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四款音乐电影里的四种人生滋味

作者: 池塘鲤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20:27 被阅读43次

    四款音乐电影里的四种人生滋味

    ——小记《弗兰克》《醉乡民谣》《爆裂鼓手》《英雄不改本色》


    弗兰克 Frank (2014)

    音乐风格:哥特/实验

    关键词:畸零人的小乐园

    《弗兰克》海报

    看这部电影最初是因为法鲨和那个怪里怪气的大头套。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整天嘴里嘟嘟囔囔、沉溺于音乐创作的上班族青年乔恩,某天偶然去围观跳海,结果阴差阳错加入了一个怪胎乐队,这个怪胎乐队的灵魂就是创作歌手弗兰克——一个成天带着滑稽大头套,连他的乐队成员也没见过他的脸的天才音乐人。之后一队人到了爱尔兰的荒凉乡野制作专辑,原本以玩票度假心态加入乐队的乔恩,被裹挟出正常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和一群神(经病)人历尽(精神)折磨,一年后终于完成专辑的创作和录制。他将乐队的创作日常上传网络,得到了一个大型音乐节的邀请。在乔恩的极力劝说煽动下,乐队的“成名之战”终于成行,之后就是几乎早已预见的——匆促入世的怪咖们急速分崩离析,在没有乐队的舞台上里程碑式的失败。

    看完电影,被压抑冷清却又迷人至骨的森森音乐洗礼,被弗兰克蹒跚在人群中的身影萌(虐)哭。看了介绍,弗兰克原型为Chris Sievey,以及有独立音乐人Daniel Johnston、Captain Beefheart的影子。孤陋寡闻的我对这三位完全无知,我看到的是另外几位更“大众”的另类乐人的影子,Joy Division的Ian Curtis,前Pink Floyd的Syd Barrett(这个剧中好像有提及)以及Kurt Cobain。

    弗兰克像Ian一样跳僵硬的舞蹈,他随性的歌词和Syd同路,而最后登台的白裙子造型,很像Kurt某次精神病院版的演出。而乐队在荒野的素材收集也让我依稀仿佛看到德国的工噪实验乐队Einstürzende Neubauten的声音大捣毁。

    弗兰克应该是自闭加社交障碍,他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他的小团体,各有怪癖却完全支持他信赖他的队友们。弗兰克是温柔的、纯真的,他的心是对世界开放的,把他们隔离出主流社会的,是视他们为怪胎和笑柄的主流世界。对“异人”的认同和包容一直都是人类未完成的一个课题,所以《X战警》中的变种人一直在和人类作战,他们是主动出击强化自我认知,弗兰克是被动被边缘化,只是因为他对人脸和社交的认知疾病,头套成了他的安全城堡,他一直在他的城堡里等待着那场不存在的派对。

    所以当他得知有“很多”人“爱”他时,他跟随乔恩来到了喧嚣的音乐节,当他得知“很多”“爱”他的人在“等”他时,他克服濒临崩溃的恐惧,在知己旧伴都不在场的情况下登上陌生舞台,但他最终还是在乔恩“烂透了的狗屎”歌曲中轰然倒下,这“意义非凡”的第一次主流演出无疑也将是他的最后一次。

    之后的剧情让人难过,乔恩对“梦想”灰头土脸的失败恼羞成怒,他厌恶弗兰克的滑稽头套,在追逐中汽车撞破了头套,世界也永远失去了“弗兰克”。

    最后没有头套的弗兰克回到冷冷清清的小酒吧,回到观众寥寥的演出场,回到鬼森森沉溺于自我漫游中的旧乐队身边,在他流泪低唱“我爱你们,我爱这一切”的歌声中,“噩梦”一场的乔恩黯然离去,回归熙来攘往的大众街头。

    最早知道“畸零人”这个词是很多很多年前看的《灿烂涅槃》和《伤花怒放》,关于科特·柯本,关于摇滚乐。哪怕在柯本早已成神,“摇滚乐”甚至都没法拿来装逼的今天,依然有那么一票融不进人群的边缘人,在数量固定的人群中唱着小众的歌。


    醉乡民谣 Inside Llewyn Davis(2013)

    音乐风格:民谣

    关键词:失败者的死循环

    《醉乡民谣》海报

    民谣——“从来不新,但永不过时”。这就像主人翁Llewyn的人生,没法成功,也没法再失败。一开始,他唱歌,喝酒,挑衅,被揍,结束时,他唱歌,喝酒,挑衅,被揍。他的才华足够当一个配角,但他的心气儿又不甘当一个配角,他的人生仿佛就卡在这条“有出版专辑的才华,没卖出专辑的魅力”的尴尬夹缝里。

    背景六十年代,Llewyn三十大老远还是靠朋友接济的沙发客,他操自己好友的老婆还怀上了自己的娃,他对整理出的旧物欲扔难扔,就像他的事业,他无法再爬上新台阶,却又不想从梯子上下来。于是他夹带一只阴差阳错的猫,在一个阴雨天搭便车上路,开始了他“要么成功成名,要么退圈出海”的黑暗公路之旅。结果成名没成,甚至连“退圈”都因为海员证的遗失没法再“从良”,他重抄旧业,回到老酒吧,唯一和出发前不一样的是,更多新歌手将瓜分他的出场费。

