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师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说“学会穿衣打扮也是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可能很多人就会觉得荒诞了。
我们常说看一个老师教学功底好不好,主要看他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演示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储备,和穿衣打扮没有半毛钱关系。况且,看一个老师首先看颜值,未免也太肤浅。
先别慌着反对,我们先看事实。
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我女儿班上最受欢迎的老师“苏妈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颜值高”,小孩子也更喜欢老师的课。
小学生感性些,会如此选择不足为怪,那么更理性的中学生、大学生呢?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在对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选择老师标准之一居然是——哪位教师长得更顺眼,我们就选择哪位教师。
最近爆红的复旦大学教师陈果也因为颜值高、身材好受到广泛关注,学生给予的评价也非常高。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更容易欣赏“颜值高”的老师,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与人的感性认识有关。
在《自控力:实操篇》这本书中,作者用外貌心理学的理性知识详细解释了其中缘由。
《自控力:实操篇》在斯坦福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老师的服装很正式的话,学生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中去。其他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老师穿着非常正式、好看的话,学生会认为其有能力且很热心,从而对学习效果产生正面的影响。
——原文片段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的生活形象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专业形象,老师着正装也代表该老师对该堂课的重视程度,所以学生也能感受到被尊重,这相当于在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无声的互动。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服装会帮助我们加强自我角色认同,即作者提到的“服装认知力”。
服装不仅能改变我们自身的心情,也能改变工作的成果。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将这种效应称为“服装认知力”(enclothed cognition)。他们发现,服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我角色认同的能力。
——原文片段
“服装认知力”的作用在需要穿制服的各个行业体现最明显,例如,对于一些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行业,人们穿着白色的衣服(这是医生、科学家的象征),工作起来会更有效率;军人穿上制服,就格外精神抖擞,言行举止也更干脆利落有力。
因为人一旦穿上相应岗位的服装后,内心深处会自然将自己带入该角色中,会在潜意识中想象:我就要成为这个样子。当这种想法与服装或饰品相结合时,当事人就真的能展现出这一特征,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
在我当老师的头几年,信奉自然就是美,所以从来不化妆,穿衣也以牛仔裤体恤等休闲风格为主。可自从在外参加过几次培训课,被专业培训师风采折服的同时,我也关注到他们上课无一例外都是着正装,甚至有老师夏天汗流浃背也不曾解开领带,给我们留下了敬业和专业的形象。
所以,想给学生留下专业、利落的形象,穿上职业套装是不错的专业。
提到职业套装,大多人首先就想到了白衬衣配黑西服。一旦按这个套路去打扮,估计离大堂经理也就不远了。职业感可能有了,但亲和力就远去了。更重要的是,老师本人穿着可能会浑身别扭,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穿衣风格。不仅达不到自我角色认同效果,还起到了反作用。
这样的行为不仅无法提升自信,反过来还会不断地催生出“与自己不相称”的想法,因为你的穿着给人一种“假冒”的感觉,在职场上同样也会被人当作骗子。
所以,我们要更广泛一点定义“职业套装”,还需要带有一点点创意,甚至可以带一点点休闲。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的风格,让自己满意为先。
比如,你如果个性活泼,可以佩戴亮色、有趣的印花图案以及身上的一些配饰,能表现出你的个性;如果性格内敛,材质上可选择丝绸、蕾丝等,样式简洁的职业套装。
总体来说,只有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能够给我们带来自信,并且很契合自身的感觉,才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做老师,穿对了衣服,即可以享受时尚,又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能力、加强教学效果,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