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贺岁最热档电影,作为一个物理学浸淫多年的资深学渣,自然是看得懂那些故事,但还是感慨万千,既感慨大刘(刘慈欣)的大胆构思,更佩服他在科幻中展现人性百态。
“理智”和非“理智”
在整个故事中,有一个主旋律,就是在“理智”和非“理智”之间进行选择。
刘启和韩朵朵两个人,放弃地下城安稳的生活,跑到地面零下八十度的严寒中,就是非理智;在找到一辆新车,完全可以开回家吃饺子的时候,刘启又选择了去找王磊队长,带着火石冒险去赤道;在所有高级驾驶员知道地球已经注定撞向火星的时候,明明回家团聚就是最好的结果,而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掉头来支援;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明知,领航者飞船在MOSS的带领下,能将人类文明延续,包括自己在内的飞行员也能存活下来,可还是选择了强行苏醒,最后不惜烧掉主控室,去拯救自己的孩子和地球。
流浪MOSS致辞:选择若理智,地球泪两行-----《流浪地球》红色按钮综合征
我敢说,大刘一定知道,心理学上还有个词,叫红色按钮综合征。
说的是,你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人间天堂,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但是,只有一件事不行。你面前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不要按。一旦按了,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这项心理测试里,很多人最后都没忍住,按下了按钮。
流浪MOSS致辞:选择若理智,地球泪两行-----《流浪地球》大刘清楚的知道,选择,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可能会说,选择,当然是为了找到更好的。你看,填报志愿的时你要选择,反复对比,为了找一份更有性价比的高校和专业。去软件上点外卖,你还要选择,从列表上找出看起来最可口的饭菜。过年相亲还是被相亲时,往往是连着安排许多场,因为你要选择,找到更理想的另一半。
换句话说,我们一直认为,选择是一种经过理智思考后作出的,带有明确目的的行为,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更舒服。
理智和不理智
乍一看,这话好像没错。但是,深入细节,你又会发现,这个说法有点靠不住。因为很多时候,选择其实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
比如,你可能在娱乐新闻上看到过,有人已经娶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明星,但是,却忍不住出轨,出轨对象还处处不如原配。
很多学生明明已经记住了公式,非要在考试的时候把小抄放在口袋里。
再比如,明明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你还是会把简历常年挂在人才网上,寻找新机会。
明明有对象,非要在微信里摇一摇,看一看附近的人。
选择与选择欲
以上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旦做出选择,结果通常是不利的。但是,人就是忍不住。
当然,大家会把出轨归结为花心,把跳槽归结为上进心太强,把按下红色按钮归结为好奇心。
其实在这些心理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你在释放自己的选择欲,也就是选择的欲望。即使你已经拿到了最佳选项,还是会产生选择的冲动。
换句话说,你想要的,并不是那个最佳选项,而是选择本身。
流浪MOSS致辞:选择若理智,地球泪两行-----《流浪地球》那么,人为什么离不开选择?小编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
人类是一种被选择塑造的动物。选择欲,其实是人类最底层的本能,就跟求生欲一样。
了解了这层真相,你就知道,为什么人们经常做出错误的选择?又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理性脑和感性脑
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著名的《思考,快与慢》里,把人的大脑分成理性脑和感性脑两个部分。
流浪MOSS致辞:选择若理智,地球泪两行-----《流浪地球》理性脑像个严谨的科学家,负责把身体搜集到的资料逐个分析,帮你做出最佳决策。比如你要买一只股票,要分析它最近一年的波动。这些分析都要靠理性脑。
而感性脑正好相反,它根本不做任何分析,直接对外界的事物快速响应。比如你看到一只老虎向你冲过来,肯定会想都不想,撒腿就跑。这就是感性脑在发出指令。
选择欲,就归感性脑支配。只要你面前有选项,你的选择欲就会被自动激发。至于具体怎么选,选哪个,就由理性脑来负责分析了。
换句话说,选择欲,是非理性的本能。而选择,是理性思考。
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你可能认为,一定是理智占主导。冲动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其实,真相正好相反。理性脑,是感性脑的跟班。它的责任不是纠正感性脑,而是验证感性脑。
比如,你见到一个人,你的感性告诉你,他不是个好人。这时,你的理性脑就会开始寻找证据,验证感性脑的判断。比如说话声音太大说明他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眼神飘忽说明他心里有鬼等等。
选择欲和选择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旦感性脑启动你的选择欲,理性脑只会去帮你分析选项。它从来都不会告诉你,此时此刻,你其实更应该安于现状,不要考虑做任何选择。 当然,我们不是说选择欲本身有问题。而是要说,它为什么那么强大?
