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的两个定义:生物学上合乎生存适应的侵犯,是一种反应,当生存利益受到威胁,就产生这种反应。这是种族发生史上演化出来的,是动物与人共同的,它不是自然发生的(自行发生的),也不是自己会扩张的,它是反应性的、防卫性的东西;它旨在移除威胁,把威胁的来源破坏或者移除。
生物学上不合于生存适应的、恶性的侵犯,也就是破坏与残忍,则不是对威胁的抵御,也不是种族发生史上演化出来的。它只是人类才有的东西,它是有害于生物生存的,因为它使人与人相残。它的主要表现是凶杀与残忍,而在这样做的时候可以什么也不为,它本身就是乐趣。这种侵犯不但对被侵犯者有害,而且对侵犯者本身也有害。恶性侵犯虽然不是本能,却是根深蒂固的人性潜能,它的根源正是人类的存在状况。(为什么对侵犯者也有害?人类的存在状况是什么)
良性侵犯:
拟似侵犯:有些侵犯行为可能造成伤害,但行为本身却并不是意在造成伤害。
偶然侵犯:拟似侵犯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偶然性的、无意造成的侵犯;就是说,这种行为伤害了人,可是并不是有意要伤害他。
游戏侵犯:游戏侵犯的目的是在训练技术。它的目的不是破坏或伤害,动机也不是恨。
自我肯定侵犯:移向一个目标,而没有过分的犹豫或恐惧。
动物的防卫侵犯:在种族进化的过程中,动物的头脑演化出一种配备,当它的生存利益遭受威胁时会产生攻击或逃避的冲动。生存利益主要是食物、生存空间、幼儿和接近雌性的机会。从根本上说,这些冲动的目的是为了移除危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比较常用的方式是逃走,如果无法逃走,就用战斗,或者摆出有效的威胁姿态。防卫侵犯的目的不是在破坏,而是在保卫生命。这个目的一旦达到,侵犯行为和侵犯情绪都会跟着消失。
动物与人感知侵犯的对比:动物只把“明白而当前的”危险当做威胁。人类由于具有先见能力及想像力,他的反应往往不仅于当前的或记忆中的危险与威胁,他还会靠着想像力,想像出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与威胁,这也会使他产生反应
人不只有能力预料真正的危险,他还能够被他的领袖说服和洗脑,相信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危险
人必须有一个定向架构(frameoforientation)[或译性向架构、方向座标],这是他必需的生存利益。他的行为能力必须以这个架构为指针;分析到最后,他的认同感也是以这个定向架构为基础。如果有人用一些新的观念,对他的定向架构提出质疑,他就会感受严重的威胁,他会产生反应行为,他会用种种藉口使他的反应合理化。
人不仅需要定向架构,而且需要献身的对象;为了保持情感上的平衡,这是必需的一种生存利益
总结:恐惧会激起侵犯行为或逃走的倾向。
恐惧的构成因素有两端,一端是真实的威胁,另一端是人的内在境况。
侵犯与自由:自由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约束,因为任何人都必须在某个结构下成长,而任何结构都需要有约束存在(H。vonFoerster)。问题是,这种约束以什么为主要目的;是为了约束别人或别的组织?还是一种自发的约束——就是,个人的结构中寓含着成长的需要,这种成长的需要使人必需某种约束。
纯粹的防卫侵犯最容易跟(非防卫性的)破坏性掺合,因而产生虐待的愿望,想从被控制的状态翻身为控制他人的状态。
侵犯与自恋
防卫侵犯最重要的起源之一,是自恋受到创伤。
自恋的人:只有他自己和属于他自己的事物才有意义,世界其他的部分则分量不重、颜色不深,或者根本没有分量没有颜色
团体自恋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它可以促进团体的团结。由于自恋性的偏见,使团体容易受操纵。第二,它能够使团体里的分子感到满足;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人,特别需要从这方面取得满足。
侵犯与抗阻:人有许多抑制的欲求与妄想,如果有人想叫他察觉这些抑制的东西,他会反抗,因而产生防卫性的侵犯。
