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罗大伦聊道德经》,罗大伦讲了王明阳带兵打仗的故事。
自古文人打仗,数得上第一王明阳,第二曾国藩。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故事。
一,“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二,龙场悟道
又一年,王阳明又推进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这一阶段,史称“龙场悟道”。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的心学已成。
在龙场期间,王阳明不仅悟道、讲学,还通过修建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等福泽一方,同时,他还向这里的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人传道解惑。
他坚持以儒家的宽政为本,强调官员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任职期间,他尽职尽责,视民如子,杜绝了镇守横征,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以维护官与民之间的责任和利害。
同时,加强整顿吏治,他认为:“权为天下利害所系,小人窃之以成其恶,君子用之以济其善。”
一靠制度,二靠良知,内外相辅,在王阳明的治理下,这里出现了难得的清平盛况。
他一面开坛讲学,一面处理政事,在“心学教化”的基础上,仅仅六年,王阳明官位不断高升,到了1516年,他已经接受朝廷认命,当上了三品大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身在绝境却不断自省,在民风凋敝处开坛讲学,此时的王阳明,身处逆境而不忧,他在龙场求道的经历和毅力,着实令人惊叹。
三,剿匪
众所周知,王阳明之所以称之为圣人,除却“心学思想”的深远意义之外,就是他在“当世”所创下的功绩。
其一是剿匪:当时赣闽湘粤四省土匪猖獗。前几任巡抚来剿匪,匪徒和老百姓勾搭成奸,而且匪徒在军队安插有卧底,多次剿匪无果。
王阳明走马上任后,充分调研大力部署,先后推出三大举措。先故意释放信号,说要和匪徒开战,乘机就揪出了内奸,然后让这些人去当双面间谍。
而后,推行十牌法,10间房子为1牌,大家互相监督,一旦谎报或不报,全体首罚。最后,发挥自己的心学能力,写一封信给土匪,帮他们分析投降和抵抗的利弊,引发匪徒内部发生分化。
长期以来除不掉的匪患,被王阳明轻松解除。
四,平叛的对策
1519年,南昌宁王朱宸濠拥重兵叛乱,举世震惊。当时王阳明手里虽有兵符,但却无兵可调遣。于是他想了五个对策,环环相扣,一举破敌。
第一步,疑兵、缓兵之计。
王阳明此时手中无兵,不能直接和宁王对战。他便先和知府伍文定会合,一边筹粮,一边募兵,同时派人发布消息:“朝廷派来的讨伐大军共计八万人,会同其余地方的八万大军,共16万大军一起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大军已经行进在途中,害怕王阳明率兵来袭,不敢轻易离开。
第二步,反间计。
疑兵之计迟早会被发现,王阳明知道宁王肯定还会进攻南京,于是派出大批间谍,都携带着同一封密信,信中夸奖宁王的相国李士实、刘养正很忠诚,然后又说你们赶紧让宁王进攻南京,又故意把消息泄露给宁王知道。
“密信”自然被宁王得到,宁王怀疑谋事投敌,自然不敢冒进。
第三步,围魏救赵。
七月份的时候,宁王终于忍不住,派遣王拱嵒率四万人留守,自己带领剩下的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但此时,王阳明手中已有兵甲八万,决定主动出击。大家多请求出兵安庆,但王阳明却坚持认定邢珣的策略:先占据南昌,断贼后路,贼必返兵,乘此南北会攻,陷贼于困境而全歼之。
第四步,围点打援之计。
王阳明对南昌的计策是只围不攻,战场被选在黄家渡这个地方,他料到宁王心急,必定快速赶往南昌,可以在此设伏。
等到宁王马不停蹄地赶来,王阳明早已以逸待劳,将他诱入黄家渡,四面合围。
第五步,攻心之计。
宁王退到樵舍之后,决定在鄱阳湖与王阳明决一死战。
他命人把战船连在一起,然后拿出金银财宝犒赏士兵,承诺杀死王阳明必有重赏。但王阳明并不接战,而是命人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
然后将木牌投入鄱阳湖中。在留财还是保命的选择上,当然后者更重要,士卒纷纷入水前去捡取。对于没有投降的,王阳明重演了一出赤壁之战。火势席卷宁王阵营,王阳明以少胜多,宁王大败被俘。
内乱平息,又有一些人开始大肆传讹,“王阳明早与朱宸濠暗中勾结,因为谋事不成才被迫起兵。”
岂料王阳明早就在上书捷报时表明:“一切都是武宗皇帝的功劳。”困境迎刃而解。
纵观王阳明一生,经历无数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但却从未因此失意,因为坚守本心,他往往能突破逆境,转逆势为顺势。
五,知行合一 磨砺生命境界
知行合一就是在他经历了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无人问津的落寞后,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他认为,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整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王阳明曾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王阳明晚年最为珍视这四句提点:“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仁者不辞小善,故能成就大爱。
晨读王阳明的故事,以此激励。
王茹,出版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