要知道,人类的大多数本能,都一定是在进化历程中,立过大功的。功劳越大,越有用,这项本能也就越强大。
选择欲对人类来说,就是这么一种关乎生死的本能。要想理解这个观点,咱们得站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去观察。
在人类还是猿人的时候,跟其他动物比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优势。我们既不会飞,也没有锋利的爪牙。
那么,人类怎么和其他动物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呢?这就要求,人类得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环境,要比其他的动物,更早找到资源。
而探索的本质,其实就是选择。比如,看到岔路,是走熟悉的老路?还是走没走过的新路?看到没吃过的东西,是直接放弃?还是主动尝尝?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人类不断面临选择。
久而之久,选择,就成了一种本能。既然是本能,就需要释放。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有选择欲这个本能,你就有选择的冲动。
注意,这并不是说,只有人类懂得选择。其他的动物也有选择的意识。只不过,人类的选择欲是所有动物里最强的。人类最倾向于有所选择,也最受不了没有选择。
大脑的选择权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负责做出选择决策的,是大脑的前额叶皮层。
在所有生物里,人类的前额叶皮层最发达,在大脑里所占的比例最高。本来这是件好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区域不光能力大,脾气也很大,还非常敏感。
前额叶皮层除了承担决策分析工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选择权。一旦它发现,自己失去了选择权,就会立马引发一系列负面的生理反应。
流浪MOSS致辞:选择若理智,地球泪两行-----《流浪地球》丹尼尔的书里引用了一个试验。
一个婴儿,对面有一把琴。当他拉动琴弦,旁边有个机器就会播放音乐。每根琴弦,都对应一首特定的音乐。想听哪首就点哪首。婴儿玩得非常开心。后来,工作人员打乱了次序。音乐还是那些,但是播放是随机的。拉动同一根弦,每回播放的音乐都不一样。这时,婴儿就会变得烦躁、愤怒、大哭。作者认为,婴儿不仅想听音乐,他们更想要自己选择音乐的权利。
这些情绪变化,就是因为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感知到了选择权的流失,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你看,以往我们都觉得,选择是一种心理机制。其实,它也是一种生理机制。
一旦失去选择,不光你的心理受不了,你的身体也一样受不了。这就是为什么说,选择本身的意义,比选项还要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更底层的生理本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家,都会给顾客提供充足的选项。比如,有的手机应用升级的时候,会弹出两个提示按钮,“立即升级”和“手动升级”。其实,不管点哪个,你都必须升级。
但是,给出选项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欲获得了满足,对于强制升级这件事也就没那么在意了。换句话说,选项满足的,并不是个性化的需求,而是共性的选择欲。
伴侣的选择
年过三十,身边剩男剩女反而越来越多,很多朋友的口头禅,或者人生信条就是,不愿意找一个人降低自身的幸福感。是找不到吗?不是,其实是选择欲的推迟满足,更加让人痴迷。一旦选择了终身伴侣,就意味着在这社会中,选择权利的消失。
他们没有搞懂的是,选择和选择欲本身就是两个不同概念。即便是那些已婚人士,选择欲也依然存在,就好像那句扎心的口号,“谁不是一边爱着你,一边想着换了你”。其实换你并不代表不爱你了,只是选择欲这种本能在作祟。
从展示人性百态的电影中看,即便是人类的地球差一点走到了最后,选择依然存在,我们又何必与进化了两百万年的人性作对,和自己过意不去呢。
认识人类的选择欲,更忠于自己的选择。
致敬渺小的地球中的,渺小的我们!
(关注公众号“青春方程组”,阿橙为你精心解答青春疑惑!)
流浪MOSS致辞:选择若理智,地球泪两行-----《流浪地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