,询问别人的动机是礼貌上最大的一个禁忌——而且是十分必需的禁忌,因为礼貌可以减少侵犯事件。
服从侵犯:服从者的侵犯行为不仅因为他受着破坏欲的驱使,而且因为他认为服从命令是他的义务
注:即a是b的手下,他服从b的指示去打人,一方面是他自己的破坏欲驱动他去打人,另一方面是他认为服从是义务。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另一种生存适应性的侵犯是手段性的侵犯,它的目的是在得到必需的或可欲的东西。这种侵犯不是只为了破坏而侵犯;如果它也产生了破坏性的结果,那只是因为要达到真正的目的。
破坏性(destructiveness)(既包括严格字义的破坏性(“恋尸症”),又包括虐待症。)分两个形式出现:自发的和构筑在性格结构里面的。
发生原因:(1)总是有外在的条件来激发它们(2)主观的原因:国家或宗教分子极端的群体自恋
复仇的破坏性:当一个人自己或他所认同的团体中的分子受到强烈而不公平的伤害时,复仇的破坏性便自发地反应出来。它跟通常的防卫侵犯有两点不同:(1)它是在受到伤害之后才发生的,因此不是对威胁性的危险所起的防卫。(2)它比防卫侵犯强烈,往往是残忍的、渴欲的,不知满足的
注:这类人指的是没有复仇性格的人,在遇到特殊的刺激时,会激起强烈的、有时几乎是强迫性的报复心
狂欢的破坏性:人由于察觉到自己的无能与隔离而痛苦,他要摆脱这种存在的重担,方法之一,便是投入催眠似的狂欢状态
对破坏性的崇拜:狂欢式的破坏性是短暂的,另有一种长期的破坏性,这样的人把的一生奉献给恨与破坏,把整个生命统一在一起,用以崇拜一个目标:破坏。
例句:但是我,我不要忘记。如果我忘记,我就完了。我要清清楚楚看到过去的每一天每一个时辰。这让我产生有力的恨意。我不要忘记任何屈辱、轻蔑,任何骄横的姿态,我要记得每一件对我卑下的行为,每一句使我痛苦或意在使我痛苦的话。我要记得每一张脸谱,每一个经验和每一个敌人。我要把我的生命填满那可恶的秽物,那累积起来的可憎的记忆。我不要忘记;但是,我曾经遇到的那些小小的让我快乐的事,我却要忘记。”
破坏行为的“触发点”:一个人开始时可能只是对某种威胁做防卫性的侵犯;由于这个行为,他却把侵犯行为解禁了。这使他再做其他侵犯行为时就比较容易,他做破坏和残忍行为时不会像原先那么困难。这会导致连锁反应,终致于他的破坏性会变得如此之强,当“关键量”累积成功之后,他会在破坏行为中感到狂欢——这种情形在群体行为中尤其如此。(无因的反叛:男主的女友,实教第四卷欺负轻井泽的女生)
虐待症的本质:虐待症本质上是一种致人痛苦的欲望,并不特别涉及性的问题。
一切虐待症的共同核心是绝对的、无限制的控制另一个生命的一种激情
虐待症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它不是“琐屑的”,而是“宗教奉献性的”。它是一种把无能感变为全能感的行为,它是心理上的残废者的宗教。
虐待者:虐待者另有一个特征,就是,只有无助的人才会激起他的虐待欲,他不会想去虐待强者
虐待性的人来说,只有一个东西是他钦佩的,即是力量,他赞美有力量的人,爱他,向他屈服;那些没有力量的人,不能反击的人,他就轻视,想控制他们。
凡是不确定的、不能够预断的事物,虐待性性格的人都觉得害怕,因为这样的事物会逼着他去做发自内在的、原创性的反应。
虐待性的人是屈服者,是懦夫。
虐待症与被虐待症,在行为表面上看来虽然相反,实际上却是一体的两面,密不可分;它们共同的根基即是致命的“极严重的”无能感。
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人在性格上有是受苦的人。他可能变成一个屈服的与被虐待的人,而不是虐待性的人。但他的缺乏力量有时也会帮助他发展出某些美德,如团结、同情与创造性。没有力量的人,易陷于被奴役;有力量的人,则易于失去人性
当个人的性格同社会性格不相合的时候,个人会把合于社会性格的种种因素加强,而使得不合于社会性格的因素潜藏起来
性倒错:以前的人认为凡不是为生育而行的性行为——即是,凡为快乐而行的性行为——都是性倒错
性行为如果变成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做轻视、伤害、控制欲的目标,则就成了真正唯一的性倒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