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于情商
高子阳老师和他的“先写后教”

高子阳老师和他的“先写后教”

作者: 行走在灵动的笔尖上 | 来源:发表于2020-12-20 20:20 被阅读0次

    原创:高子阳    第一语文

    “先写后教”有那么神奇吗?

    神奇说不上,但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写作,肯定有这种可能。

    读统编教材,你会发现习作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个单元中的“习作”与前面的课文等内容不相干。统编本三至六年级,62个单元,有15个单元的习作主题与前面课文、口语交际训练没有关系。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写信”等。

    另一类是一个单元中的“习作”与前面的课文等内容极其相关。统编本三至六年级共有47个单元。

    这两类都可以使用“先写后教”。第一类的“先写后教”教学模式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①相信学生人人能写!用7分钟以内的时间,把习作教材转化成“我”一定能够完成的写作话题,并激活学生快速思考“我要写什么”。

    我研究了过去十几套及正在使用的统编版所有语文教材的习作,发现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我的(  )”之话题,比如统编三年级上册的八个单元,可分别转化为:我的那位特别学生我会写,我的一天我来记,我的故事我的童话,我的续写比你好,我的缤纷世界我能写,我的周围有美景,我的一个想法与你不一样,我的玩我清楚。实践证明这种转化可一下子点醒学生,一下子把学生带到写作的真实情境之中,快速书写起来。三年级开始写作,他们都十岁了,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完全可以从第一课时开始。

    ②余下的30多分钟,老师营造一个安静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迅速地将心里所想变成草稿。教师尽可能不要巡视,要相信学生能完成草稿。因为巡视会让切断儿童的灵感、让思维中断。放手,给学生自由,学生在桌子写,老师在讲台上写,连音乐都不要放,安静之下,笔走才能如飞。

    ③布置学生课后阅读作文纸反面的内容及相关的整本书。因为“十有作文本”中有专门的本次习作相关整本书阅读。这些书大多是图画书、桥梁书,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读完。这种阅读能够帮助接下来的自主修改。

    第二课时

    过去,学生打完草稿之后,老师就让孩子简单修改就誊写了。这一做法事实证明是低效的。第二课时的任务重在自主修改及认真誊写。如何自主修改?

    ①让每位同学利用1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自己的草稿作品最少7遍,在朗读的过程中完成自主修改。为什么最少读7遍?我调查发现,学生写完草稿,大多是边读边改,读自己的草稿并没有真正的“反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何教叶至善的?叶老坐在椅子上,让叶至善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读,当叶老说停止时,叶至善的文章就自己改好了。叶老说,反复读,自己一定能发现很多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把自己文章读好了,修改自然就完成了,因为这能做到真正的文从字顺。叶老说:“什么是通顺?通则顺,顺则通,不通则不顺,不顺则不通。”把大声朗读作品的时间充分地给学生,这是过去的习作课堂所缺少的。

    ②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听学生读作品,可以听六七个学生读完。在听得过程中,利用二三分钟的时间,点出学生的共性问题。这是先写后教的“第一次教”。

    ③让学生用20多分钟的时间认真誊写,并完成“十有作文本”中评价表里的自主评价。

    ④学生交来作品后,传统做法,也就是老师们最讨厌的事就是立即一本一本地批改。把批改的环节放在课外,老师肯定累。把学生叫到老师面批,是好办法,但老师们普通不用,因为事太多了。我的做法是不要这些传统,但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作品,这种尊重就是快速阅读全体学生作品,不要写批语,好的句段快速画下来就行,为后面的精彩讲评做准备。快速阅读中,肯定会确定需要课堂上现场细改的作品,当然也能发现佳作。从欣赏的角度阅读学生作品,最多一节课就可以读完,一点都不累。

    第三课时

    ①老师利用20分钟课堂现场面对全体学生,细改三至五篇文章。课堂上细改,是老师的工作,这也是先写后教的“第二次教”。

    ②利用20分钟时间,让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读自己的文章,让大家互提意见发表看法,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十有作文本”的空白处写上有关话语。小组评说改结束,完成“十有作文本”中的小组同伴评价。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一直没有“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能让学生的写作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③教师通过看、听、做、思等全面参与批改,最终要形成一个本次习作讲评思路,课后能根据学生作品,写出高质量的讲评课教案。

