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一起重新看了北京冬奥运会的开幕式,开幕式可以说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盛宴,其中有一个片段深深吸引了我,就是一批穿着红色衣服划过冰雪时,展现出了这样的几个词“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啊,这几个词代表着我们的目标。虽然是体育界,那么在教育界,作为老师的我们一样要培养“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中国人。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老师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教好我们的孩子。因此今天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第二章里谈到寻找第六阶段,我们说信任是地基,那么“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那么这六阶段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大多数孩子都是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即上课坐姿端正是为了迎合老师高兴,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我们还常常用威胁的语言说“你不乖我就收拾你”,“你不写作业等老师批评你。”这种思维就是第一阶段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外在的奖赏只能让孩子变得更利益化,比如用礼物或者金钱换取孩子的良好行为、劳动等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没有了这些外在的奖励,他们就会停止之前的行为。因此,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有些孩子喜欢取悦老师、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选择大学和专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很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自己为什么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规则最好是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制定好了规则就要去实行,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有时候我们也得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受教室的班规所限。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我们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内心深处要有仁慈之心。也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孩子们成为一个和善、举止得当的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尊重孩子,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的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自己的标准。
一个教师要达到第六阶段,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只留给坚持的老师。
网友评论