抵是源于童年养育关系引发的自卑,投射出要寻一个理想的思想来抵御一切外在的力量。于是我排斥一切西方的东西,尽管我考了心里新咨询师的证书,我也不认为西方的理念能解决东方的问题。

    相信才看见。怀着这种抵御自卑的信念,我寻到了我此生第一个精神偶像梁漱溟先生,我认真阅读了他的《人心与人生》后认为和西方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比信息学更好。在我不断深入阅读梁先生后,以及他跟毛主席发生的矛盾,慢慢明白,任何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但这并不减少我对梁先生的崇拜,只是不那么盲目了。

    由此,我对心理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念开始建立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第一章诊断的意义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nh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