    第四课时

    ①利用15分钟时间,进行每人一句话欣赏教学,即欣赏每位学生精彩的句段。我们所观摩到的写作教学公开课,很少有老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这样的赞赏。这一赞其实非常重要。我在广西给一个五年级班上作文课。第一天下午用40分钟上第一课时,学生写30多分钟。晚上读完所有学生作品,然后制成PPT,第二天上课用。当时那个班有72个学生。当我大声读每个孩子一句话精彩时,学生们都感动了。下课了,不少学生说自己是第一次被老师读。

    ②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选出共性的问题句段,进行巧妙讲评,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这是“先写后教”的“第三次教”。这一教,能让学生豁然开朗,知道共性的问题,让写作来一次质的飞跃。

    ③教师读自己第一课时创作的作品,接受学生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认识。这是“先写后教”的“第四次教”,老师的作品最能改变学生,因为老师的高度,他们看得最清。

    ④就此次习题再创造一个新的话题,引领学生利用五六分钟的快速思考,引导学生去写作,与课外作文打通。这是“先写后教”的“第五次教”,这一教,其实是告诉学生,单元任何一次课内习作都没有结束,只是开始,继续写下来,文章才能越来越好。

    第五课时

    ①引导学生再次修改,将自己的文章完善成一篇合格的、可以持久记忆的文章(这一课时可以在计算机房上此课,让学生把文章输入电脑发给老师)。

    ②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本次习作绘制封面。

    五课时结束,把最终的这篇文章,打印装订成书,人手一本,方便全班学生阅读。原来手写的作文纸记录了整个写作过程,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原装书。

    肯定有老师说,没有时间!是的,看大家正在使用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清楚每次习作,只给2-3课时。老师们都知道,每个单元都有“语文园地”,其实那些内容可以放在课文教学里,把省下的2个课时给习作,这样就可以达到了。

    对于单元中的习作与课文极其相关的,又以什么模式教?答案是大单元中的“先写后教”。教学模式是:

    第1课时,不需要讲解,直接让学生读习作教材开始习作。一节课完成初稿,老师一定要在巡视中发现学生习作暴露出来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问题一一确立,接下来的教,才有针对性,才有效果。知道学生的问题,老师应该清楚这些问题如何用课文中的写作智慧来解决。所以,带着问题研究本单元课文,排好顺序,一一解决问题,让修改习作多次进行。

    第2-3课时,教某课(不要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来,按照学生出现的问题由易到难来选择课文出场顺序),教法按照原来方式教,把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分解在课文里。

    第4课时,把第一篇课文中的写作智慧一一拎出,让学生用其修改作文。

    第5-7课时,继续教一篇新课文。

    第8课时,把新教的课文中的写作智慧一一拎出,让学生用其修改作文。

    第9-10课时,再教课文(有的是略读课文,只要教一课时)

    第11课时,利用课文中的写作智慧一一拎出,让学生用其修改作文。

    第12课时,根据本单元课文共有的写作智慧,再次引导学生来一次综合修改,誊写成文,交给老师批改。

    有的老师说,有必要这样教吗?答案是非常有必要。这样教,要以保证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一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最重要的事,学生每一次习作经历了多次修改,让“文章不厌百回改”成为现实。老师们都清楚“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从三年级习作始至高三写作结束,9年期间的课内写作,学生两改都很难有。而改的方法,无外乎读一读,把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改一改。9年,只做这样的修改,有多少同学又真改了?先写后教,就不一样了,改在课堂里,改的理论有了,改的方法多样化了,大家一起改,作文当然变成作品了。而这样的教学,也让课文教学真正走向深度。

    有人会说,你这样教也太强调写作了。是的,看上去的确是非常重视写作。但不得不说,写作如果再不如此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能高吗?写作好了,语文会差吗?抓住写作,让同学们一一写出合格的作品,其实就是抓住牛鼻子。

    写作教学,也就是关于写作的课堂教学,其模式有先教后写,边教边写,边写边教,先写后教。四种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但如果只有一种模式,其劣就表现出来了。有人说,如果都用“先写后教”,会不会像全用“先教后写”那样呢?不会的,因为这四种模式,当属“先写后教”变化最大,更尊重学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子阳老师和他的“先写后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ok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