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现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还会不会问,刚才说的内容你们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从举手举过头顶的小朋友,变成低头沉默的成年人;从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变成不质疑无疑惑的大人,我们并非一夜之间丧失了“提问”的能力,而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放任彼此成为不求甚解、混沌的不可爱的模样。
单位的培训课上,老师仍然会这样询问。但,这个问题是孤独的问题,等不到回应。即使大家都接受了这种尴尬的预设,坦然度过这几十秒的宁静,然后该干嘛干嘛。但是,有些事情不对劲了。
那个时候我坐在台下,面对老师的询问,真的努力想提出一个像样的问题,然后发现就像如同失语,我只能看到混沌的空白,因为我没有梳理知识也没有认真思考,我不知道我获得了什么,所以我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什么——所以我没有问题。
我们是坦然接受了尴尬,还是接受了自己的无知?
我相信这样的场景绝不是耻于提问,也不是胆怯或者羞涩,更可能的原因是——我们失去了提问的能力。
你会回答
也会选择
但你不会提问了
我们原谅了彼此的无知和宽容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虽然那种完整又纯粹的无助感让我慌乱,但是也给了我救赎。我意识到自己不会提问,就像发现了一个虚构世界的BUG,像《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里最颠覆的那一帧。我现在告诉你,“你不会提问”,你确认这个事实,你就获得了第一个“问题”,也获得了改变了机会。
诚然,传统教育没有训练我们提问的能力,我们做惯了选择题、判断题,不喜欢简单题,即使回答也不过是照搬记忆。这很遗憾,但绝不是让我们安心当一个“不提问者”。
一个有质量的提问,需要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类,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通过你的理解将这些与以往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只有深入学习某个领域或者只是某个知识之后,你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只有对工作思考过,努力想要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你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所以不会提问,意味着不会学习,也不会思考。
如何找回你好久不见的“提问能力”?
1、从“为什么”开始提问。
你是否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理解行为准则背后的道理吗?你知道每个操作背后的风险点吗?通过提问,探寻行为和原因之间的联系,你比你想象中要无知,而明白为什么,能有效提高你的宏观思考能力。
2、常常思考,如何能做到更好。
有了想去的地方,你就会想知道关于方向、举例、交通工具、费用、住宿和餐饮以及景点的选择,于是你分解大目标为小目标,各个击破。工作学习中也是如此,你一旦了解到那个“更好”的工作状态或者工作成果是怎么样的,你就如同有了想去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在前往更好的这条路上,一定就有更多问题。但是正是这些问题,将成为你知识的承载器,成为你学习的触手,新理论新知识的黏合剂。你带着问题出发,不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更以这个问题为圆心,收获了一片良田,重要的是,你可能获得了更多的疑惑和思考,而这,就已经开始了良性循环。
3、善于记录。
灵光闪现的瞬间,可贵而易逝。及时记录你觉得不错的点子,甚至有些莫名的想法。它们突然鱼跃于潜意识的水面,一定是被某些事物引起,也一定是关联着一些思考。记录在手机备忘录或者其他记录软件中,遇到困惑的时候不妨看看自己给自己的锦囊妙计。
4、联系现实。
任何理论,将其与你的工作或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你能发现许多文字上未被陈述之处。在这些场景下,是否需要调整理论的可行性,或者需要添加哪些条件?这里你不妨发挥质疑精神,将理论在实践中好好“演练”一次。
带着问题出发,就像带着一个大型承载工具,你收获的一切东西都能与之联系起来,成为你的知识。事实上,只有和你已有的生活记忆联系起来,大脑里的突触才产生新的牢固的连接。
提问能力,本质是连接。在你的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连接,在你的认知和外界之间建立连接。
所以提问并不是归宿,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才是终极奥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