    民谣似乎永远是思考人生的背景音乐,她的“从来不新,但永不过时”的特性,似乎也代表了民谣听众群——不温不火,但永远有需求。Llewyn代表的应该是民谣新浪潮的先驱,那一朵没法到达顶点却组成无边浪潮的永恒浪花。就像剧末他走下舞台时,日后掀起大浪的鲍勃·迪伦走上了舞台。

    影片在清幽吉他宁静歌声中,在若有若无游离世外的黑色情绪中,讲述着郁闷彷徨,讲述着人生选择,讲述着生不逢时,讲述着“这就是我。”——在坚持和放弃的无尽循环中,在化声成蝶的浅吟低唱中,在心塞的现实和无依托的醉乡中,颠沛流离。


    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

    音乐风格:爵士

    关键词:偏执狂的进击路

    《爆裂鼓手》海报

    大热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近期最震撼的音乐电影。有人说这不是励志片,因为很多人看完后最感慨纠结的是片中的师生情,进而联想到自己生命中的某位严师……师徒关系正是影片中的爆裂点,也是最正宗励志片的激励元素。我不是爵士乐粉,更不了解打鼓,但这部影片甚至可以先撇开音乐,单纯来说说理想。

    本片的“理想”不是“梦想”,因为片中的师和徒都不做梦,他们非常现实,毫不含糊,他们要的就握在手里——安德鲁要功成名就,弗莱彻要重振爵士乐。徒弟安德鲁深夜练鼓就是为了吸引名师弗莱彻的注意,很明显他的目的达到了,但弗莱彻不可能让这个小鬼的计谋顺利得逞,一开始就已经准备好了“人生大课堂”的羞辱教育(当然很可能弗莱彻本性就是个抖S)。安德鲁清楚自己的才华,弗莱彻也清楚,但是他更清楚才华和成功之间的距离。师徒两人就像拴在一根绳上的疯狂抖S和抖M,用角力和撕咬的方式接近那个共同的目标。

    当然,安德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受虐”狂,他更接近自虐,疯狂虐待他的也并非弗莱彻,而是他的“理想”,弗莱彻只是那条具象化了的鞭子,以及那个一锤定音的肯定符号。

    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正是“理想”让整部影片“燃”到爆,加上铿锵摇摆的爵士鼓点,完美提升出观众身体里的每一个热血细胞。

    影片节奏非常流畅,就像鼓点不给时间冷场,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在等待安德鲁扬眉吐气或彻底趴窝,不留后路的理想之道必然是血淋淋的,因为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杀死旧我,突破极限。充当了安德鲁生命中最狰狞恶人的弗莱彻正是点燃他全部能量的火把,所以当最后的舞台上,安德鲁就像热血少年漫画男主突破音障般的震撼逆袭上演时,在弗莱彻掩不住的狂喜与释然表情中,师徒俩对视一笑泯恩怨,理想终于汇合,灵魂终于会师。而所有为安德鲁捏着汗,实际上正为自己心底里或正行进或已错过的理想捏着汗的观众亦得到由衷释放!

    安德鲁当庆幸,有师如此,有友如此,有敌如此——夫复何求!


    英雄不改本色 Still Crazy (1998)

    音乐风格:朋克/摇滚

    关键词:老炮儿的又一春

    《英雄不改本色》海报

    很多年前看过的影片,一群过气朋克老炮重出江湖,组旧队重登舞台的故事,英国人最擅长的犯蠢、犯浑、刻薄、温情的喜剧故事。

    和前面三部影片不同,这是一部质量上乘却知名度不高的影片,这是一部讲述“派对永不结束”的时光故事,一群衰到极致却囧中带酷,无端戳人萌点戳人泪点的可爱老家伙,这群老家伙和前面安德鲁的现实理想不同,他们活在梦想中。

    在一次失败的演出中,“奇异果”乐队在雷电交加的舞台上作鸟兽散,二十余年后,键盘手东尼找到乐队当年的女经理人凯伦,提议重组乐队,以期将当年最狼狈的收场重写续写。凯伦怀着当年对乐队灵魂吉他手布莱恩的未了情缘,和东尼从茫茫人海捡回成员艰难重组,在传言已死的布莱恩缺席的情况下,重组后貌合神离的乐队开始了爆笑的黑暗巡演之旅。当年恣意妄行的帅酷乐队,如今已是一票痴肥滑稽的中老年军团,哪怕他们依然那么天真那么蠢,世界却早已不是他们的天下。而影片副线中若隐若现的那桩悬而未决的布莱恩谜案,也带出一个唯美忧伤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怀着最大的爱,善意调侃“痴心不改”“雄心不死”的乐坛老炮的影片,这是对混乱的七十年代,癫狂的朋克青春的一次侧写,这是站在九十年代的创作者向七十年代一些纯粹灵魂的一次致敬。这不是一部“怀旧”片,这是一部“依旧”片,岁月变迁,疯狂依旧。

    完。

    2015-03-19/ 01:35

    Pool于成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四款音乐电影里的四种人生滋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tb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